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军民分离
“鉴于都察院失职、贪腐,且都察院御史均不通军务,留其监督之权,罢都察院兵备、清军之权。”
一记炸雷在众人头顶炸开,江秉谦欲言又止,实在是京营御史和地方巡按御史都没有把这两项职权做好,他没脸开口。
李邦华皱眉道:“陛下,都察院确有失职之处,然兵备和清军也是防止将官贪腐、坐大的可行之法。请陛下三思。”
丁绍轼、朱延禧和杨鹤、吏部尚书崔景荣、礼部尚书孙慎行也出班附议。
朱由校理都没理他们,接着说道:“大明立国之初,各地卫所归五军都督府统辖,上直十二卫、锦衣卫、京营以及后来增加的十卫、腾骧四卫、由天子直接统领,兵部、内阁并无权过问,也无权统兵。”
孙承宗、武之望、朱国祯、秦良玉、张维贤、武清侯李诚铭、西宁侯宋裕德骇然看向朱由校。
“自土木堡之变后,京城危急,由于京城兵力空虚,各地勤王军未至,代宗皇帝委托于少保整顿京营,自此统兵权落入兵部手中,自此,文官开始统兵。
“仁宣年间,杨士奇、杨荣、杨溥蛊惑君王军队靡费甚多,不断笼络文官上书劝仁宗皇帝和宣宗皇帝放弃安南、哈密和努尔干之地,自此大明失此三地,内阁和兵部也开始插手兵权。安南失,边境多患,越南不断袭扰;哈密失,亦力把里和叶尔羌逐渐坐大,时常联合朵甘思、蒙古部袭扰甘肃等地,民众苦不堪言;奴儿干失,建奴趁机南迁,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
“陛下。。。。”
朱由校一把抽出宝刀,那名哭着跪下的官员一哆嗦,止住话语。
朱由校声音变得有些低沉:“自兵权彻底落入兵部、内阁后,看看如今你们这些自诩孔明在世的蠢货把大明和大明的士卒糟蹋成什么样了?!勾结勋贵、将官吃空饷喝冰血,霸占士卒田地,把士卒当仆役使唤!因你们导致多少家破人亡,又导致多少军户逃亡!
“士卒连饭都吃不饱,连妻儿都养不活,甲胄不全,如何让他们在阵前拼杀御敌?!如何保护你们稳坐钓鱼台?!如何保护你们贪图享乐?!你们的心都被狗吃了吗?!
孙承宗想到辽东有些衣不蔽体的百姓,还有甲胄不全、军饷不足的士卒,长叹下眼睛跪下请罪,一众官员跟着请罪。
秦良玉、马祥麟和张凤仪则是激动不已:陛下懂他们的苦!张维贤则是有些庆幸自己昨天英明的决定。
朱由校红着眼,吼道:“杨镐其人,进士出身,不通军务,万历二十六年援朝期间隐瞒败讯不报,谎报军功,后被罢职,如此庸才后来居然起复位辽东巡抚!万历四十六更被提为辽东经略,威令不行,赏罚不信!导致萨尔浒大败!至我大明十多万将士命丧辽东,辽东大片王土沦丧!时至今日还恬不知耻的活着,要是朕,早就一刀抹脖子了!
“袁应泰,也是进士出身,泰昌元年巡抚辽东,无军略致使辽沈接连被建奴攻破!他倒是比杨镐强,自刎谢罪。
“王化贞,同样是进士出身,素不习兵,轻视大敌,不听熊廷弼之言,建奴攻广宁诸城时进退失据,完全无巡抚之名!广宁一战,大明百姓被建奴屠戮殆尽,王化贞丧师辱国!
“如此种种,你兵部和内阁还有何脸面执掌兵权!”
看着跪伏在地的文官,朱由校骂爽了,后世对这群文官的怨气得到发泄,心情舒爽。
朱由校杵着刀,沉声道:“拟旨,即日起,罢兵部统兵权,留其募兵权和将官考核升迁权。统兵权重归五军都督府,今后总督、巡抚不再加衔兵部和都察院虚衔,暂于武英殿设参谋院专事大明各地战略规划,为天子出谋划策。今后军务不再报兵部和内阁,军务皆由五军都督府和参谋院呈报。
“今后,内阁、六部五寺不得干预军政,参谋院、五军都督府、各地卫所不得干预民政!”
孙慎行刚想张嘴,说旧唐藩镇旧事,想到朔朝那日天子踢姚希孟那一脚,随即闭嘴。
一众文官内心哀嚎:兵权无了!陛下要军民分离!
