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西南大捷(求月票 求推荐票 求收藏)
接受了众臣由衷的龙屁,朱由校继续说道:“朕知道民间觉得百鸟啄食庄稼,然百鸟恐怕更喜百虫,朕听闻有一种鸟,腹部和背部毛色粉红,顶有短羽冠,尤喜蝗虫,实乃益鸟,名粉红椋鸟,当令天下百姓为粮食计,不可捕之。
“此次蝗虫波及山东三府,恐怕集山东百姓捕捉蝗虫一时也难以消灭蝗虫,朕闻鸭子也喜食百虫,不若由户部在北直录、河南、山东收购鸭子赶赴山东灭蝗,灭蝗后鸭子可免费分给受灾百姓,士绅一律不给。此次蝗灾严重,就由丁爱卿主导率领户部、工部、都察院的人去赈灾灭蝗吧。”
丁绍轼郑重道:“臣领旨。”
粉红椋鸟在后世还是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草场,内蒙、新疆的百姓会为其搭建住所,以期把草原上的蝗虫吃尽,更有为了确保粉红椋鸟栖息而停工一个十多亿的项目举措。
之后,与五个辅臣商量一些细节之后,朱由校要求今后的诏书、文书、布告、判决都用白文,保证通俗易懂,能让百姓都懂。
以往诏书、文书、题本、奏本、布告都用文言,辞藻华丽,但所言之事用字甚少,朱由校看得烦,这群官员真的是闲的蛋疼。
丁绍轼和朱延禧挣扎一番,在武之望的呵斥下也只得同意。
对于山东官员的处罚:王惟俭降为济南知府,原济南知府调任陕西做知县,其余按察司、布政司官员待蝗灾平定后再论功过。
就在朱由校和中枢重臣讨论赈灾的时候,京城右安门外,车流、行人如织,百姓、士绅、商人都在次序出入南城,七月的的太阳正是炽热的时候,行人、货夫汗流浃背,树木上的蝉叫得有气无力。
相较于六月、相较于士绅官吏,平民百姓的脸上现在多了一丝希冀和笑容。自得知陕西已开始清丈田亩和新的赋税政策以及跪请天子也在北直录开始清丈田亩后,来往京城的百姓都是心怀希望,对未来充满期许。
京城,或者北直录几个州府这段时间茶语饭后的谈资都是与清丈田亩有关,百姓听到天子也要交税后都不相信,觉得官老爷都是骗他们的。不过听邻居家说他那谁的那谁那天就在皇城外,听到天子亲口说的,金口玉言还能有假,百姓也半信半疑。
那谁家又被抄家,家里搜出好多金银字画,还在枯井中发现几具尸骨,那管事好惨,给主家背了黑锅,直接被砍了头。
那谁家不准官吏清丈自家田亩,结果就在他们门前公审,锦衣卫直接把他家上下六代做的坏事都查了出来,那家直接被吓得屁股尿流,味道那个臭啊。什么?我怎么知道的?我当时就在现场!
还听说保定府那边有官员明面上清丈田亩,暗地里还是勾结大户侵占田地,被锦衣卫和东厂查出来后,直接按在县衙前把那些官员和士绅的右手剁了,太吓人了。
官府后来出了布告,说贪腐的官员的后人三代内不许科举经商,那些勾结官员的士绅都被抄了家,发配到甘肃那等苦寒之地。啧,好好配合朝廷清丈田亩、好好交税还能保基业,结果现在家业都丢了。
听说老刘家,就在河间府咸水沽,之前被士绅官府逼得破家逃到京城讨生活,前些时日挂记主家的好,给主家来了信,说是那边不仅在清丈田亩,还在搞屯田,只要百姓参与屯田,就能根据功劳分到新的地,老刘不仅拿回之前被侵占的田亩,还参与开荒屯田,又有三十亩记在他名下,只要开荒结束,这三十亩新田就是他家的!
茶棚中,一众百姓喝着茶听着别人说着小道消息,顺便自己也说着自己得到的消息。
“哎,你们说的这些都老掉牙了,这事最近都听过,大同小异,有没有什么新鲜的?”一人说道。
吵吵闹闹中,一人站起身大声道:“大伙!我这还真有个新消息。”
那人嘚瑟看向众人,在众人叫骂中得意洋洋道:“说出来可别惊掉你们的下巴,大伙都知道陛下为咱们这些苦哈哈着想,建了什么皇家医药农林什么学院,为了今后女子就医方便,还同时建了皇家女子医药学院,那啥。。。。”
正在众人等着这个糙汉吹牛的时候,南向传来喧闹声,一人耳尖,隐约听到什么大捷,疑惑站起身看向外面,南方隐约有欢呼声,几道骑着马的身影在阳光里,正朝这边驾马而来,看不真切。
抬手遮住阳光,才看清,原来是军卒啊,他们在喊什么?当先两个军卒还一左一右握着竹竿,竹竿中间有布条,布条上还写着字,可惜自己不认识。
“大捷!”“露布报捷?!”
前一句是军卒喊的,后一句却是身边一个文士摸样说的,正要问旁边的人啥是露布报捷的时候,欢呼声响彻右安门外:“西南大捷!水西平定!斩首三万!大明万胜!”
