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质量堪忧的大明军工
午间就在澄瑞亭就着清风、草木香味小憩片刻醒来之后,朱由校扭头看到张嫣守在自己旁边打盹,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头上的珠宝首饰随着晃动。
朱由校嘴角挂笑,轻轻起身,刚抱着张嫣,张嫣就悚然一惊,发现自己夫君后放松下来,随即满脸羞红,嗫喏道:“陛下。。”
周围侍立的宫女太监恨不得把头埋进身体里,刘若愚赶紧挥挥手,还准备吩咐下面的人拿来帷幔把亭子遮起来。
朱由校抱着张嫣轻声笑道:“皇后也累了,就在这歇息片刻吧。”
刘若愚暗骂自己一句,赶紧制止要去拿帷幔的太监。
张嫣双脸通红,头靠在朱由校的胸膛说道:“妾。。。。”
“勿要多言,这是旨意。”朱由校的声音有些威严。
“妾,谢陛下。”
朱由校轻轻把张嫣放在软榻上,顺手拔了碍事的珠宝头饰,又给张嫣盖上薄被说道:“皇后暂且安歇,朕就在这守着,听话,闭上眼睛。”
看到张嫣乖巧的闭上眼睛,朱由校欣赏几分钟睡美人后便转身煮茶,煮茶、喝茶、看着不怎么好看的宫后苑发发呆。
大明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皇帝除了土木堡战神之外都不是软骨头,大明也是对百姓最好的一个朝代,大明小说话本兴起的时代,大明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大明也是开始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大明啊,是大有作为的时代。
朱由校不知道这些天做的对不对,也许成功了,也许会把大明拖入更大的深渊,谁又知道以后的事,自己这只蝴蝶到底会带来哪些变化。
看着这红墙琉璃瓦,想起历史上野猪皮入关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嘉兴、江阴六十万百姓,野猪皮甚至把四川屠戮一空!
“咔嚓!”右手茶盏被暴怒的朱由校握碎。
“陛下。”刘若愚惊呼出声,小憩片刻的张嫣也被惊醒。张嫣看到朱由校流血的右手,急忙拿出自己的锦帕捂着伤口,转身喝道:“快传御医!”
刘若愚连滚带爬的就要冲出去,朱由校喝道:“换个人去,稳重些!”
刘若愚一怔,旋即明白皇爷的意思:自己现在是皇爷身边的贴身太监,自己着急忙慌去请御医,外间人还指不定揣度成什么样!
朱由校笑着安慰皱眉的张嫣:“皇后安心,小伤罢了,刘若愚,拿纱布和一壶烈酒来。”
张嫣怒道:“陛下,现在不是喝酒的时候。”自家夫君怎么这么不靠谱。
朱由校摇摇头说道:“皇后放心,这烈酒可能治伤的。”
稍后,朱由校自己把烈酒倒在右手掌心,朱由校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又用纱布简单的裹了下,张嫣也松了口气。
片刻之后,轮值的御医被带了过来,解开纱布赞叹一声,知道是朱由校往自己掌心倒烈酒惊为天人。
所幸伤口不大,涂上药膏,重新裹上纱布后,御医就告退了。
张嫣埋怨道:“陛下有什么火就发出来,何必伤及龙体?”
朱由校摇摇头,敷衍一句朝廷烦心事。朱由校也没了看风景的心思,左手拉着张嫣回了坤宁宫,自己又去了乾清宫。
朱由校看了几道题本后扔在一旁,这大部分题本狗屁不通、不知所谓!烦躁的来到悬挂的地图旁,看到建奴的位置,心中怒火更甚,骂道:“早晚灭了你们!”
刘若愚心中一跳:他还从来没见过如此盛怒的陛下。
看到一个小太监在暖阁外张望,刘若愚心中骂骂咧咧的走了出去,这时候谁来触霉头?可别连累了我。随后又无奈的来到站着看地图的朱由校身后轻声道:“陛下,御马监掌印方公公求见。”
朱由校挑了挑眉,方正化?他不是忙着募兵吗?“宣。”
朱由校阻止要行礼的方正化道:“何事?”