孙承宗、武之望、李邦华、朱延禧、丁绍轼、朱国祯、杨鹤和六部官员、江秉谦想了想,按陛下的意思,统兵权在五军都督府,募兵权和考核权在兵部,钱粮在户部,甲胄军械在工部,调兵权在天子,这乱不起来啊。李邦华等人虽有不甘,但在赤裸裸的证据面前也不得不服从。
秦良玉、马祥麟、张维贤、张凤仪、武清侯李诚铭、西宁侯宋裕德已经跪下接旨,内心欢喜!秦良玉想的是以后打战就舒服了,张维贤等勋贵想的是,老子又硬了!
作为内阁首辅,曾经的蓟辽督师,有感于军政艰难的孙承宗当即说道:“臣内阁首辅、皇极殿大学士孙承宗遵旨。”
看到内阁首辅接旨,一众文官无奈接旨。
朱由校总算舒了口气,这一步步走来,连敲带打,借整顿京营之事,总算把军政分离了,以后那些文官就不会那么闹腾了。
朱由校宝刀归鞘,说道:“平身吧。京营贪腐还要继续查,李国祥,派人协助李尚书和徐侍郎,定要严查到底。”
“臣遵旨。”
“内阁、六部、秦将军、马祥麟夫妇、英国公、定国公、武清侯、西宁侯未时武英殿议事。”
“遵旨。”
朱由校转身,刘若愚扯着公鸭嗓子:“起驾~”
未时,武英殿。
朱由校穿着常服站在马祥麟面前,拍拍站得笔直的马祥麟笑道:“不愧是马千乘和请将军之子,他日必定是一方将帅。”
看马祥麟傻乐,秦良玉躬身道:“还不谢过陛下。”
马祥麟才后知后觉的躬身请罪道谢。
“哈哈,马指挥倒是性情中人,朕心甚是喜欢。”
看向张凤仪,朱由校感慨,明朝是封建历史上女将军最多的朝代了吧。
朱由校惋惜道:“令尊、辽东巡按张铨辽阳城破时挥剑自尽(真事),实乃大明忠臣,是朕识人不明,以致张爱卿殉国,朕之过也。”
没想到天子还记得自己父亲,也知道自己身份,张凤仪双目一红眼泪滚落,咬着嘴唇就要跪下。朱由校连忙扶起,收手道:“令尊殉国一直让朕哀叹国朝损失一个好官,看到爱卿继承令尊遗志,朕心甚慰。”
“金良辅,拟旨:原辽东巡按张铨忠公体国,以死殉国,实乃大明官员表率,念其功,追赠左都督,于其家乡赐牌坊一座,入忠烈祠,待辽东收复后,于辽阳赐建祠堂,以供百姓纪念。”
“妾替家父谢陛下圣恩。”张凤仪呜咽跪下,泪染金砖。身为子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父母安享晚年吧,可惜张凤仪没有这样的机会,如今天子恩赐,也算了却遗憾。
朱由校叹息一声又把张凤仪扶起。
回到正中,朱由校沉声道:“拟旨,石柱宣抚使秦良玉有功于播州平叛、驰援辽东、平定奢崇明之乱,今又镇压京营哗变,功勋卓着,身为女子身履建功勋胜于男子,殊为不易,续其功,封爵忠贞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升授金吾将军、上护军。
“马千乘之子马祥麟少年承父志,随母支援辽东、平定奢崇明之乱,履有功勋,授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升授武节将军、飞骑尉。
“原辽东巡按张铨之女、指挥使马祥麟之妻张凤仪,续功,授指挥同知,初授武略将军、云骑尉。”
一家三口单膝跪地沉声道:“谢陛下圣恩!”
丁绍轼、朱延禧、李起元等人之前还在奇怪陛下给白再香封爵,而没有给军功更大的秦良玉封爵,原来是早有打算,而且还是侯爵。
不过以秦良玉之功,确实当得起侯爵。
“平身吧,三位爱卿莫要过于激动,还要商议正事,哈哈哈。”朱由校打了个叉,消散三人心绪,也把话题转移。
“臣失礼。”马祥麟和张凤仪尴尬道。
朱由校笑着摆摆手,转身走上丹陛坐下。
“坐吧,军政分离千头万绪,早上只是大概说说,诸位爱卿想必还有疑问,一起说说吧。”朱由校说完,接过刘若愚递过的茶盏喝了一口,今天灰衣比较重要,金良辅和刘若愚都被他叫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