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清查人口
南京,太平门外,魏国公徐弘基率领南京六部五寺官员再一次来到太平门外等候。
少倾,朱由校和张嫣的仪仗出现在城外。
“臣魏国公、东海舰队提督徐弘基,率南京官员恭迎陛下、皇后娘娘圣安。”徐弘基当先朝朱由校的所在马车跪下,后方少了好大一部分的南京官员随之跪下,恭请天子和皇后圣安。
金良辅急行几步,在徐弘基前几步停住躬身大声道:“朕和皇后安,陛下有旨,皇后及仪仗入城,魏国公更衣后与玄武湖面圣,其余人等准备在承天门外候驾。”
“臣等遵旨。”徐弘基和一众大小官员领旨起身。
金良辅回到队伍,扯着公鸭嗓子:“起驾~”
徐弘基和一众大小官员又躬身,待皇帝仪仗、皇后仪仗全部过后,才直起身,与随行的孙承宗等人寒暄几句,徐弘基急匆匆进城找了家成衣铺换了身衣袍,又急匆匆朝玄武湖而去。
玄武湖,朱由校走在长堤上,看着远处有兵丁把守的“册库”,有些遗憾。
玄武湖现在还属于大明天子或朝廷私有,湖中的人工小岛上的建筑是存放大明“黄册”的地方,整个玄武湖都有内外都有重兵把守。
1386年,朱元璋修建明城墙时在鸡鸣寺后留下253米多的“废”城墙,并新筑后湖城。这样一来,黄册库便拥有了西南两面围墙。
为了存放黄册,1391年,朱元璋下令把湖水抽干疏浚,在湖中堆起几个岛,如今玄武湖五个岛的格局就是那时形成的。内湖也是当时为了黄册库防火的需要,特意隔出来的。
湖面日常戒备森严,昼夜都有人巡逻、放哨,还立起了36块界碑。
野猪皮南下后,很多黄册被弘光朝廷堵城墙缺口,锤锤结实做铠甲,搓成棉纸条做火药捻,毁于战火。野猪皮进入南京,第一时间控制黄册库。他们原本指望接管一批重要档案。一清点却发现,这几乎是一堆废纸,毫无价值。
明初,对各地上交的黄册,朝廷要求统一用厚实的棉纸,用棉线穿起来,装订成册,还要加点明矾、花椒,防虫蛀。黄色的封面,要用天然染料黄檗汁染,也有防蛀效果。
可是后来地方大户为了偷税漏税,逃避徭役,想尽办法数据造假。为了销毁作弊证据,造黄册的时候,就在糨糊里加甘蔗汁、蜜水。要不了几年,虫子就帮忙把数据“初始化”了。
所以说,现在黄册库里的黄册,不过是一堆废纸罢了。
打开一处库房,里面满是灰尘,随行的丁绍轼、朱延禧、李起元面色尴尬,沈敬炌、黄克缵、南居益、江秉谦则是有些愤怒。
朱由校也没理他们,自顾自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黄册,轻轻吹落上面的灰尘,伸手想翻开,轻轻一扯,封面就被撕开。
朱由校不信邪,又继续翻了几页,要么纸张被白蚁啃食殆尽,要么就犹如蝉翼一样脆弱,要么字迹全无。
“万历三十八年啊,距现在不到二十年吧?”朱由校把黄册扔回书架,幽幽说道。
“陛下,守卫和相关官员看管不严,臣请治罪!”黄克缵怒道,同时看向李起元的眼色也不善。
朱由校背着手道:“查是要查,但依朕猜测,不仅这黄册在用量上就掺入易引白蚁、易腐蚀的材料,恐怕这黄册的数目多有造假,也不全,起码从嘉靖爷开始,对吗?!”
