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仙继续贴着大瓮,听着地道中的声音,只隐约可闻兵器相碰、厮杀喊叫的声响。不绝于耳。可见厮杀得何等激烈。突然,瓮中传来一声巨响,又似好些人一同大喊。
悄无声息,许久,才听见井下有喊声传来,军汉摇起吊篮,里面只有两名选锋,上气不接下气。
李彦仙急问:“如何,邵大侠呢?”
被拉上来的人缓了好一会,喝了两口水,才说道:“咱们一路杀到金贼的地道口,地道突然塌了,将兄弟们和百余金贼一同埋在下面,我二人在最后未被埋住,才折返回来,在地道里差点回不过气来。”
李彦仙仔细询问,原来在长壕与金兵地道接通处,便遇到了金兵,邵兴一马当先,手持双刀杀了过去。
地道路窄,只容得下一两人交战,邵兴面前无一合之敌。被他杀死的金兵,不多时,积累近有一人高,再度堵塞道路。
邵兴不耐烦等金兵清理通道,几脚把这小尸山踢散,却有两三具垫底的尸体没能踢走,他飞步起身,跳跃其上,大叫道:“解州邵兴在此!不惧死者,可来与战。”
他虽眼不能睁,脚踏敌尸,双刀挥舞,须眉皆立,威风凛凛。大喝之威,把那烟雾都吹的散去了些许。
对面的金兵齐齐后退,纷纷骇然。他们也睁不开眼,瞧不清楚邵兴的容貌,但那充盈的杀气、以及一往无前的豪气,却是不须开眼,也完全可以感受得到。
贴身肉搏,最损耗兵器。况且金兵铠甲虽不算精良,也多有穿着重铠的。两支短刀,早刺杀的折了。邵兴从后方接过一对短矛,兀自大呼酣战,奋勇向前。..
地道能容两人并行,再往前,是两个敌人肩并肩,站在一处。他们看不到,但是听见邵兴来了。急忙举起短矛,护住身形,虚虚刺击。
邵兴扔出一支短矛,解决了一人,跨步跟上,踩过他的尸体,左臂一揽,夹住次后一敌的枪戈。
地下作战,用的多短兵器。金兵亦然。那枪戈只有一臂多长,邵兴将之夹住,便等同与敌人脸贴脸。紧跟着右手的短矛举起,刺入其项。拔出来,血如泉涌。这金兵也栽倒在地。
眼看进到一个开阔处,再远处有亮光投下来,似乎到了换气口还是出口附近邵兴一马当先。又从后接过一把单刀,一刀一矛,揉身扑入金兵从中。
邵兴身后的宋军士卒也跟上,只听得烟雾里,碰撞、刺击、叫嚷,杀声骤然再起。
突然一声巨响,厮杀之地上方的木板突然垮了下来,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土层将宋金两军同时盖住。
只有最外围的两名宋军侥幸逃脱。
李彦仙有派人下地道去查看,发现地道已经完全堵住。他便令军汉在堵住的地方封上木板,又放上一个大缸,如果金兵重新挖通地道,拆毁木板,大缸会把声音传上来示警。
邵兴故去了,金兵的地道攻势也暂时被堵住,但李彦仙却被围困在陕州城里,一筹莫展。
金兵大营,完颜娄室坐在大帐中养神,口中随口哼着:“老夫在城头观山景”
这是刚刚兴起的“宫调”
完颜娄室攻略长安,搜得一些曲工艺人,完颜娄室年纪大了,喜欢听上一段。这呼延守信延州摆空城中的一段,因为是讲宋人和西夏打仗,金人也不避讳。
完颜活女巡营回来回来,到了大帐门口,正想禀报,听见完颜娄室哼小曲,心道:“且让爹爹乐上一乐。”
自建炎二年开始,完颜娄室父子在陕州和李彦仙反复交手,从未占得便宜。眼下地道攻城虽有小挫,但李彦仙被围在陕州城中,插翅难飞,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剥了李彦仙的皮报仇了。
他正站在大帐门口静听,突然亲兵来报:“黄河之上来了一支船队。”
“船队?有多少船?”完颜娄室记起去年秋天,呼延庚带着一支船队从黄河经过陕州。完颜娄室父子因为水军没有优势,完全放弃了水上拦截,还被完颜银术可责怪过。
“绵延十余里,一眼望不到头,船上打的‘河东河北河西宣抚司西路野战招讨使’旗号。”
“绵延十余里?那岂不是有十万人?”完颜活女正在沉吟,这样的船队要不要去招惹,大帐中传出完颜娄室的问话:“谁在门口?”
完颜活女带着亲兵进帐,亲兵又分说了一番,完颜娄室道:“吾等首在围城,河上的宋军既然这么大阵仗,又是宣抚司,又是招讨使,不是那么好吃下的。派一队人马到岸边守候,宋军若是识相,就该相安无事过去。若是不知好歹,上来来挑事,就将他们赶到河里喂王八。”
完颜娄室正说话间,帐外又有人禀报:“宋军的船队靠岸了。”
完颜娄室叫道:“孩儿,带人去看看,为父随后就到。”
黄河北岸,几十条大船已经靠近岸边,几百名水手已经乘着小船登岸,在岸边打下木桩,修建临时码头。
在大船上,船体两侧都挂上了网兜,每条船上都有上百军汉,顺着网兜攀爬而下,落到小船上。这些军汉都穿着轻便的皮甲或者棉甲,一柄短斧和一个盒子交叉挂在身后。
他们下到小船上之后,整齐的分两行坐着,保持船体的平衡,四人操浆,小船如同利箭一般向岸边划去。
几十条大船,每条船每次在两侧放出两支小船,一时间黄河北岸百舸争流。
完颜娄室带了四百轻骑赶到岸边的时候,乘船而来的宋军已经有一千余人上岸了。
“小的们,冲垮他们。”完颜娄室大叫,“赶他们下河喂王八。”
“孛堇,是不是等后面铁浮屠上来?”
“不过一千宋蛮子,还等什么?等他们列阵吗?”
四百轻骑展开一个雁行之阵,向前冲锋,马儿先是慢跑,随后加速,冲锋。
上岸的宋军中似乎发生了一些慌乱,传来阵阵喧哗声。
完颜活女很满意宋军的反应。
在宋军的喧哗声中,夹杂着一丝丝竹哨的声音。一千宋军肩并肩,排成了一条细细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