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子朱慈烺这些天心里颇不平静,更多的是惴惴不安。
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对他人生最严峻的考验,生死存亡,功败垂成,皆在一念之间。
因为这两个多月来他经历的太多太多,身为大明太子、一国的储君,他经历了270多年的大明江山社稷从未有过之巨变。
大明江山一朝分崩离析,朝廷宠信之臣相继投降流贼,守城的十几万兵将、就连宫中的太监也遭遇了塌方式的背叛。
眨眼间流贼兵临城下,他的父皇成了杀人狂魔,两个母后被赐死,皇妹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一死一残,他的两个兄弟下落不明,流贼夺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当时的太子朱慈烺觉得天要塌了。
尽管后来父皇把他从虎口里给救出来了,又传授了他武艺,使他有了吕布之勇,但是让他疆场杀敌,冲锋陷阵不在话下。
他的父皇突然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他,要他监一国或一城,这对一个15岁的少年来说,肩上的担子太过沉重。
虽然只是一个皇宫和皇城,虽然父皇临走的时候,只让他监短短的一个月。
但这也是千斤重担,绝非一个15岁的少年能跳得起。皇城宫城,军事政治,家国大事,万马千军,千头万绪,令他蒙蹬转向。
纵然有王家彦、金铉、巩永固和范景文等文武大臣辅佐,但是很多事情需要他这个太子决策拍板,弄得他焦头烂额。
闲暇之余,他练崇祯教给他的64路霸王戟打发时间。
父皇崇祯是他唯一的主心骨,他就盼望着父皇尽快搬师回朝,好卸掉千斤重担。
但是从一个月盼到两个月,崇祯仍然没有回京。
这期间他派人打探山海关的战况,外面是十万重流贼的重兵围困,一般人当然连城也出不去,他只有挑选那些武艺高强的精兵强将。
很快山海关战场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崇祯运筹帷幄,从无到有兵马超了2万3万,后来竟然打败流贼和多尔衮,成为山海关之战的最后赢家。
朱慈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但又不敢把这个消息传出去,因为当时他的父皇离开京城时是微服出行,要求严格保密,京城之中就只有他们几个人知道内情。
但很快令他不能容忍的事来了。
李自成带着大顺军从山海关败回,竟然在他眼皮底下要登基称帝。
挑衅!
这绝对是对大明和他父皇赤裸裸的挑衅。
15岁的朱慈烺热血沸腾,本打算带着5000兵马出城,杀流贼一个人仰马翻,结果被文武百官劝住,他也不敢擅自做主,真怕上当中计。
丢了城池如何向父皇交代?如何对的起父皇的这么多年的栽培和10万两银子的授艺?朱慈烺只好坚守不出。
李自成登基后闪电般逃遁。
朱慈烺大喜,立即接管了外城和内城。
五千兵马要守这样一座大城当然困难,但是在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王家彦、金铉的进谏之下,采取有重点的防守。
当然外城是重点,皇宫是重点。
至于内城和皇城则是次重点,5000人马,3000人马守外城,1000人马守皇宫,剩余的1000人马守内城和皇城。
这样有重点的分工,也把整个京城给接管了。
就在这时,他们突然接到报告,京畿一带有明军和满清鞑子在厮杀。
朱慈烺的虎劲又上来了,打算开城出兵接应明军。
但是再一次被文武大臣给劝住,如此贸然出师,中了敌人的诱敌之计,丢了京城可怎么得了?
李自成闪电般登基,又闪电般撤走,满清鞑子来,明军又来了,这里面究竟暗藏了多少玄机?兵荒马乱的,究竟谁是贼,谁是军?
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殿下还是守住京城为妙,静观其变,等候旨意。
一番话,没有崇祯的旨意,他这个太子只能在京城内活动,出了京城寸步难行,这些文武百官只认圣旨,根本不认他这个太子。
动不动让他以家国为重,丢了京城后果如何不堪设想。朱慈烺没有办法,只好老老实实待在城中,当他的监国太子。
这一天突然有人来报,他的父皇带着人马兵临城下了。
朱慈烺喜出望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不只是他这个太子不敢相信,就连兵部尚书王家彦、兵部侍郎金铉,老驸马巩永固,前朝老臣范景文等,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太子带着这些文武,在心腹太监王升的陪伴之下,立即登上了外城的城头观看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