李起元、丁绍轼、朱延禧、沈敬炌、江秉谦等人请罪。
“黄册有多重要你们比朕清楚,大明赋税、将士多寡、军饷、你们的俸禄都出自于这一页页白纸。然而如今不仅没有更新数据,还造假,公然欺瞒朝廷,更是欺君罔上!”朱由校直接把一摞黄册摔在地上,他娘的,居然摔碎了!
“陛下息怒。”
“李起元,你是户部尚书、大司徒,你说该怎么做?”
李起元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可趁着此次清丈田亩的机会重造黄册,并规定六年或九年更新一次,中途涉及重大变故,可提前上报。”
朱由校点点头,这李起元还是不错,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大司寇,你掌天下律法,你来说说。”
“陛下,可加重对造假者、看管者不严的处罚,以儆效尤。”
“大司空有何看法?”朱由校不置可否,继续问道。
沈敬炌想了想道:“陛下,黄册参差不齐,不若由朝廷统一制作,再发往各地,若有中饱私囊者,可以律法束之。”
朱由校若有所思,李起元皱眉道:“陛下,大司空想法不错,然天下黄册何其多,光靠朝廷恐怕难以供给,且若真有人为损坏或白蚁侵蚀,也不好追查。”
沈敬炌不急不忙道:“大司徒所言不错,当然也不能靠京城,臣建议除京城外,在南京、西安、广州开设黄册厂,为不使其空闲太久,可在黄册之外,产白纸、宣纸等,以谋利自足。”
在李起元等人若有所思的眼光中,沈敬炌继续道:“至于黄册质量,临时委派御史或锦衣卫、东厂查验,后续人为损坏或白蚁侵蚀自有律法和补录的办法。”
丁绍轼当即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大司空的办法不错,可先在西安试行。”
其余人都附议,朱由校点点头道:“既如此,户部和工部传书给李长庚和陕西布政司,让他们乘着这次清丈田亩的机会重新登记黄册。”
“臣遵旨。”李起元和沈敬炌接旨。
朱由校想了想道:“以往黄册只分户籍,只有男丁,只有平民却没有贱籍。前番医药学院成立你们也看到了,不仅有青楼女子报名为国为民,也有乞儿询问是否可捐助,可见爱国爱民部分贵贱。
“那些所谓士子、秀才、举人在读书的时候家务大多交给妻儿,大明有五位巾帼英雄,谁说女子不如男?
“多少家贫者、落魄者比那些朱门更忧心国事?
“多少老卒还坚持在前线,多少孩童以代父出征,或者为一家之主?”
朱由校长叹一声继续道:“都是大明子民,都是为国为民,都是为了活着。有了忠贞侯和靖宁伯为榜样,更多的女子会踏上战场,大明如今织造兴盛,丝绸布匹、瓷器、茶叶更是受到西洋人的青睐,这些都需要心灵手巧的女子,他们会干的比男子更好。
“在爱国面前人人平等,难道还要阻拦青楼女子和乞儿报效君王?是怕打了那些伪君子、朱门大户的脸面?到底是脸面重要还是家国重要?
“朕意,让李长庚他们统计陕西、山西所有人,不分男女,不分贵贱、不分老弱,下旨呱呱坠地的婴儿,上至百岁老人,一个都不许漏!”
这帮人还是有些死脑筋,不跟他们掰扯明白他们是不会用心的。
“臣等遵旨。”敢说不?秦良玉和白再香估计第一个提着刀问候他们!再说陛下说得有道理,先看看吧。
朱由校皱眉道:“朕听闻民间女婴多有被溺死者,传召天下:溺死婴孩者,形同杀人!若有不能养者,送往育婴堂或养济院,若有不接者,罢职,永不录用!”
“臣遵旨。”黄克缵接旨。
“江爱卿回去好好与大理寺、刑部、工部、户部协商、修订造假一罪,想想你们哪天的粮食、穿在身上的布匹被掺入沙子、霉米、残次品,吃出病来,你们会怎么想,因此,造假一定是重罪,以为天下者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