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葛瑾被请进大厅坐下后,刘备这才开口问道:“子瑜兄,不知吴侯要与备商量何事?现在可是大战在即,你我两方都有强敌来袭,难道吴侯与周都督想出了什么退敌的妙策不成?”
听刘备这么一问,诸葛瑾不由得苦笑了一声,道:“”前几日摄政王大人曾派人来江东劝降我主,可我主与诸位大臣商议了一番后,便毅然拒绝了向汉军乞降。而今日我来这里的目地是为了南郡之事,当初你我两家结盟并败曹军于赤壁,而荆州也因此成为了我们四路诸侯共有的地盘。我东吴占据了南郡与江夏,而曹操占据了南阳及襄阳,汉军占据了最南边的夷陵郡,而章陵、零陵、桂阳、武陵、长沙五郡尽归刘使君之手,也使得这荆州成为了四战之地。
由于战事迫在眉睫,我家吴侯打算收缩兵力回江东,所以南郡的兵力也将会被召回。一旦我军从南郡撤军,南郡必将会失去防御,因此我家主公才打算将南郡让与刘使君,这样总比落入曹军之手会更好一些。”
当刘备在听到孙权愿意将南郡让与他时,脸上顿时就出现了一丝喜色。而一旁的诸葛亮则说道:“兄长,江夏的吴军也要撤回东吴去吗?那岂不就断了你我两家的联系。”
“二弟尽管放心,江夏的兵力是不会撤回江东的,到时战事不利的话,我们也许会退守江夏郡的。”
刚才诸葛亮只是在试探孙权的真正用意,当听到孙权不会从江夏撤军时,他心里就已经有了主意。当他与刘备将诸葛瑾送回馆驿之后,诸葛亮就对刘备说道:“主公,现在我们的兵力都已安排在了其他五郡之中,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接手南郡的防御了,所以这南郡已成了鸡肋,还不如将它留给曹军。不过在抛下南郡之前,我们可以先将南郡里的百姓都迁往我们这五郡中来,这样留给曹操的就只剩下了一座空城。一旦我军在击败了曹军之后,再重新夺回南郡就是了。”
听了诸葛亮的建议后,刘备也只好放弃了占据南郡的念头。当诸葛瑾将南郡交与了刘备之后,也开始命令江东军从南郡里是撤了出来。
而刘备在接管了南郡的政权后,也不得不咬牙将南郡的百姓是迁往了零陵、桂阳、武陵等地。这十几万人的迁途是何等的壮观,当襄阳城里的曹仁在得此消息后,曾领兵来阻止迁途。可是刘备早有防备,立刻派出了张飞去迎战曹仁。
而曹仁又哪里是张飞的对手,当他被张飞赶回了襄阳城后,立刻是修书一封就送往了许昌。当曹操在得知了此事后,不由得是咬牙切齿地说道:“这刘大耳甚是可恶,当年在新野也是迁走了大批的百姓,他这是要留一座空城给本公啊。不行,此事必须要阻止,否则我要一座空城来又有何用。”
此时做为谋士的荀彧则说道:“主公,现在我大军已集结得差不多了,完全可以出兵攻占荆州。以刘备在荆州的兵力未必会是我军的对手,不过主公一定要小心诸葛亮此人,当年就是他的几场大火让我军是损失惨重,所以这一次我军千万不可在上其当,应该步步为营才是。”
曹操一想起自己长子被烧死的惨状,顿时是怒火攻心地说道:“这次本公将亲自出征讨伐此贼,就算那诸葛村夫再厉害,一旦失去了东吴这一援军,我倒要看看他还有什么计策能击败我军。”
这次曹操也是倾尽了所有的兵力攻打荆州,当他召来了所有的文武百官后,就说道:“现在战事即将开启,本公欲率二十万大军进攻荆州。好在南阳及襄阳城还在我曹军的手中,所以这次的进攻目标章陵郡。一旦攻下了章陵,南阳和襄阳城就会连成一片。而南郡已成了一座空城,正好可以利用此城来防御江夏军的偷袭。”
当曹操在讲出了他的计划时,一旁的程昱也不时地补充道:“现在章陵城的守将是刘备的三弟张飞张翼德,此人骁勇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所以在对上此人时,诸位将军千万要小心谨慎才是。”
张飞与曹军诸将也算是老对手了,像夏侯惇、曹洪、李典、乐进等人都知道此人的厉害,所以在得知了张飞据守章陵城后,也是格外地谨慎了起来。
不过仍有一人未将张飞放在眼里,那就是曹操的第三子曹彰曹子文。此子天生神力,弱冠前就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而且他又长了一脸的黄色胡须,因此常被曹操称为是“黄须儿”。
就在曹彰站出来,并叫嚷着要去挑战张飞时,顿时就遭到了曹操的一顿喝斥。要不是有曹丕拉着他,曹彰说不定还会遭到曹操的处罚。
此刻的曹操仍然是怒气未消地骂道:“逆子,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还不快快给本公退下。真以为仗着几分勇力,就感觉自己天下无敌了吗?真是个不知好歹的东西。”
就在曹彰被骂退后,曹操又继续说道:“三日后便起兵进入荆州,本公要在章陵城下会会那黑厮,看看他是否真的有万夫不当之勇。”
当曹操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并开往荆州之时,刘赟也在高邮一线是得到了消息。半月前,当孙权拒绝了刘赟的劝降后,刘赟就下定了决心要一战拿下整个江东来。此刻的他在召集了众将后,就说道:“我步骑大军的目地就是为了牵制住江东的主力军,让奉孝和子敬他们能更快地攻进江东的地盘来。现在曹操已经起兵,那接下来就是大战的开始。从即日起,将兵力布置在边境一线,并随时做好进攻的准备。一旦发现江东军有分兵南下的迹象,就立刻发起攻击。对了,派人通知幼平,让他们的水军出击,能战则战,不能战就将敌船引入大海之上,我倒要看看江东军的战船是否能支撑起一场海战来。”
“诺,谨遵摄政王大人的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