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和尚也泰然受了小半仙的这一礼。
“阿弥陀佛,恭喜你,已经修满第一重功法。”
清净和尚开口恭喜,半仙这么快就修满第一重功法,这让清净和尚很意外。
小半仙出来三日,莫言伤势还未痊愈,需泡香汤,今日必须得回城了,
“下次你来,老衲将那药丸方子告诉你。”
小半仙和清净和尚用过早饭就起身要告别,清净和尚也没有挽留。
“老前辈你待我这样好不怕你那徒弟吃醋?”小半仙笑了起来。
“你和他心性不同资质不同所学亦不同,他学的你不会,你会的他也学不了,有什么可吃醋的?”清净和尚问道。
“你那徒弟叫什么?别以后见了面都不认识。”小半仙反问道。
“你会见到他的,他叫无垢。”清净和尚答道。
“你们师徒名字还真是绝配,你叫清净,他叫无垢。”小半仙道。
“油嘴滑舌,找打。”清净和尚笑道。
小半仙知道这老人家是个说打就打的主,当即牵着马撒腿就跑。
“下次来给你带采芝斋的玫瑰栗子糕和藕粉桂花糖糕来,你肯定爱吃。”
小半仙跑出很远才回头对站在门口的清净和尚调侃着喊道。
“臭小子。”
笑骂着的清净和尚就这么的站在门口,看着小半仙远去的身影。
回到城中,刚回到风水馆,崔婆婆就找来了,小半仙见崔婆婆满脸焦急。
“崔婆婆,出了什么事吗?”小半仙问道。
“先生,我孙女不见了。”崔婆婆道。
“不见了?”小半仙道。
“就是昨天下午的事,收工后她和小花精小茶去集市看灯会,可到现在一晚未归,我托大家去找了,都找不到她们的踪迹。”崔婆婆道。
每一名戏剧家都是一位弗兰肯斯坦博士,企图为效力于舞台的每一页篇章注入活力。在一部好剧中,那心跳声该像雷呜一般轰响。而冲突正是一部戏剧作品的心跳。
——d.R.安德森
简言之,当一位剧中人希望得到什么而得不到的时候,冲突就产生了。冲突有时是在内部产生的,比如当一个剧中人面临着两难选择的时候,或者摇摆不定于激烈冲突着的欲望的时候。举个例子,在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作品《夏天和迷雾》中,阿尔玛渴慕屈从于内心的性召唤,无奈,她天性中被压制的传统意识又阻碍着她。
戏剧中的冲突也可能是来自外部的,既可以是一个人物和另一个人物之间的冲突,如尼尔·西蒙《一对奇怪的夫妇》中的奥斯卡和菲利科斯;也可以是与社会的冲突,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娜拉;还可以是与自然的冲突,如帕特里克·梅厄《KI》中的几名登山者;与命运的冲突,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第浦斯》。
在大多数剧本中,冲突是由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交替展开的。事实上,内部的矛盾也通常由戏剧的外部矛盾来展现。比如在菲利浦·巴里的《假日》中,主人公内心的两难境地是通过他同时仰慕两姐妹的外在行为得以展现的。姐妹中的一位代表着稳定,然而比较平淡无趣的传统生活。而另一位则是飘忽不定,充满冒险激情的生活的象征。
既然已经意识到冲突既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一个人可以与另一个人发生冲突,也可以与社会、自然和命运发生冲突,巨大部分剧本都是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混合体,然而许多剧本仍缺乏雷鸣般的心跳。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剧本缺乏那五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甚至一种也不具备,可正是这五大要素能掀起激动人心的波澜,引人注目的激烈冲突。因此,你的脚本须做到:
1.永远不要让你的观众忘记你的主角到底想要什么。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当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在紧急关头安排主角或另一名剧中人以对话表述或偶然重申。也有些剧本,剧中人以一种独白的方式直接向观众述说内心的渴望。当你或观看你所喜爱的戏剧时,尤其要注意剧作家是如何出色地向读者或观众表明剧中人的内心意图的。
为了让观众能留意到你的主角的内心意图,你要挖掘他心中真正关心的东西,你所采用的方法则是对主角个性的直接反映。在以下从我的剧本《毕业日》中选取的三小段中,一对有着非常传统的价值观念的爸爸和妈妈之间展开了一段对话,他们正等着会见他们的叛逆女儿,而这位姑娘告诉他们她正经历着一场惊吓。请注意剧中主角怀特泰克夫人是如何紧张而热烈地控制着这段对话的,这显示了她对女儿简的关注。
怀特泰克夫人:简,简,是爸爸和妈妈。(敲门,短暂的安静)没反应。汤姆,我们该怎么办?
