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贤王看到好长时间没有斥候来汇报情况,感觉有点不对劲,对身边亲卫说道
“斥候有多长时间没回来了?”
亲卫想了想回道“回禀太子殿下,有半个多时辰了。”
左贤王大惊失色,下令道
“快,快。快,传令全军,戒备。”
话音未落,只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响起,只见远方出现一道黑线,慢慢的,黑线一分为三向自己大军冲去。
左贤王惊的冷汗直流,慌乱的说道
“迎敌,迎敌,快快传令前军回防”
士兵们慌乱的行动起来,可是这么点距离能够干什么?
马超带领西凉铁骑狠狠地插入对方后军,后军大乱,四散的匈奴骑兵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守,再说都是骑兵,停下来的骑兵哪里是冲锋起来的骑兵对手,更何况马超的西凉铁骑还是轻骑兵中的精锐,最适合冲阵。
大乱的后军中,青壮,妇女,伤兵,匈奴兵,乱哄哄的夹杂在一起。
马超一边挥枪刺杀敌军,一边让士兵高喊
“跪地投降者不杀”
“跪地投降者不杀”
青壮妇女赶紧跪倒在地,看着从身边呼啸而过的骑兵,瑟瑟发抖,伤兵站立都是问题别说起来反抗了,
有能听懂汉语的匈奴兵听到喊声赶紧扔了兵器跪倒在地,发现真的没有被杀不禁松了口气。
有人看到后有样学样也扔了兵器跪倒在地,越来越多的敌军跪地投降,反抗越来越微弱,马超派兵继续冲击敌方顽抗者。
张辽看到对方中军还没有组织起冲锋,给赵云打了个旗号,带领大军直冲对方中军而去,赵云收到信号带领白马义从,以速度优势在外围射杀敌军。
没有冲锋起来的敌军根本不是唐军骑兵对手,一触即溃,乱军引起了大溃败,左贤王见势不妙赶紧带领没被冲散的兵马后撤,一直跑了五六里,看到前军回防才止住身形,一清点战损,脸都绿了,竟然丢失了将近一半人马,现在他身边就剩八千多本部骑兵。
整顿好军队,组成冲锋阵势缓慢前行,很快双方再次相遇,看着对方严阵以待的一万多骑兵,和正在屠杀自己后军的几千人,左贤王驻足半响,无奈只好撤退,差不多的人数根本没有胜算,与其把人马都损失在这里,不如退回雁门关再作打算。
看着退去的匈奴人,张辽并没有追击,现在当务之急是收服降兵,打扫战场,至于左贤王嘛,不急,再说自己也要做攻城准备,靠骑兵攻城,不现实不说,也太奢侈,自己可不是财大气粗的左贤王。(●—●)
左贤王:合着就他么劳资一个大怨种呗(づ ●─● )づ
打扫完战场,此战共杀死匈奴五千余人,俘虏了将近两万匈奴兵,完好无损的马匹两万余匹,张辽照单全收,对李旭来说,只要你敢投降,我就有能力把你变成自己人。
武器皮甲两万多套,张辽都留了下来,青壮妇女也死了好几千,没办法,这就是战争,损失几千,救了七万多人还是很划算的,总比让他们被匈奴掠去强。自古以来,慈不掌兵,义不理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不外如是啊!
张辽让愿意参军的青壮留下来,其余人都遣散回家,忻州常年和外族交战,名风彪悍,除了少数人之外,听说要打匈奴,两万多青壮有两万愿意参军守护家园,张辽大喜让副将带下去分发缴获的兵器皮甲,稍加训练就可以攻城了。
好多被匈奴糟蹋过的女子表示,无颜回家,表示愿意随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张辽也同意了,让他们跟着大军做些缝补,做饭的工作。等雁门关拿下,把这些人都留下来守城,有仇恨加持,不怕叛乱。
张辽安营扎寨,并派赵云到附近城池去征掉部队,攻城不可能靠这些没有训练的青壮就能打下来的,还得有训练有素的士兵带领才行。
第二天张辽带领大军往雁门关缓缓而行,一路上不时有从周边城池过来的军队,陆陆续续来了有三千余人,现在各地官员都收到唐军打败匈奴和汉军联军的事,知道天变了,忻州以后说不定就是唐军的地盘,这个时候有唐军来征调部队,都积极配合。
其中有个很儒雅英俊的青年将领引起张辽的注意,叫到身前问道
“你是何人?”
青年将领拱手回道
“末将刘仁瞻,雁门郡人士,本为雁门郡守将,前段时间收到朝廷命令,让末将放匈奴入关,末将不从,被朝廷解除职务,闲赋在家,今日听闻唐军要攻打匈奴人,特来投奔!”
张辽哈哈大笑,随便考校了几个问题,发现对方对答如流,随即惊讶了,有才啊,又深入交流一番,不禁对刘仁瞻更是喜欢,长的英俊,读过书,甚懂军略,还爱国,一腔热血,张辽大喜过望,发现又给主动挖掘了一个人才,其实如果李旭在这里肯定会认识刘仁瞻,刘仁瞻在五代十国可是有名的守城将领。
历史简:刘仁赡(900年-957年),字守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将,南吴濠州团练使刘金之子。
刘仁赡年轻时略通儒术,好读兵书,在江南颇有声望。南唐建立初期,刘仁赡历任右监门卫将军及黄州、袁州刺史,屡建政绩。南唐元宗即位后,累官武昌节度使,参与南唐灭楚之役,攻克巴陵。之后调任清淮节度使,镇淮西要地寿州。淮南之战期间,刘仁赡坚守寿州,多次击退后周进攻,一度发起反攻。南唐援军大败于紫金山之战后,逐渐孤立无援。
保大十五年(957年),刘仁赡病重,部下假借其名义投降。后周世宗对他的忠节大加表彰,拜官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节度使。刘仁赡旋即病逝,年五十八。后周追封其为彭城郡王;南唐也加赠他为太师、中书令、卫王,谥号“忠肃”,后主时期改赠越王。《全唐文》录有其文《袁州厅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