有些人还有些懵,有些人已经反应过来,兴奋的喊道:“大明万胜!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不分老人、中年男子更是泪如雨下,扯开嗓子嘶吼着,自万历萨尔浒之败,大明败多胜少,已经很多年没听到报捷的声音了。
自奉了督帅的命令,一路从贵阳露布报捷到现在,报捷的军卒已是身心疲惫,在右安门转了一圈、告别欢呼的百姓后,几人不敢懈怠,绕着几个城门直奔安定门!
在安定门守门军士敬意的目送下,几个报捷的军卒控制着马速,不快不慢的一边喊着:“西南大捷!水西平定!斩首三万!大明万胜!”,一边朝五军都督府而去。
兵部大堂,李邦华正在处理公文,听到外间有喧闹,微微皱眉不悦,正要唤小吏前来询问,却见外面一个小吏不顾形象的闯入大堂,高声道:“大司马!大喜啊!西南水西叛乱平定了!朱总督派人露布报捷,已经到了本部前!”
正要呵斥小吏不懂礼数的李邦华丢下毛笔提起衣摆急匆匆的冲向外面,身为兵部尚书的他知道大明太需要一份胜利了。
来到兵部衙署外,李邦华一愣,除了欢呼的官员,哪有露布报捷的军士。李邦华抓着一个小吏的衣领怒声道:“报捷的军士呢?!”
小吏正开心的高呼,一时竟不能掌控自己的身体,正待发怒,看到是本部尚书后愕然道:“大司马,他们去了五军都督府那边啊。”
李邦华暗骂自己一声蠢,军民分离后,捷报自然去了五军都督府那边,看到其他几部尚书已经朝长安左门而去,李邦华连忙提起衣摆追去,五军都督府必然上报天子,直接去面见天子!
乾清宫,朱由校正在与内阁、李起元和沈敬炌商议一些朝政,隐约听到外面欢呼声,朱由校示意其他人先别说话,起身朝殿外走去,他娘的,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能让民怨沸腾到在乾清宫都能听到!
众人不明所以的跟着朱由校出了乾清宫,刚到殿外,魏忠贤、吴尧言就面如土色,武之望等人脸色也不大好看。
朱由校正要安排人去打探的时候,一个小太监面有喜色跑向朱由校这边,刘若愚、苗得宝、魏忠贤和吴尧言如临大敌,暗中戒备。
“陛下,参谋院、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乾清门外求见。”小太监气喘吁吁的说道。
朱由校摆摆手道:“宣。”
这回小太监不用跑回去了,值守的太监抑扬顿挫的依次传过去。
少倾,在朱由校、武之望等一众人好奇的目光下,秦良玉捧着一块布,领着面有喜色的参谋院、五军都督府、六部尚书、左都御史江秉谦和几个被大汉将军架着的军卒疾步来到朱由校面前。
众人看到秦良玉和被大汉将军架着的军卒若有所悟。
秦良玉带头跪下,高声道:“陛下,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总督朱燮元派人露布报捷:水西已平定!斩首叛逆三万!大明万胜!”
乾清宫外广场,还在站着的人在秦良玉话音落下后都激动跟着跪下:“陛下圣明!大明万胜!”
总算知道外间百姓为何欢呼,朱由校松了口气,沉声道:“大明万胜!奢安二贼祸乱四省五年,如今终于平定,此乃朱燮元、靖宁伯、四省官员、将士用命之功。诸位爱卿也有功劳,起来吧。”
朝臣、太监、大汉将军皆激动起身,孙承宗道:“水西叛乱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平定也是陛下天威所在,列祖列宗庇佑。”
朱由校摆手道:“不说这些了,先给报捷的有功将士回回血,朕还要询问。”
刘若愚立马安排人送来茶水糕点,待军卒在一众大佬的注目下喝了几口水吃了几口糕点后,领头的人单膝跪地抱拳道:“请陛下垂询,末将知无不言!”
他们真要慢悠悠的吃饱喝足,回去后督帅必定会把他们揍趴下。当初好不容易抢来露布报捷的机会,可不能把功劳丢了。
朱由校问了几个关键问题,剩余的多是五军都督府、内阁和参谋院询问。赏赐几人后,让他们下去休息。
孙承宗道:“陛下,如此大捷可传讯边关,振奋士气。”
朱由校点头道:“不仅边关,两京十三省各州府也要传报。兵部拟好功绩,论功行赏,不可寒了将士们的心,把一起送来的战死将士的名字刻到忠烈祠,靖宁伯夫妇和姐妹月底前会押送奢安等主谋到京城,五军都督府和礼部安排好凯旋之师和礼仪。”
孟时芳、李邦华、秦良玉、张维贤、徐希、李诚铭、宋裕德躬身应了。
朱由校想了想继续道:“大捷来之不易,宫外百姓的欢呼声就是最好的明证,然而战死的将士的妻儿父母却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这样吧,内帑和户部各出一半,抚恤加倍,吴尧言、魏忠贤,暗中查探,谁要是敢克扣抚恤,五品下直接砍了,五品上先押着他们去战死者家中道歉,随后交由三法司审理,从重处理。”
“臣(奴婢遵旨)。”
右安门外,人群渐渐从激动的心绪中平复下来,茶棚中,有人想起刚才那人想要说的新消息,催促他赶紧说。
那人得了关注,优哉游哉的喝了一口茶水,一碗淡茶水被他喝出琼浆玉液的感觉,在众人不耐的目光中,男子轻飘飘道:“三位公主要入女子医药学院学习。”
一时间,茶棚内针落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