怀特泰克先生:咱们进去吧。
怀特泰克夫人:要是简跟我们对着干怎么办?
怀特泰克先生:从史密斯学院里出来的孩子还没有哪一个不是跟父母对着干的哩。
怀特泰克夫人:你知道的,汤姆,这是我上大一时呆过的屋子。
怀特泰克先生:我当然知道。
怀特泰克夫人:也是简的。简上大一时也呆在这屋里。还记得吗,汤姆?
怀特泰克先生:玛丽,每逢这样的团聚你的心境都糟透了,我似乎再没法让你好起来了。
怀特泰克夫人:你知道你为什么爱上我吗,汤姆?
怀特泰克先生:我只知道爱上你那会儿你在吃煎饼。
怀特泰克夫人:那正是我们关系牢靠的基础。汤姆,你希望简有个怎样的未来呢?更让人不安的是,你猜得出她打算向我们说些什么吗?在电话上她已经说得够清楚了,她要带一个小伙子来这儿见我们。
怀特泰克先生:是一个男人,玛丽,不是个小伙子。
怀特泰克夫人:噢,天啊。我居然从没考虑过那种可能性。想想吧,简带未婚夫回来了,像我们的年纪这般大,皮亚·扎罗娜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怀特泰克先生:难道你不希望简过她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怀特泰克夫人:是的,不希望。尤其是不希望她过自己的生活。随便别的什么人的都可以,就是不要她自己的。
怀特泰克先生:那么你到底希望简怎么做呢?
怀特泰克夫人:我真弄不明白,简为什么不能爱上一
个朴实的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那样的孩子一定忠实、可靠。
就这样谈话继续进行。他们讨论了一大堆问题,可最后还是忍不住回到她最关心的话题上去了。在怀特泰克夫人的头脑里,希望自己的女儿行为得体,能明智地对待婚姻问题,这一点在她的谈话中表露无遗。
在这一幕中,怀特泰克夫人一再向观众暗示她心中的真实想法,戏剧效果也由此展现出来。一旦你已经让大家明白了剧中人的内心渴望,接下来你就可以放手写出有力而热烈的场景了,而观众由于知道了剧中人物的真正意图,也积极加人到剧情中来了。
2.为了达到目的,你的剧中人必定会经历激烈的挣扎,把这种冲突的过程和状态展示给大家。
这一原则当然是大家必须知道的有关写作的最基本的建议,在此无须赘言。当我创作《我出生的那间屋子》时,我最关心的就是这一原则的运用。
情节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小伙子,名叫李奥,刚刚从越南战场回来。他由于目睹了战争的残暴而有些身心失调,缄默寡言。他重新回到坐落在荒僻郊区的一幢破旧的老房子里。屋里有一位冷酷无情的继父,一位靠谨慎和低头哈腰生存下来的母亲,一位半疯的姑妈,还有一位倔强的祖父,他死也不肯同意他的家人卖掉他们的老房子。
我试图在剧中揭示李奥内心的痛苦争斗,一边是满脑子的有关战争的回忆,一边是开始新生活的现实。可是每当我写李奥第一脚迈进家中的场景时,总觉得对话还不够得力,没有揭示出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感情。
后来我突然想到,在第一幕中,李奥根本什么话都不该说,这种空白要远比任何言辞更能向观众揭示他内心的痛苦与烦恼。
在第三幕剧尾,当李奥终于重获新生活的希望与勇气的时候,先头我为他安排的每一句话都不奏效。后来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作为一名剧作家,我不是在向观众展示转变是如何发生的,而是在用大白话告诉观众转变是怎样发生的。
在最后定稿中,我解决了这一戏剧难题。李奥一生都热爱音乐,我就让他坐在钢琴旁,边弹边唱着圣诞颂歌。四周是他吃惊而释怀的家人。
从沉默寡言到开怀高歌,绝对比大白话的描述要好多了。
3.让你的主人公面临确实可信的障碍。
许多作品都很失败,原因就是剧中人的困难解决得太容易了。当我在创作《哦,答应我吧》时我也为此费尽心机。故事发生在一幢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寄宿院里。剧本原来的标题是《法尔纳先生想要一张双人》。描述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