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整顿宗教,修补 刊印《永乐大典》
朱由校压了压手道:“拟旨,西洋宗教违背天理人伦,即日起,下令各地,不允许基督教和回教传播,违者,就地处决!
“令礼部、锦衣卫、东厂、三法司即刻清查天下佛教,从北直录、山西、陕西,有侵占田亩、隐藏人口、放高利贷、不守戒律等,一律查处!凡包庇佛教的官员、士绅,重罪论处!此事,以都察院为主导。”
“臣等(奴婢)遵旨。”孟时芳、江秉谦、李国祥、魏忠贤、王命璇、黄克缵躬身领旨。
黄克缵撇了一眼纠结的徐光启道:“陛下,若是已有信奉所谓基督教和回教的百姓和官员,该如何处置?”
朱由校直截了当道:“令他们在明年前退教,若不退,赋税逐年加重,其九族不得为官。”
兄弟,能帮你的哥们已经帮了,接下来只能看你自己了。
朱由校说累了,就在朝臣和百姓以为到此结束的时候,朱由校喝了一口茶道:“让西洋人说说他们的医术,看看他们怎么治病救人的,你们就会明白他们为何到大明盗窃医术。”
大明朝臣和百姓再一次被刷新三观,不少人还一阵干呕。
戴着鸟嘴治病,这是什么奇葩操作?把病吓死吗?放血、催吐、灌肠?呕~,还能把病人放血放死?这到底是救人还是杀人?
还给病人鞭打?不少人被活活打死?这到底是在救人还是在审问犯人?就算大明,也很少因为鞭打而死的人啊,你们倒好,打死了一大片。
这下,大明上下彻底见识了西洋的医术。
待几个西洋人讲述完,朱由校摆摆手,让学子该干嘛干嘛去,先让锦衣卫、御马监送张嫣和瑞安大长公主回宫,留下医学院的先生和朝臣。
朱由校对着医药学院的先生说道:“虽然西洋医术简单粗暴,但也有些可取之处,还是那句话,不要敝扫自珍,要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华医也不要故步自封,要创新!下来你们找西洋人整理下,把能用的留下。”
陈实功等人点头应了,朱由校让他们赶紧去教学生,已经耽误好一会了。
对着朝臣和崔呈秀说道:“西洋人虽然很糟糕,但他们的技艺也有可取之处,遇到新技艺要学到手,不能让大明落后了,科学院、工部下来都寻摸西洋人,带上这四个,让他们把脑子里的东西写出来,为我大明所用!”
沈敬炌、宋应星精神奕奕的应了。
“大明月报把今天的内容整理出来,之后分期刊印,传扬大明天下!
“西洋人觊觎华夏技艺,传召天下,内阁、六部也传书天下,除了儒家典籍,其余如医术、算术、天文、水利、冶炼、锻造等一切于军民、朝廷有利之书籍,不许流出只言片语,更不许有人售卖、赠送于藩国、西洋!违令者,罪同叛国!三代内九族皆不可科举为官,亦不得经商!将其名字事迹列入贰臣录!”
朱由校就是想揭开西洋和西洋宗教、西洋人伪善的面目,让大明上下厌恶西洋的同时提升民族自豪感。
“臣遵旨!”崔呈秀、武之望、六部尚书躬身领旨。
朱由校换了口气道:“然而西洋有西洋的可取之处,内阁、工部联合发文,传令沿海各省,只要西洋人有一技之长,除了传教外,皆可送往京城,赐予官职赏银,算地方一项政绩,西洋人携带的教义一律就地销毁!”
朱由校又看向礼部尚书孟时芳道:“我华夏上下四千多年,属于华夏先民的故事却极为散乱。而百姓信奉宗教不可避免,真正的道家多讲究无为、修自身,除了天下会下山救助百姓,其余大多时间隐于深山,不干涉世间俗务,倒是比佛家强多了。
“佛家多是虚妄,还与朝廷抢夺赋税和人口,此两家都不能让我多数大明百姓信服,既如此,礼部即日起整理历史脉络,就从盘古开始,女娲、伏羲、神农、大禹、大羿等,主要宣扬我华夏先民勤劳、吃苦、质朴、不依靠外力,靠着自己双手双脚和自己打造的工具造福百姓、造福后代、为后代奉献自己、养活自己的思想。”
孟时芳郑重点头:“臣明白了,陛下放心。”
随后犹豫问道:“陛下,既然要清理天下佛寺,那道观?”
