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三辅便是司州,刘赟这次的出行在经过了数月后,终于回到了雒阳城里。除了益州和高句骊他没有去以外,其他的州郡他全都巡视了一遍。
三日后的朝会上,刘赟将巡视的结果报上了三省六部,并让官员们拿出解决的方案来。同时简报上还有他的批注,并希望众大臣们能审时度势地商讨一番。
同时针对这次的贪腐案,刘赟打算成立一个监察司,并监督各州府的执行力来。虽然刘赟有天机阁这等密谍机构,但天机阁的任务大多是对外敌而设立的。现在天机阁分为了明暗两部,派出的谍报人员大多由王越来统领,而对内的反谍报则由李儒负责。
不过李儒现在还不能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因此刘赟就将他隐藏在了暗处,并宣称天机阁的阁主就是王越。当此刻刘赟又提出要成立监察司时,沮授和田丰等人都表示了支持。当问起谁来担任这监察司的官职时,刘赟便说道:“监察司定为卫尉丞,官衔三品,秩一千五百石。你们先将人选推荐出来,等大家商议后再定夺也不迟。”
数日后,一封推荐书就放在了刘赟的案头上,当刘赟看到众大臣推荐的人选时,便笑了起来说道:“不错,士元确实是监察司卫尉丞的最佳人选。同时调廖化、周仓、裴元绍入监察司,并一同协助士元处理监察司的大小事情。”
原来大家推选出来的人是庞统,而庞统做为刘赟身边的谋臣他也确实有这个才能,因此刘赟大笔一挥便准了众大臣们的推荐。
而庞统在得知了此事后,便跑来对刘赟说道:“主公,这得罪人的事情你还真找我干啊,难道你就不怕手下的那些官员们被一扫而空吗?”
“士元,这卫尉丞的职务可是大家推选出来的,就算得罪了一些人本王也帮你兜着。再说凭你的智谋还收拾不了那些贪官污吏吗?只要是查到一个就处理一个,不用给本王面子。”
刘赟可是知道庞统的能力的,而且庞统的为人并不死板,他相信庞统能做好这份工作的。当监察司的人选定下来后,刘赟又召集了一帮文臣武将们,便说道:“我与曹孟德还有两年之约,两年一过必会有一场大战的。而曹孟德的实力并不弱于我军,虽然他败在了孙刘联军的手里,但他身后有世家门阀撑腰,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他已基本恢复了元气。再加上这几年的风调雨顺,他的粮仓里也应该存满了粮食,所以这场大战也是势在必行。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该如何与曹孟德一战?”
“主公,臣现在有些担心的是,一旦盟约过期后,曹操会不会联手孙刘两家与我们来一场混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咱们调动的人马可就不少了。”
听田丰这么一说,大家立马就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现在整个大汉就只剩下了五路诸侯,排在实力榜第一位的自然是他们的大汉军,而排在第二位的就非曹军莫属了。至于第三位那就是东吴的江东军,第四位自然就是刘备军了。而末位的诸侯就是交州的士燮,交州又称做是岭南,地势偏僻、道路难行,因此士燮一族也成了那里的土皇帝。
在演义中士燮为政开明,在他的统治下,交州为当时的世外桃源,居民富庶,安享太平四十余年。许多中原人也纷纷南下交州避难,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学文化,促进了交州的繁荣发展。士燮热爱学术,治学精微,而且胸怀若谷,宽厚待人,礼贤下士,所以数以百计的中原名士前来投靠他,其中名望较大的有刘熙、薛琮、程秉、许慈、刘巴、许靖、桓晔、袁徽、牟子、康僧会等人,有儒、有道、有佛,可谓是人才济济。
不过当三国鼎立后,士燮便投靠了孙权,黄武五年(226年),统治交州近四十年的士燮病逝,享年九十岁。其子士徽因背叛吴国自立,最终被吴国所灭。因此对士燮此人,刘赟绝不会忽视。现在的交州可是有十五郡一百零四县,其中就包括了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九真属国、南海、苍梧、临贺、合蒲、珠崖、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合蒲北部等十五郡县,而这么多的郡县加起来也就是当今的广西、广东二省及越南国了,所以对交州这块地方刘赟也是势在必得。
有了交州就等于是说有了一个大粮仓,交州的土地可是一年两熟,如果加上堆肥技术,一年三熟也是有可能的,因此刘赟也将目光是盯在了交州这块地盘上。
当众人在明白了田丰的意思后,便立刻就在沙盘上是演练了起来。经过数次的演练和推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汉朝有这个能力同时对付孙曹刘这三路诸侯。不过此战下来损失也不会小,说不定还会影响到正在实施的新政问题。
就在大家将自己的意见告诉给了刘赟后,刘赟沉思了一会儿,便说道:“我有一个建议供大家参考一下,那就是联手曹操对付孙刘两家。咱们可以把荆州和扬州让与曹孟德,而江东就成了咱们的囊中之物,等平定了东吴后,咱们还可以兵出交州,让士燮回归我大汉正统。”
听了刘赟的建议,所有的大臣们不由得又重新演练及推算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田丰说道:“主公的建议可行,而且还省时省力,并不太劳民伤财。但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样会让曹操更加的强大起来。一旦让他掌控了荆、扬二州后,咱们再想与他交战时,可就没现在这么轻松了。”
“元皓此言差矣,就算现在与曹军开战也绝不会轻松的。我与那曹孟德相识了十几年,他的才能与睿智绝不是刘备和孙权能比拟的。再加上他麾下的那帮能臣武将们,所以咱们在对上曹军时,千万不可大意,否则必会重蹈赤壁之战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