“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袅袅的歌声回荡在阁楼里,没有任何乐器的伴奏。这种清唱恰好衬托出词的哀婉意境,让所有人第一时间就被吸引。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注滋味在心头。”
整首歌就这简短的两段词,兰月唱完一遍之后,琴声起。
在琴声之中,兰月不疾不徐,将之前唱的两段词以独白的方式念了出来。
不得不说,有琴声乐器的衬托,这段词变得富有感染力,仿佛跟着独白一同置身于那个寂寞的梧桐院,心中充斥着悲戚与愁思。
而在第三遍的时候,这段词再次以歌的形式唱出来,并伴随着琴声的旋律与吉他的和弦,还有鼓点的渲染,整首歌以浓重的形式表现出来,仿佛是在回忆过往,又似在倾诉内心。
短短的两段词,先后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让整首歌以一种新奇的层次感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就连徐经这个音乐老手也不得不感叹,编写这首歌的刘家昌实在是太会了。他还有个身份是导演,也因此,就像是在拍一部电影般,这首歌以音乐的形式将意境的画面感呈现在听众眼前。
在场的人本就都是读书之人,对于诗词自然是熟悉的,这也让他们更能被带入其中。
很多人甚至对于这首词又有了新的认知,原来这首词是这么的美,这么的悲……
可当第四遍的时候,兰月再次转换唱法,从先前的倾诉变为高歌叹惋,乐器也从原有的基础上再次融入若琴的古筝,让整段歌的情绪被推向最高处。
“吧嗒。”
李兆先等人再也绷不住了,眼中的泪水滚落下来。
楼下的众人也纷纷垂泪,被这一遍又一遍的歌声催泪而下。
徐经也深吸了口气,不管听过多少遍,总还是会被打动。
若琴他们演奏的与原版虽然不同,却也大同小异。原版的第二遍还加入了贝斯,第四遍则是融入了管乐器与弦乐提琴。
现在徐经的乐队人手不足,但由于若琴她们几个优秀的表现,还原度也已经非常的高了。
一曲唱完,阁楼内大部分人的脸上都挂上了泪,心中却不悲,有的只是对这首歌的喜爱和赞美。
“请问……唱这首歌的姑娘芳名是?”
楼下突然有人问。
他已经深深被兰月的歌声俘获。
“姑娘,我姓王,叫王惠……”
“我姓周,今天是第二天来了,想知道台上三位姑娘是何名?”
“鄙人是弹古琴的,想问一下刚才那首广陵散是何人弹的?”
……
一楼大厅顿时混乱一片,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起身,朝着舞台围拢过去。有的人甚至想要掀开舞台前垂吊的栅格,看看台上三位姑娘的真面目。
“住手。”
徐经立即大喝一声,看向楼下的众人:“我们清音阁的规矩,所有客人绝对不能触碰栅格或踏上舞台,打扰乐师演奏。不然轻者逐出阁楼,重者计入清音阁的名单,永远不能再踏入阁楼内听曲,并视情况报到衙门去。”
一楼大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徐经这番话给镇住了。那些伸手去掀栅格帘子的急忙缩手,距离舞台最近的几人也立即后退了几步。
他们这才想起那位清音阁神秘的老板,忍不住偷偷抬头打量了一下徐经,又快速的低下头来。
连国舅爷到了这里都得客客气气的,他们又哪里敢放肆。
徐经见他们还算守规矩,语气也缓了下来:“台上演奏的是若琴和孜孜姑娘,唱歌的是兰月姑娘。她们都是我大明一等一的乐师,还请各位今后都放尊重一点。”
“原来她叫兰月,声音真好听啊。”
“果然不愧是我大明一等一的乐师啊,名字也这么好听。”
“若琴姑娘是弹奏广陵散的那位乐师吗?”
“我以前在江南好像听过若琴姑娘的大名,请问这位若琴是江南的那位吗?”
“我想再花五十两银子,听听那段列子御风可以吗?是孜孜姑娘弹的吗?”
……
楼下顿时又沸腾起来。
他们在听到三位乐师的名字之后,一个个都兴奋异常。隔着栅格望向舞台中的三道倩影,想要分辨谁是谁。
徐经看着楼下这一大群的大老爷们瞬间就变成了小迷弟的模样,心中也是好气又好笑,看来今天的演出让若琴她们成功收获了第一批粉丝。
不过今后清音阁得立下明文的规定,再请一些维护秩序的门人才行,防止人多了之后产生混乱。
“今天徐公子真是让我等开了眼界。”
李兆先也再次看向徐经,一脸的感激。要不是有徐经这个老板的邀请,他们还真抢不到席位来这听曲。
最主要的是,二楼能清楚的够看到三位姑娘在台上的演奏,简直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李公子客气了。”
徐经见没有人再做出出格的举动,也再次入座。
这时台上的兰月也介绍起了下一首歌曲:“接下来是今日的最后一首歌,名叫清平调。”
“清平调?”
台下有人惊讶,却又不敢太大声,生怕扰到了周围其他人和台上的三位乐师。
李兆先也是一惊,扭头看向身边的徐经。
清平调可是大有来头啊,是李白奉唐玄宗旨意,写杨玉环的乐府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这两个字,就代表了所有文人心目中的那轮明月,也代表了诗词无人可及的高度。
徐经对于这首歌也是有着别样的看法。
据说当年这首歌邓丽君小姐只留下了一段简单的原声小样,还没来得及完成就因病离世。二十年后,王菲根据这段小样重新录制了隔空对唱版本并发行。
这也让这首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了邓丽君小姐的绝唱。
一千多年前唐时李白的词,两位歌者时隔二十年以后的隔空对唱。现如今又辗转被徐经带到了明朝,唱给一群明代的听众。
这让徐经突然有种超脱于时空,将几个不同时间与空间的人连通起来的奇异感觉。
有人说邓丽君唱的是杨玉环,王菲唱的是邓丽君。
今天兰月唱的又是谁呢?
这些明代的听众们,听到这首歌想起的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