可别忘了,朱由校的几代老祖宗可是都信奉道家的。
朱由校微微摇头道:“道家还没有佛家那般龌龊,就当是杀鸡儆猴了,待清理天下佛寺之后,警告下道家,到时候若真有道观如同佛家一样,也清理吧,但不要扩大。
“将僧录司、道录司合并为宗教司,统一管理天下宗教。
“锦衣卫和东厂先挑一些有名寺院查处,先把他们的罪行公布在大明月报上,待民间发酵一段时候后再全国清理。”
江秉谦、李国祥、孟时芳等人点头:“臣等遵旨。”
众臣都明白,陛下这是要打造华夏自己的宗教体系。
朱由校像是想起什么,笑道:“说来,皇家乃是上天之子孙,盘古开天辟地,倒算是皇家先祖了,令礼部、宗人府今后祭奠天地、先祖时,加上盘古大神。”
该吩咐的事基本吩咐完毕,朱由校让朝臣们下去忙活去,独留皇家科学院。
徐光启此时再也把持不住,跪下懊悔道:“陛下恕罪,臣实在不知基督教有如此诸多恶行,请陛下恕罪。”
朱由校上前几步,把愧疚的徐光启扶起道:“不知者无罪,不过是受那群人蒙蔽罢了。爱卿是华夏之人,更是难得人才,朕将皇家科学院委托与你,就是希望爱卿和志同道合之人钻研技艺,造福大明和天下百姓,希望爱卿不负朕的期望。”
得天子如此看重,更是将百姓福祉寄托,徐光启哽咽道:“多谢陛下,臣定不负陛下所托。陛下放心,臣马上退教,今后一心为陛下效命、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朱由校拍了拍徐光启苍老的手背,彻底放下心来,拉着徐光启的手看向毕懋康、宋应星道:“那四个西洋人和三个波斯人还算有些本事,带了些好东西过来,所谓人尽其用,让他们翻译带过来的东西吧,让人跟他们学其语言,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告诉他们,若他们退教,忠心大明,朕考察一段时间后,可以允许他们入皇家科学院,赐予大明户籍。”
徐光启替四个西洋人和三个波斯人谢过朱由校。
朱由校继续道:“三位爱卿前段时间一起合作,终于把燧发枪和更好的望远镜研发出来,朕心甚慰,然而这天地之间还有许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三位爱卿不妨给志同道合者发出邀请,来皇家科学院一起研究。
“大明历法是承袭前代的大统历,多有不足,徐爱卿可先与钦天监合作,修订新的大明历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徐爱卿也精通农事,不若修撰一本农业方面的书籍吧
“太宗爷时期,下令编撰了《永乐大典》,实乃大明各行各业精华也,然而如今两百多年过去,天灾人祸,多有遗失,但用来参考还是可以的,朕会下令修补、刊印《永乐大典》,以供皇家科学院和天下有志者参考。”
徐光启、毕懋康和宋应星大喜。
《永乐大典》只有正副两本,正本听说进了永陵,副本存于皇史宬,听说因天火和保存不善,已有遗失。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华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如能刊印天下,必能造福天下百姓!
朱由校想刊印《永乐大典》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上因为战火和野猪皮修订《四库全书》时,《永乐大典》被人祸和野猪皮皇帝故意销毁、删减大部,致使这部华夏巨着损失殆尽,十不存一。
朱由校想多刊印些,留存民间,说个不好听的,即便今后大明真的覆灭,也可尽最大可能保全这部巨着。
朱由校犹豫下说道:“世间有至理,想必三位爱卿都见过茶壶烧水,壶嘴和壶嘴有热气冒出,也见过孔明灯能飞天是因为热气上升的原因。”
别以为古人蠢,其实有许多晦涩的记载与今天的物理学差不多,只是用的词语与今时不同罢了。
徐光启、毕懋康和宋应星点头,孔明灯的原理早就被弄清楚了。
“诸位爱卿有没有想过,若热气更大、更猛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就打个比方,把孔明灯放大,是否可以载人载物?在一辆马车上装个炉子,产生热气,是否能驱动车行走,而不用靠牛马之力?”
留下目瞪口呆的三人,朱由校潇洒而去。
题目留给你们了,朱由校也不是理工天才,剩下的事就让他们好好研究吧,也借此转移徐光启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