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肥得流油的晋商
最后,借着百姓的请求,北直录也开始清丈田亩。命人护送朱由检回去后,朱由校领着孙承宗、武之望他们回了文华殿。
回到文华殿,已是戌时初刻,朱由校和一帮重臣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传了晚膳,饿久了吃什么都香,文华殿的君臣哪还管得了什么礼仪,就连朱延禧他们都吃得稀里哗啦。
一刻钟后,文华殿恢复庄严肃穆的景象。
朱由校咽了咽口水说道:“今日涉及到的人,没抓全的,魏忠贤,交给你东厂了。”
魏忠贤躬着老腰感激说道:“奴婢遵旨。”不管怎么说,老命是保住了,也没赶出宫去。
看到天子对魏忠贤的安排,武之望、孙承宗、张维贤若有所思,江秉谦和杨鹤他们则是面无表情,如何处置魏忠贤,那是天子私事,他们也不好过多置喙。
“还有你的生词,朕还没死呢!让崔呈秀他们一个一个给朕砸了!但凡留一个,提头来见!”
“奴婢知罪,那些生词定当一个不留。”魏忠贤吓得跪了下去,朱由校继续说道:“还有,把这些年贪墨的都自己交上来,别等着朕亲自查。”
“是,奴婢三天内就把东西理好交给陛下。”
打压一番,朱由校摆摆手道:“起来吧。”
放过魏忠贤,朱由校继续道:“李长庚递来密奏,朝中有人与陕西地方官员和士绅勾结,鼓噪百姓和边军,混淆视听、歪曲事实,抵制清丈田亩,延安府的官员全部被拿下,他现在正赶往西安控制形势。”
武之望说道:“陛下,朝中的人,是否是。。。。”
朱由校点点头,武之望指的自然是东林党那帮人。
武之望无语了,这帮人真的是奸佞行径。
秦良玉说道:“陛下,边军躁动,可要臣前往镇压。”
朱由校感慨,看看,这才是忠臣。摆摆手道:“忠贞侯刚从山西回来,朕可不忍将军劳累,放心吧,若朕所料不错,杨肇基已经开始弹压了。”
“大同和宣府那边军户的清丈田亩如何?”
秦良玉回道:“陛下,还算顺利,下层军士都非常支持,臣回来时,已经清查了一半。陛下,军中田亩是否也开始清查?”
张维贤说道:“陛下,臣以为先在山西、宣府即可,待北直录和陕西两地清查完民间之后,再开始逐步清查卫所田亩。”
孙承宗道:“臣以为英。。领英侯所言有理,若同时开始清查卫所,恐地方不稳,不若各省清查完民间后,卫所再跟进。”
朱由校点头,说道:“嗯,就这样吧,清查田亩不是小事,不能一锅炖了。不过,倒是山西倒是可以借此开始清丈田亩,传令给杨肇基和李长庚,让他们多费点心。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和都察院、锦衣卫、东厂同时严密监察南方各省。”
君臣都很有默契的没把事情点破,江南是赋税重地,也是士绅、官员牵扯最多的地方,若是他们群起而攻,事情就棘手了。
朱由校看向魏忠贤说道:“李国祥,魏忠贤,说说吧,你们查晋商的结果。”
“回陛下,查抄晋商各处宅邸六十余处,古玩、字画、金银器还没清点完,初摸估算,价值大约在五百万两左右。”
殿中,响起一阵嘶声。
李国祥继续说道:“白银、铜钱约莫有七百万两,各处店铺百余间,粮库七座,里面的粮食约莫二十万石左右,私盐八万石,人参、鹿茸、兽皮无算。名下田亩约在一万八千亩左右。”
文华殿内,众人都被这庞大的数字震惊了,这都比朝廷三年税收还多!
李起元最先反应过来,正要说话,魏忠贤接着说道:“陛下,查抄山西巡抚和三司各级官吏,古玩、字画、金银器总计大概在两百三十万两左右,白银、铜钱和纸钞大约在三百六十万两左右,名下田亩约有三万七千亩左右。各处店铺有八十余处。”
武之望怒道:“活该千刀万剐!”
李起元双眼冒星星说道:“陛下,如今国库空虚,军饷和官员俸禄都有拖欠,这些钱请入国库。”
朱由校倒是没有直接拒绝,想了想说道:“李长庚在题本说陕西干旱,恐有欠收,山西如何?”
