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请慕容公子的人刚走,这时一员小将,请令出战。
马士英一看这员小将长得一表人才,身材魁梧,国字脸,浓眉大眼,眼角眉梢还带着仇恨,但并不认识其人,而且看其穿带,身份低微。
万马军中,甲衣当然分层次等级,军卒与大将的截然不同。
“你是何人?”马士英一皱眉。
“回大帅,在下不才刘国轩是也。”刘国轩赶紧躬身施礼。
“刘国轩?”马士英觉得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又道,“官居何职?”
“回大帅,在下乃义父冯澄世将军麾下,官拜随军把总之职。”刘国轩脸一扬,胸脯一挺,朗声道。
刘国轩此言既出,马世英及手下这些军将差点笑出声来,满是鄙夷的神态。
因为在数万军马当中,一个把总实在是太小了,还是随军把总,就是临时的把总,随时都可能被撤换掉。
他们哪里知道,即便如此,还是冯澄世破格提拔他,否则刘国轩连个随军把总也做不上。
刘国轩出生在福建省丁州府长汀县的一个穷山沟里,父母常年有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童时代的刘国轩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上山砍柴挑水,做饭洗衣,挑粪种地,什么杂活脏活累活都干。
还要照顾生病的父母,12岁的时候父亲过世,刘国轩大哭一场,在众乡邻的帮助下,借钱葬了父亲。
两年之后母亲也离他而去。
刘国轩孤苦无依,投亲无路,求友无门。为了吃口饱饭,一个14岁的孩子只好给地主家干长工,吃的比牲口都差,干的活比马牛都累。
但是刘国轩从小就养成了勤劳,坚韧,果敢的品质,他咬牙忍着生活的折磨。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他长到了17岁,反而练就了一身猛力。
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上的刘国轩是在清军打到福建的时候才投军的,而且为了吃口饱饭,是给满清鞑子当兵。
后来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率领郑家军抗清,攻伐南京打到漳州一带,当时的刘国轩已经升为清军的守备,这还是受到当时的清军总兵施琅的赏识,得到提拔,奉命驻守漳州北门。
刘国轩毅然开城投降了郑成功,成为郑成功手下的一员干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刘国轩立下了汗马功劳,斩杀荷兰红毛子,勇略无双。
但是刘国轩在郑成功的手下也没有得到多少重用,直到郑成功死时,刘国轩还是一名中下级军官。
直到郑成功死后,郑成功的后人为承袭权势发生了混乱,后来刘国轩才掌握了台湾的军政大权,一度成为郑家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
再后来康熙收复台湾的时候,大将军施郎与刘国轩海岛大战……
但是现在由于崇祯的穿越,也改变了刘国轩的历史轨迹和人生走向。
刘国轩17岁那年,恰好郑芝龙招募兵马,刘国轩报名参了军,成为一名大头兵,被编到了郑芝龙手下大将冯澄世的麾下。
因为刘国轩做事勤快,又有勇力,很快被推荐为伍长,然后军中小旗,不久又做到总旗的位置上。
管着50个人,当时刘国轩才19岁。刘国轩已经非常满足了,其实总旗在军中连个芝麻官都算不上。再往上面是副百户、百户,把总,副千总,千总,等等,像金字塔一样,往上面高入云端,他现在处在基层的最底端。
但是刘国轩不嫌自己官儿小,把这50个人管得像铁桶一样。他治军有方,除出色完成上司的命令之外,没事就是练武,不止自己练,还带着50名手下练兵。
他就像一个永远不知道疲倦的机器一样。
后来在一次海战中,刘国轩立下汉马功劳,斩杀了十几名海盗,保护了船上的物资,得到冯澄世的赏识。正好冯澄世这次奉郑芝龙之命,跟随马世英追歼明军,冯澄世破格提拔刘国轩为随军把总。
因为把总管着四五百人,要比副百户和百户大得多,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副千总了。
从一个小小的总旗,直接提升为军中把总,这也是升了好几级的事,因此冯澄世才加上随军的二字,兼有代理的意思。
如果不胜任,随时都可能把官儿给撸掉。
刘国轩感激涕零,一个苦难孩子有知遇之恩,冯澄世绝对是他的贵人,刘国勋当然知道感恩。
当官的眼皮儿都高,提拔的都是亲友权贵和富家子弟,寒门子弟干的再好也只能靠边站。
谁愿意提拔一个不沾亲不带故的穷小子?
因此刘国轩跪倒给冯澄世磕头,从那以后,为了报恩,刘国轩称冯澄世为义父,冯澄世也没有把这义子儿当回事儿。直到这一次,战场上被打成了残废。
若非是刘国轩关键时射出一箭,命手下军卒把他抢回来,冯澄世是就死在袁宗第的铁鞭之下。
到这个时候冯澄世才知道这义子收得太值,这是救命之恩,算是没白白提拔他一回。
刘国轩命人把冯澄世抬下去治伤,他过来请战,要为他的义父报仇雪痕。
却不料,马士英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