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公元1645年旧历的3月中旬,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好是和行军打仗的好时节。
此时崇祯在九江府周围,勤王的兵将实际数量已经超过60万。
这几个月太子在上京一天也没闲着,包括北直隶各地官员,粮草和银子等各种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运到九江支援前线。
称得上是兵精粮足。
而且太子写来奏章,按照山海关条约的约定,满清鞑子第2批赔款2000万两银子和1,000担粮食已经送到了上京,入库完毕。
崇祯看到奏折以后哈哈大笑,孝庄真是守信之人。
崇祯在九江兵精粮足。
这时战报传来,留守武汉的大将左良玉的旧部金声恒率领手下10万大军,献城投降了大西王张献忠。
现在的大西王张献忠已经称帝了,与李自成一样,也是九五之尊了,坐龙椅,睡龙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也是张口朕闭口朕的。
武昌是左良玉的老巢,年前左良玉父子败亡,九江城陷落,震动了整个武昌。
金声恒是流贼出身,人送外号一斗粟,据说他一天能够吃一斗米,因此而得名。
左良玉父子的败亡引起了金声恒的惶恐不安,他必须做出抉择,要么继续跟崇祯开战,但他又没有底气。
左良玉和左梦庚父子都打不赢崇祯,何况是他?他只是左良玉手下的一个总兵官。
不然的话他就得投降大明朝廷,但是他又害怕崇祯治他的罪,因此他牢牢地掌握着武昌的十万兵马,徘徊了一阵,得到了张献忠在四川称帝的消息。
此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兵锋也指向了武昌。
李自成的大军撤出燕京之后,在山西又是一路兵败,被吴三桂追一路逃进了陕西。
吴三桂要挟多铎和阿济格,带着关宁军和满清鞑子的混合军队,加上收编李自成的残部,人数也达到了十几万,在后面紧追不舍。
吴三桂拿下了山西,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潼关展开了大战,李自成在潼关屯住了重兵,决定不再跑了,已经跑到陕西老家了。
他打算在这里与吴三桂再次一决雌雄。潼关战役历时两个月,最终又以李自成的兵败而结束。
李自成率领主力,经河南向湖北撤退,走南阳,经襄阳逼近武昌。
金声恒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东面的明军拿下九江以后肯定要西进武昌,他这点兵马根本对抗不了大明朝廷。
但是北面李自成的实力雄厚,别看他打不赢吴三桂,收拾他金声恒还是轻而易举。
金声恒当然知道李自成的大名,因为他们都是流贼,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大西,大顺和大明,这三个朝廷,他必须得做出抉择。
金声恒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最终倒向了四川的张献忠。
此时的张献忠已经占据了整个四川,当然包括重庆,他早就对武昌垂涎三尺,因为张献忠两年前曾经在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权。
后来因为和李自成争夺武昌发生了不睦,现在武昌又重新回到了张献忠的手里,这个杀人魔王当然高兴万分。
立即命令驻守宜昌的大将刘延举,出兵东进接管武昌。刘延举是平东王孙可望的手下,孙可望现在驻守川北重镇重庆。
这是张献忠手下的四大王之一,也是他的四个干儿子中最厉害的一个,文武全才,张献忠的江山如果重1000斤,孙可望一个人能担500斤。
因此现在的武昌城已经属于张献忠的势力范围,屯驻了重兵。
武昌北面的襄阳,则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势利范围,有李自成手下的猛将刘芳亮驻守,囤住了8万精兵。
崇祯必须西征武昌。
另一方面马士英等人已经跑到了福建,受到了郑芝龙和郑鸿逵的极高的礼遇。他们沆瀣一气,现在郑芝龙和马士英他们又抬出了桂王朱由榔,尊他为帝,建都福州,改年号为永历。
广东,福建和浙江等沿海一带的官员竞相归附,声势浩大。他们扬言要北伐,打出中兴大明的旗号,扬言要扫平伪帝崇祯,据说手下兵马超过60万。
崇祯听到这两个战报,不禁勃然大怒,朕在九江过了一个冬天,短短的几个月砖头瓦块都想成精,什么大西、大顺,又出了个永历帝。
看来该来的都来了,一个国家,四帝并立,朕还得一个一个收拾。
崇祯立即决定兵分两路,命令大将李岩,帅精兵20万南征福建,大将马宝、马马进忠和马惟兴随军听用。
崇祯知道马世英手下有吴深这些武林高手助战,因此崇祯派出紫阳真人,少林,武当和昆仑等各派高手随军听用。
第二路崇祯决定御驾亲征,起大军四十万,出九江攻取武昌,大将黄得功,刘肇基,王遵坦,卢鼎等随军听用。随军的武林高手,有五大剑派,还有白莲教,天地教等派的武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