方正化心中一突,今儿皇爷好像不太高兴啊,但这事不能瞒着,否则以后就是自己吃瓜落,于是咬着牙躬身说道:“禀陛下,今早臣去兵仗局提调甲胄兵器,其中合格者不足三成,臣请。。。。”
还未待方正化说完,朱由校压着怒火说道:“去兵仗局!”刘若愚和方正化都吓了一抖:兵仗局要换人了!
兵仗局就在宫城西边,离乾清宫所在的宫城倒也不算远,就在紫光阁和宫城之间。
朱由校等等人到兵仗局外面的时候,发现有些慌乱,甚至连值守的人都没有,朱由校的脸已经黑如锅底,兵仗局是制造军械之地,若有军械不小心流出,这皇宫还住不住了!?
方正化连忙请旨带人先进去开路,朱由校点点头。
“陛下驾到!”
朱由校走进兵仗局,兵仗局的人跪了一地,有些还不住打摆子。
朱由校有些头疼,说道:“问话。”
出乎意料,方正化几息之后就回禀道:“陛下,兵仗局的掌印和下面提督都畏罪自杀了。”
这几人定是得到方正化直接去找朱由校告状的消息,自知死罪难逃,干脆给自己一个痛快,难怪兵仗局如此混乱。
朱由校心中有种火无处发的怒意,道:“刘若愚,命东厂来查。”
刘若愚躬身领旨,自己亲自去东厂调人,这里有方正化和他的内卫太监,皇爷安全无虞。
朱由校看到远处衣衫褴褛、跪在最外围的工匠说道:“把具体的管事太监都带上,去工棚。”
“是。”方正化朝手下使了眼色,自己提刀跟在朱由校身后。
朱由校来到那些工匠身前说道:“起来吧,带朕看看。”
一群面黄肌瘦、衣衫不知打了多少补丁的工匠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一个年纪稍大的老头躬身引着朱由校走进工棚。
朱由校内心叹息,匠籍地位低下,与奴仆无异。
走进工棚,里面不能说乱七八糟,只能说一眼看过去乱七八糟,各种材料、半成品、工具胡乱堆着,就连工匠的操作台也杂乱不堪。
朱由校大概看了下,流水线的操作模式是有,但还是不规范,也不高效。跟在后面的管事太监提心吊胆的跟在后面,如果能跑他早就跑了。
朱由校面无表情的看完,然后说道:“仓库在哪?”
仓库管事躬身说道:“陛下这边请。”
打开仓库,最外面还好,越往里走,天启的脸越黑,里面军械上已布满灰尘!
朱由校伸了伸右手,想了想说道:“方正化,去试试这些兵器甲胄。”
方正化躬身行礼后,走到一排放刀的地方,抽出绣春刀一挥,架子上的刀全部折断。朱由校身后传来噗通跪地的声音。朱由校声音平稳说道:“每一样都试试。”
方正化硬着头皮在每种兵器甲胄上都试了下,结果很感人,合格率不足两成。
朱由校已经没心情发火了,走到门口附近,指了指刚入仓库不久的装备。方正化已经麻木了,挥刀上去就砍,合格率也就四成,这些可都是刚入库不久的!
朱由校身体不由晃了晃,刘若愚的干儿子急忙上前扶住,颤声道:“陛下~”
朱由校稳了稳心神,喘了几口气,直起身体。看着外面跪在地上惶恐不安的工匠。
朱由校深吸一口气,问道:“现在工匠的银钱是多少?”
方正化一脚踢在地上的一个太监身上,那太监颤抖着回道:“回陛下,好一点一月一两,差一些的三百文。”
朱由校痛苦的闭上眼睛,三百文?能不饿死就不错了,朱由校更不信这里面没有克扣!