李国祥说道:“陛下,山西也干旱少雨,听百姓说,已有大半月没下雨。”
丁绍轼奏道:“陛下,臣请救灾。”
朱由校点头,说道:“那些查封的粮食就用于陕西和山西救灾吧,李国祥,派人监督,谁要是伸手,直接剁了。
“光靠赈济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让百姓干等着。朕意,以工代赈,各地大旱,正是兴修水利、修路建桥的时机,由户部钱粮,工部行文地方,让地方官府用钱粮招募百姓兴修水利、修路建桥,既能让百姓有钱粮拿,也可助于地方建设。”
“臣遵旨。”
无视李起元急切的目光,朱由校接着说道:“那些古玩、字画,好的收入宫中,差一些的都卖了换钱,金银器嘛,都融了浇金叶子和银子。”
“白银、铜钱和纸钞,五分入国库,两分入山西地方,两分入内帑,剩余一分,交给白杆兵、东厂、锦衣卫和腾骧四卫,安人头分,也不能让你们白干活。”
“谢陛下。”加起来有一千多万了,一成也有一百多万,一人差不多能分五十两左右,即便将官贪一点,每人也有三十多两。
李起元虽然没全部拿到,但也心满意足了。
“加上查抄那些贪官的,恐怕数额不少,朕的意见,先补足三年欠饷和俸禄,全部补完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么多钱,大明现在也还有其他要用钱的地方。”
“陛下圣明。”呜呜,终于有俸禄拿了。
朱由校看到他们脸上掩饰不住的喜色,心里吐槽:你们大多不用俸禄就能养活自己,装什么装。
继续说道:“如今建奴猖獗,辽西困顿,朕意,于天津、登莱,含东江,扩建水师,工部派专人打造战船,多用于骚扰建奴后方,为将来反攻建奴做准备。”
户部、工部和内阁都没意见,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都举双手赞成。
朱由校内心说道:你们都小看朕的野心了,野猪皮只是第一步。
“那些田亩,都分给当地穷苦百姓,东厂和锦衣卫都下去监督,若还有士绅和官员伸手,直接剁了,不用禀报。”
“至于宅邸,先用来收容流民,安排好后就卖了;店铺嘛,都卖了,卖的钱三分交由山西地方,五分入国库,两分入内帑。”
“臣等遵旨。”
朱由校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内阁和户部下来好好理理商税,以前的商税多有不足,朕的意见,取消那些杂税,百姓日用和民生的东西,如米面、柴油酱醋茶这些都低税率,百姓进城卖个鸡鸭这些就不用交税了。”
“陛下仁慈。”
“税率也不再统一为三十税一,根据商品价值来定吧,刚才说的柴油酱醋茶和粮食必定是低税,但对于珍珠、宝石、玛瑙、金银器等这些普通百姓用不起,富人却可以用的东西税率就重一些,减少贫富差,算是劫富济贫了。
“那些塌房税、门摊税、酒税、契税、船税、海关税定个起征税,就是达到多少成交额或者货物量才征税,以下的就都不用交税或者交的税少。”
李起元点头说道:“陛下圣明,以前商税定额,有些商户赚的钱还不够交商税,今后根据交易量征收,倒是可解百姓之忧。”
“李爱卿说得对,就如同耕农的百姓,田只有十亩,却要交着几十亩的赋税,百姓苦也。具体的细则你们拟个条陈上来,也不要闭门造车,换身衣服,多去问问百姓。”
“臣等遵旨。”
“李爱卿,兵部的,京营整顿如何了?”
李邦华说道:“陛下,京营已经全部清点完毕,按照陛下的建议,去留自由,留下的必须在两个月内减重,并交出贪墨的军饷和田亩。臣,已经开始招收新的士卒。”
李诚铭皱眉道:“京营是陛下私军,兵部怎么插手招募事宜?”
宋裕德、张维贤、徐希也附议。
李邦华正要反驳,朱由校开口道:“京营已明确是朕私军,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不得插手。李卿和徐爱卿这段时间整顿京营也辛苦了,清点出的物资和军饷偶交给兵部补充其他卫所吧。”
李邦华无奈道:“陛下,臣知道陛下想重振大明雄风,但陛下手中已有上直二十六卫,再握京营,非国朝之福啊?请陛下三思。”
三思,不过是担心自己军权过大罢了。
朱由校抬手止住要分辨的几人,说道:“你们无非担心朕以后砍人顺手了,放心吧,只要大家安分守己,朕不会乱动刀子,朕也会把子孙教导好,你们以后也不要再想把手伸进上直二十六卫河京营。”
“陛下。。。”朱国祯还要待说。
朱由校直接说道:“朕前几日也思虑过,京营和上直二十六卫过于臃肿,今后,京营满编不超过九万人,裁撤府军五卫、永清两卫,七卫现有军卒并入其他卫。武功三工匠卫的工匠,一部分并入皇家科学院、一部分并入军械司,一部分并入兵仗局,武功三卫合成一卫,专司军事。”
李邦华等人快速计算了下,上直二十六卫(含锦衣卫)如今只剩下十七卫,朱延禧、李邦华等人知道这是天子最大的让步,也能符合他们的预期,点头同意。
“陛下,弹劾李长庚,请延缓清丈田亩的奏章越来越多,还是留中不发吗?”武之望有些头大,说清丈田亩弊端太多、搅扰百姓的额奏章都快把通政司堆满了,还有不少放在文渊阁。
“哼,朕清楚他们打的什么算盘,你们也清楚,无非就是碰到了他们的利益,这些人不顾大明,不体恤百姓,有什么资格做官?”
“刘若愚,记下这些官员的名字,好好查查,至于那些奏章,拿去烧炉子!”
“奴婢遵旨。”
夜色已深,初步商议完,朱由校让他们都下衙回去,自己疲惫的回到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