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水灾的消息八百里加急传至京城,嘉和帝大为震惊,立刻召集百官到太和殿议事。
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抱病多日的首辅大人竟不知何时悄悄南下去了杭州,至于他为什么去杭州,皇上没有过多的解释,从而引发了大家各种各样的猜测。
杭州到底怎么了,竟让皇上先后派出了自己的左膀和右臂,看来绝不仅仅是为了织造府和三州官员被杀案。
然而不管为了什么,能赶上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两位大人真是不知道烧了几辈子的高香。
换言之,杭州知府在危难之际能得到两位朝廷大员坐镇指挥,创造了几乎零伤亡的奇迹,也同样是不知道烧了几辈子的高香。
杭州知府的陈情信上都说了,因着两位大人和若宁小姐的未卜先知,运筹帷幄,以及沈指挥使的通力协助,杭州百姓才得以战胜洪水,保全性命。
这其中,若宁小姐的功劳最大,因为她事先说服了城中以王宝藏为首的几十位富商,以银钱相诱,才使得百姓们在洪水来临之前提前撤离……
哎,不对吧,这里面怎么还有若宁小姐的事?
信报传递了一圈,每个人看到若宁小姐的名字时,脸上的表情全都如出一辙。
这位小姐在京城闹腾得还不够,又跑到南边翻云覆雨去了?
听家里的孩子说,她好像是去了江宁舅舅家度假,怎么又到了杭州?
莫不是去杭州和未婚夫私会,刚巧赶上了?
也有消息灵通的,知道杜若宁一早就和江潋在一起,甚至还知道些关于吴山挖出长宁公主像的传闻,只是谁也没胆子敢在朝堂上说出来。
总而言之,大家一致认为,这位小姐就是个自带风暴体质的,走到哪里哪里就不安生。
自从她离开京城,京城这段时间别提有多平静,要是有可能,真想让她别回来了。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当然,其中肯定不包括杜关山和薛初融。
杜关山爱女心切,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想亲自带人南下去找女儿,以至于旁人在议论什么他根本没听进去。
薛初融的担忧并不比他少,焦急中还夹杂着几许后悔。
前些天,掌印大人向皇上推荐去临州清州扬州的官员,其中有他的名字,皇上特地让人问过他的意见,被他以资历尚浅回绝了。
他心里其实是明白的,掌印大人之所以将他的名字写在上面,多半是看的若宁小姐的面子,可他不想离开京城,他只想待在离若宁小姐更近一点的地方。
他不知道若宁小姐要做什么,却能隐约感觉到她在筹划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所以,他想留在京城给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可是,如果早知道若宁小姐会在杭州遭遇水灾,他肯定不会拒绝,因为这样的话他就可以离她那里更近一些,也可以更快赶到她身边,尽管她可能并不需要,尽管信报上并不曾说她遇到危险。
众人各怀心思,嘉和旁却无心考虑其他,当务之急便是命令户部尚书抓紧时间拨款调粮送往杭州。
拨款要从国库拨,粮食可在就近的粮仓调派,后续再由国库补上,但需得有人拿着圣谕和户部文书前往接洽,因此要出动不少官员。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军队负责押送钱粮。
钦差大臣倒是不用再另外指派,有江潋和宋悯亲自坐镇便足够了。
经过一番商议,确定下来第一批拨款调粮的数目和官员名单,杜关山请求让自己和长子杜若飞担当押运官,未获嘉和帝批准。
灾难当前,嘉和帝却仍对他心怀忌惮,不肯将此大任交付于他,朝臣们都明白皇上所思所想,因此虽有异议也不敢进言。
杜关山气得脸色铁青,回到家将嘉和帝狠狠骂了一通。
家里人得知杜若宁被困杭州,自然是焦急万分,杜若尘和杜若衡跟几个同窗一起去了山东游学,杜若飞在西营听闻消息,放下一切事务赶回家。
云氏拉着儿子和丈夫泣不成声,让他们赶紧想办法去把女儿接回来。
奈何父子二人没有皇命不能离京,最后只能暗中派了一队亲兵悄悄去往杭州。
杭州这边其实除了日常生活不方便,并没有什么危险,民众们在安置点住了几日后,待大水退去,便陆陆续续回了城。
城中处处狼藉,淤泥遍地,被大水冲倒的房屋不计其数,桌椅床柜枯叶败叶堆满街巷,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府衙因着地势高,受损较轻,几十号人拾掇了一整天,勉强能住人。
王茂才将提前转移出去的丝绸锦缎拿了一些过来给大家做铺盖,另有些为京中贵人们定制的成衣也拿来给大家穿。
反正受了灾,回头就说被水冲走了,谁还能为了几件衣裳特地来查一查不成?
就这样凑合着安置下来,杜若宁等人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引领灾民重建。
重建方案是他们三个早在大水没来之前便已敲定好的,眼下只需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便可实施,因此又节约了很多时间。
最初的几日,所有人家里都没办法生火做饭,官府便在东南西北四城区各开了一个粥场,召集各家女眷来粥场做饭,一日两餐集中给灾民提供饭食。
男人们则负责清理废墟,搭建临时棚屋用以安身。
初期的钱粮一半是提前从府库里运出去的,还有一半是王宝藏向各大富商募捐而来,虽然数目不小,但要同时供应给城中及下辖州县的百姓,也并不宽裕。
因此,大家只能一边重建一边等待朝廷的赈灾款粮到来。
后面陆陆续续有别的州府的救援物资送达,城中各商户也开始通过自己的生意渠道从各地调运货物。
有了买卖之后,官府立刻在各处张贴了严禁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的告示,若有人敢趁机发国难财,无论情节轻重,一律就地斩首。
告示上除了官府的印章,还盖有东厂大印,商户们一看便知道这么狠的告示肯定出自那位心狠手辣的督公大人之手,便都老老实实不敢存半点侥幸心理,市场秩序简直比灾前还要良好。
王茂才半认真半拍马屁地说,督公大人一句话胜过一千个差役巡街。
往常有的商贩都敢把假货卖给差役,现在却因着那份告示,卖真货都卖得战战兢兢,生怕价格高了被东厂拉去砍头。
杜若宁和王宝藏上街转了一圈,回来对江潋道:“看来恶名也是有用处的,这世上还是欺软怕硬的人多。”
江潋随口回了她一句:“我自然是晓得的,所以当初入宫就是奔着东厂提督这位子去的。”
杜若宁心头一软,想着他为了给自己报仇,甘愿堕入地狱,做一只吃人的恶鬼,还因此放弃了身为男人最宝贵的东西。
所以,她这一生,便是负了谁也不能负他。
好在日子还长,她有的是时间回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