朱由校摆摆手说道:“除了工匠,其他的都拉下去审,前五个告发的减罪。”
一片哭天喊地的声音,刘若愚也带着东厂的人赶来,就在兵仗局找了个地方开始审。
看着依旧跪在地上的工匠,朱由校揉揉眉心说道:“让他们起来吧,安排人去拿些衣物,不够就去外面买。”
朱由校看着依旧惶恐站着的工匠,强打起精神和颜悦色说道:“放心吧,之前克扣你们的工钱会还给你们。苗得宝,吩咐下去,今后每个工匠的工钱都上涨两倍。”
苗得宝就是刘若愚的干儿子,一群工匠手足无措,许恩东开口道:“还不谢过陛下?”
“免了。”朱由校摆摆手,走过去拉着一名年老工匠的手,那手上的老茧让朱由校一阵刺痛。
抓住那双黝黑、皮肤龟裂、想抽回去的手,朱由校眼泪差点流下来,说道:“老大爷必定是手艺不凡的人。”
“谢、、谢过陛下。”那老头羞红了脸,只是皮肤黝黑,看不出来,自己这脏手怕是污了陛下。
朱由校拉着老头的手一边走一边说道:“大爷家里有几口人?看老大爷应该有孙子了吧?”朱由校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和煦可亲些。
老头嗫喏的说道:“家里算起来也有七口人,有两个孙子,还有个孙女。”
朱由校笑道:“倒是自损没满。可还有其他营收?”
老头有些放松下来说道:“老婆子和儿媳做着一些针线活,也帮人浆洗,三个孙子孙女也乖巧听话,会帮着做些。”
明朝匠户和军户都是世袭,老大爷的儿子估计就在后面人堆里。
“老大爷家里偶尔也会挨饿吧?”
“不。。不会。”
朱由校笑了笑,没有拆穿老大爷谎言。老大爷还是太善良了。
朱由校拉着老大爷来到制作间门口说道:“老大爷,刚才我粗摸看了下你们制作流程,朕这里有些想法与你说说,您给参详参详。”
“这制作兵器甲胄工序繁琐,你们现在每个人负责从头到尾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不若每道工序都设专人负责,比如锻打,负责锻打的人只负责锻打,成型之后再交给矫正的人,之后再交给精磨的人,这样效率会提高许多,每人负责一道工序也可以提高所负责那道工序的技艺,岂不是两全其美?”
老大爷一边听一边思索,一时忘了拍龙屁,只觉得陛下说得极其有道理,随即手舞足蹈的说道:“对对对,就是这样,这样速度会更快些。额,请陛下恕罪,草民。。。。”
朱由校笑着摆摆手道:“无罪,朕提供一个大概思路,你们下来再合计合计。”
“拟旨:兵仗局今后只设掌印及提督两名管事太监,只负责兵仗局杂事,统筹工匠需求和监察兵器甲胄质量,具体打造事务由工匠负责,管理、佥书、掌司、监工均由工匠出任。”
“奴婢领旨。”
朱由校转过头看向有些懵的老大爷,笑着说道:“大爷,这新的管理就由你来担任吧。”
朱由校阻止惶恐想拒绝的老大爷说道:“这是旨意,不可违抗。”
又吩咐道:“以后工匠的工钱按照技艺水平高低分出档位;大秦兵甲甲天下,正是因为有严格的质量把关,这样吧,以后每把兵器甲胄都必须留下序号,打造者和检查者的名字和籍贯都刻在上面,也把出厂日期刻下,以后出了问题就找兵器上的人。”
方正化眼睛一亮,众人都躬身领旨。
为了鼓励工匠的积极性,朱由校还下旨奖励发明制造实际可用的新兵器的人,每样创新最低奖励三千两,最高十五万两。
在一片工匠欢呼声中,朱由校又与众多工匠聊了些,最后在一阵依依不舍中出了兵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