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袁氏府邸。
暖室之内,袁隗袁基二人相对而坐,两人中间摆放着一副棋盘。
“叔父!”
袁基轻声道:“去岁大汉乱了近一年,这样下去好像不是办法!”
现在天下看似大乱,然而随着天子出手,使得各地的叛乱,都处在一个掌控范围之内,长此以往,局势只会对天子有利。
“怎么?”
袁隗淡淡道:“士纪可是心急了?”
“让叔父见笑了!”
袁基闻言也没有否认,局势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他也毫无办法。
“说说你的意见!”
袁隗并没有笑话袁基,天下世家看似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他们始终不是一条心,想要真正的同仇敌忾,又谈何容易。
“叔父!”
袁基抿了抿嘴,试探道:“侄儿的意思是,天下还不够乱!”
“不能再插手了!”
袁隗闻言摆了摆手,面色凝重道:“此际咱们袁氏,最好的做法就是静观其变,做的越多,反而错得越多,士纪现在最主要的事情,便是交好各大世家,到时候,天子自会为我们寻得时机!”
“侄儿明白了!”
袁基听闻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豫州,沛国。
谯县内一处民居小院,一名孺袍中年男子,此时正用碾槽在磨碎药材。
“哗啦!”
一名身着劲装,面色硬朗的青年跃墙而入,朝中年男子行礼道:“见过元化先生!”
“你这人倒是古怪得很!”
中年男子自然就是华佗,见对方不走寻常路,且态度还算恭顺,起身好奇道:“某观你天庭饱满,不似有疾之人,不知所谓何事?”
劲装青年正色道:“在下奉司主之命,请元化先生入苍松书院!”
“苍松书院?”
华佗闻言微微一愣,他不知道他怎么能跟苍松书院扯上关系,还有那司主又是何方神圣?
“此乃司主的亲笔信!”
劲装男子从怀里取出一封文书,双手递向华佗。
“还真是找我的?
华佗双手接过文书,看到封面的文字以后,心中有股莫名的情绪。
荆州,南阳涅阳县。
“苍松书院!”
张仲景手里拿着书信,面色复杂的看着身前的汉子,开口道:“某有职责在身,只怕只能辜负贵司主厚爱了!”
他虽然不喜欢为官,但身在世家,又是被家族举了孝廉,很多时候同样身不由己。
“仲景先生多虑了!”
青年汉子闻言,脸上露出了一抹核善的笑容,开口道:“某过来之前,已经去了一次张家,张氏家主的意思是,去留都由您做主!”
“……”
张仲景面色微微一懵,可看着对方又不似说假话的样子。
益州,蜀郡。
临邛(qiong)县,一处铁匠铺内。
“这位小兄弟!”
一名中年铁匠捏着文书,看着身前的劲装青年,小心翼翼道:“俺们蒲家世代以铸刀为业,哪有本事去苍松书院那等地方,您是不是弄错了?”
“父亲!”
不待青年说话,一名健壮少年走了进来,朝着中年恭敬行礼。
“元儿!”
中年朝少年点了点头。
“蒲家主放心!”
劲装青年笑着道:“在这方圆百里地,唯有蒲氏一家锻造出来战刀可称一绝,吾等又岂会弄错,苍松书院亦不同其他鸿都等地,以您的手艺,在其中必然能有一席之地!”
“苍松书院?!”
少年闻言变色一变,惊呼出声。
“元儿不可无礼!”
中年铁匠连忙训斥,随后苦笑道:“这位乃武侯府官吏,说是要让咱去苍松书院教人锻刀,我哪里能有那等本事?”
他一个铁匠,大字还不识几个,一下子告诉他要去苍松书院那种地方,他也是两股战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父亲!”
少年面色激动道:“可否将文书借孩儿一观?”
他虽然不知道什么情况,但他知道,苍松书院定是个可以改变蒲氏的地方。
“你拿去看看吧!”
中年铁匠看了看劲装青年,随后把文书递给了少年。
“父亲!”
少年看完以后,双眼放光道:“这苍松书院咱们能去!”
冀州,中山国。
博陵县,一座府邸之内。
此时大堂之上,数十个护院将一名巡天卫围在中间,场中一派剑拔弩张之气。
“崔皓家主!”
巡天卫看着主位上的中年,神色讪讪道:“在下不过是贸然造访,您不用弄出这么大的阵仗吧?”
“哼!”
崔皓闻言冷哼道:“某观你也不似一般歹人,既然前来拜访,为何不递交名刺,如此行经,可是期我崔氏无人?”
他是崔寔儿子,想他父亲十多年前去世之际,杨赐,段颎,袁逢三人亲自为他父亲准备棺椁,袁隗亲自树碑颂德,所以他说这句话,可称底气十足。
“自是不敢!”
巡天卫连忙附和,将一封书信递给护院,笑着道:“在下也是奉命而来,还请崔家主多多担待才是!”
“哼!”
崔皓从护院手中接过书信,再度冷哼道:“某倒是想看看,你到底是奉了谁的命!”
“你是武侯府的人!”
看到一半崔皓心中一紧,面色也有些些许变化。
“如假包换!”
巡天卫淡笑点头。
“啪!”
看完以后,崔皓将文书一掌拍在桌案,脸上愤怒之色尽显,沉声道:“武侯府果然霸道,若我今日不给,你当如何?”
“崔家主!”
巡天卫看着崔皓,行礼了道:“先自我介绍一下,在下名为鲍出,添为武侯府麾下巡天司官吏,此次前来崔府,乃奉司主之命,还望您不要于我为难!”
这还是他加入巡天司以后。
第一次出行任务,武侯对他家的恩情,和副司主对他的看重,他自然看在眼里,要不是武侯仁德,他们一大家子哪能有现在的生活,若不是副司主发现了他,他也没有如今的地位。
所以他也希望此行可以顺利。
“你可知上面写的什么?”
崔皓捏着文书,面色阴沉的看着鲍出。
“自然!”
鲍出沉声道:“《四民月令》留在崔府,只会让明珠蒙尘,只有给到武侯府,才能造福于万民,若崔家主不给,此事只怕难以善了!”
在前来之际,副司主就告诉过他四民月令的重要性,给他说了很多,他将其进行了简单的归纳。
那就是有了此物,可以提高一定的粮食产量,是自《汜胜之书》以后最好的农家宝典,其中涉猎广泛,可称包罗万象。
这么好的东西。
他鲍出不允许有人这么自私,哪怕是对方亲爹写的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