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长安左门前公审二(今天只有五章)
“朱纯臣!要等着朕求你吗?”
朱纯臣、恭顺侯、遂安伯、宁晋伯、阳武侯、临淮侯、忻城伯、南和伯、东宁伯哭嚎道:“陛下恕罪,臣被猪油蒙了心,臣不该把给京营的的兵器给晋商,臣不知道他们要卖给建奴啊?”
范永斗大声道:“陛下!是成国公他们主动找到草民的,他们也知道草民会把兵器卖到察哈尔、建奴那边!陛下明鉴!”
朱纯臣长时间掌控京营,京营空额如此严重,有部分兵器就被他伙同恭顺侯、遂安伯、宁晋伯、阳武侯、临淮侯、忻城伯、南和伯、东宁伯他们送到晋商那边!
阳武侯薛濂发狠道:“陛下,英国公也通敌,请陛下严查!”
张维贤麻利跪下说道:“陛下,臣有知情不报知罪,但绝没有卖刀枪与建奴。”
朱纯臣他们还待说什么,朱由校示意让他们闭嘴,几人被锦衣卫堵住嘴。
朱由校起身来到范永斗面前问道:“朕倒是好奇,这么多物资,还有那些情报都是怎么送到野猪皮那边的?别告诉我你们买通辽东所有人。”
范永斗颤抖着说道:“陛下,草民自知死罪难逃,请陛下开恩饶过草民的家人。”
“哦?你这是胁迫朕?”朱由校看着百姓淡淡说道,那些百姓啊,都眼怀希望的看着自己,很多人都泪眼婆娑。
“草民不敢。”
朱由校一脚踩在范永斗的手上,范永斗发出嚎叫,“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直接说,朕会给他们一个痛快,要么不说,朕找其他人问,他们与你一样,千刀万剐。”
范永斗知道自己没多余的选择,忍着疼痛说道:“粮草都经察哈尔,察哈尔那些小部落也缺粮缺盐,给他们一些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倒吸一口凉气继续说道:“情报就简单了许多,大部分走辽东,买通几个小卒就可以。”
“张维贤、忠贞侯、孙承宗、李国祥和田尔耕过来。”
五人围过来后,朱由校说道:“哪些人,有没有将官?”
范永斗哆嗦着嘴说道:“有。”
张维贤、忠贞侯、孙承宗神色凝重,朱由校低喝道:“说!”
“已经投降的李永芳、孙得功、张士彦、黄进、石廷柱,郎绍贞、陆国志、石天柱。还有王化贞一个家仆,辽东参将祖大寿,原宁远总兵袁崇焕身边谋士。”
孙承宗神色一紧,问道:“袁崇焕有没有参与其中?!”
范永斗摇头说道:“我们之前联系过他,但他没答应,后来我们就联系他的谋士,至于袁崇焕知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陛下,臣。。。。”
朱由校抬手打断孙承宗,说道:“李国祥,光明正大的去兰州拿人,问问他袁崇焕。密旨给熊廷弼,让他拿下祖大寿。”
“臣遵旨。”
“陛下,草民都已经说了,请陛下。。。。。”
朱由校淡然道:“朕没你们那般不知廉耻,朕还知道朕说了什么。”一甩衣袍,回到御座坐下。
看向王化贞,他倒是镇定,或者说木然。
“王化贞,你的仆从暗中勾结晋商卖国的事你知道吗?”
王化贞木然说道:“知道与不知道有何区别,不都是死吗?”
“王化贞!死到临头还嘴硬!如此奏对,你眼中。。。。”田尔耕喝道。
朱由校摆摆手,无奈的笑了,说道:“看来朕还是威望不足啊,罢了,你说的也对,你干的事足够千刀万剐了。”
王化贞皱眉道:“陛下,罪臣虽有失土之责,不过斩首,何来千刀万剐酷刑?”
朱由校捏了捏拳头,最后放下,说道:“失土之责?你说的倒是轻巧,那战死五万多的将士被你这不知兵事、好大喜功、自诩羽扇纶巾的王爱卿视如草芥吗?他们的命就不是命吗?!”
人群响起哭喊声。
“那些被野猪皮视作畜生、被赶往辽河以东屠戮、奴役的十万广宁百姓,在你王化贞、在你这些文人雅士眼中,是不是都不值得你们多看一眼?!
“你对得起那些失去儿子的父母吗?你们对得起那些失去丈夫的妻子吗?!你们对得起那些失去父亲、孤苦无依的孩童吗?!
“你们对得起大明、对得起朕吗?!”
说到最后,朱由校终究还是压不住心中怒火,站起身咆哮着质问王化贞。
长安左门前,百姓的哭喊声渐起,呼唤着自己的儿子、丈夫和爹爹。那些平日视百姓如草芥的官员面如土色,内心惶恐。那些还有良知的官员苦闷不已,丁绍轼、江秉谦、宋应星等人泪流满面。
守卫的军卒绷着脸,两行眼泪滑落,落在胸前铠甲上。
秦良玉眼中蓄泪,马祥麟、徐希双眼通红,握着拳狠狠盯着跪在地上的王化贞、晋商、朱纯臣等人。
“陛下,请为我们做主啊,我的儿啊~”
一个老妇哭喊着跪下,越来越多的人跟随跪下,哭喊不断,求朱由校为他们做主。
这一刻,跪在地上贪官污吏身体都不由自主的颤抖,不少人更是昏厥过去。
朱由校渐渐恢复心绪,直起身,来到百姓面前,方正化、李国祥、吴尧言、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护在身后,朱由校大声说道:“大明的百姓们,朕绝不会放过他们,你们放心。”
“刘若愚,忠烈祠还要多久才能建好?”
刘若愚急忙躬身道:“陛下,还要二十一天。”
朱由校皱眉道:“慢了!增派人手,七月三十之前建好!”
“奴婢遵旨。”
“百姓们!你们都知道正阳门外正在建忠烈祠!是朕为了祭奠为大明战死的将士和仁人志士建的,只要为国战死,都能入忠烈祠享受大明香火,让后世之人都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朕想请你们留这些贪官污吏、祸国殃民的商人性命一些时日!待忠烈祠建成!用他们的头颅祭奠你们死去的儿子、丈夫和父亲!”
“陛下万岁!”
“我等愿听陛下安排!”
“让他们血债血偿!”
“陛下万岁!”
长安左门前,响起万千百姓的呐喊声,直通云霄!
马祥麟、徐希、张凤仪、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武之望和年轻热血的官员忍不住跟着呐喊起来。
秦良玉看着朱由校的背影:大明有圣天子在位,陛下真乃明君!
孙承宗、李起元、崔景荣、沈敬炌、李邦华、江秉谦看到的是团结一心的大明,而朱延禧、丁绍轼、朱国祯、杨鹤、黄克缵和更多官员看到的是史无前例、堪比太祖和太宗的君权。
朱由检看到的是民心和百官的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