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病故,其内部会有一场夺嫡风波,一时间恐怕是无暇他顾了;而江东和他刘循又是联盟的关系,所以现在对于刘循而言是厉行屯田和变法革新的绝佳机会。
但是只要看过《大秦帝国》的人就知道,变法革新就是逆水行舟,就是新旧两拨人对咬死架。
也正是因为刘循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在施行屯田的时候,尽量暂时不触及旧势力的利益。
不仅仅是益州旧势力的利益,就是凉州旧势力的利益,他在应对的时候也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唯恐将他们逼得急了,两个地方的旧势力勾结起来,那就麻烦了。
凉州的第一大旧势力不是别人,就是马超。
但是,无论是旧势力还是刘循都明白,决战迟早是要来的。
虽然在汉中、关中和凉州进行了屯田,而刘循迟迟不敢对益州动手,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他没有自己的势力。
虽然郑度和张任都是绝对忠诚于刘循的,但那是对付刘备和对付曹操的时候忠诚,如果刘循要他们跟着自己一起将世家豪强这个阶层完全的消灭——不是肉体消灭,而仅仅是让世家豪强放弃对土地的所有权,只是坐收土地上的收益,让他们放弃私兵,郑度和张任就恐怕不会和刘循一条心。
所以,刘循才竭力的要招降诸葛亮,要将刘备荆州势力的残存文官全部调入西川,目的就是借荆州势力的手来打压西川势力。
可是,如果荆州势力真的大获全胜,将西川原有的世家豪强击败以后呢?
屠龙的英雄会不会变成这只恶龙呢?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世家大族垄断了读书的权利。
读书的都是世家子弟,那当官的肯定也就是世家子弟,他们就可以利用读书的优势,家族的势力,牢牢的垄断住做官的权利。
垄断了做官的权利,那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世家豪强。
所以,刘循变法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学校,招收寒门子弟,打破旧势力对读书权利的垄断。
在两汉的时候就已经有学校了,专为外戚及大臣子弟提供的太学,又称“官邸学”。而外戚主要是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姓,因为外戚四姓不是列侯,故称小侯。汉明帝时崇尚儒学,特为四姓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学。
这些的学校就是在培养官僚的接班官僚,是世家大族野蛮生长的土壤之一。
早上,刘循到了汉王行政衙门,见只有刘巴一人正在奋笔疾书,问道:“子初,军师呢?”
刘巴一看是刘循,急忙起身行礼:“臣下不知大王驾到,有失远迎,还请大王恕罪。”
“哎呀,这里又没有外人,别弄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刘循又问道:“军师呢?”
“军师一早上就出去巡田去了。”刘巴回答。
刘循笑着骂道:“好军师,他妈的,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军师。”
“大王,臣下有事要和大王商议。”刘循说罢正要去找郑度,目的是想和他谈一谈建学校的事,这种打破垄断的事没有人支持基本上都会胎死腹中,不想刚要走就被刘巴叫住。
“先生有什么事?”刘循停下了脚步。
刘巴道:“大王,如今我大汉刚刚在长安站稳脚跟,各项开支庞大,今后是否能够在每一年开年的时候召开一次内阁会议,将朝廷在一年中要支出的粮食金银做个预算,以免过度开支,入不敷出。”
“好啊!先生这个办法十分的好!那咱们明天就开一个,怎么样?”刘循一听就知道刘巴说的是什么,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会计制度。
刘巴没有想到自己这么一说刘循就同意了,他甚至怀疑刘循没有听懂自己话的意思。刘巴问道:“大王可知臣下说的是何意吗?”
刘循笑道:“先生,你可不要小看了我哟。先生的做法叫看米下锅。首先让各个衙门将他们一年估计的开销都报上来,这样的话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还有哪些钱是完全没有必要花的,就清清楚楚了。朝廷就可以根据总的开销来合理的调配收入,以免年年寅吃卯粮,一年等不得一年,这样就可以给老百姓减轻负担。咱们现在多多少少就有点寅吃卯粮的味了,不然军师也不会出去巡田,这巡田不是他该干的活啊。孤估计他也是急的。”
刘巴被刘循的认知震惊了,他想了一个多月的事情,自己只是大略的讲了一点,刘循就说得明明白白,甚至比自己说的还要好,这怎么能不让他震惊呢?
“子初先生,你怎么不说话啊?”刘循看刘巴发愣问道。
刘巴一个激灵,道:“明天开会有点急。大王可以将开会的通知下发出去,要各个衙门都呈报他们今年大致的开销,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再来开会。”
“很好。”刘循道:“那这样吧,这个会就由先生来筹备召集,具体的开会时间你告知孤一声即可。”
说罢,刘循径直离开,只留下刘巴在原地感叹:“看来大汉真的是要中兴了!”
刘巴是一员文官,但是他深知战场厮杀的成败,最终还是取决于后方的粮草和人丁的多寡。
如果朝廷开支无度,前方的武将再是勇猛,手下的兵马再是精锐,哪也只能是打一仗就少一批,最后因为后援不济而兵败。
楚汉之争项羽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
朝廷控制用度就是积累粮草,繁殖人丁的重要手段。
如果刘循真的能够严格施行自己的计策,那粮草和人丁都将不成问题,何况刘循还废除了人头税。
刘循离了府衙,走在冷清的街道上。
眼下正是春耕时候,百姓一出城,大街小巷就冷清如谷,就连平日里最热闹的市场也冷冷清清,只有作坊街上传来叮当当当的锤锻声,使人感到这座大汉王朝的故都还有些许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