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咱们七贤宗已经有三十年没弟子登上杏坛了……”
在住处安顿下来后,郭大路听到其他同门舍友开始聊天。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咱们七贤宗毕竟是小门小派,怎么跟那些大宗门、大家族的子弟竞争?所以掌门也说了,三年内,获得登坛的资格即可。”
“那倒是,而且据我所知,下次开坛,倾玉公主和书剑宗新一代大弟子令狐棠都会参加,这等于是提前预定了两个名额啊。”
“何止!四绝宗大师姐、云侯府二少爷你不算了?”
众人一时沉默下来,过了半晌才听到有人苦笑着叹了口气。
聊是这么聊,但真说有多么遗憾和惋惜那也是没有的,差距大到一定的地步,嫉妒和怨恨的心思都不会再存在,只有仰望、震惊、目瞪口呆、点赞和刷666……
郭大路对这些人则是没什么概念,心里也就谈不上什么压力,实际上他现在只关心一件事,七贤宗的藏书阁在哪里。
以前在家里,因条件有限,只能靠打短工借书来读,晚上读书甚至还要借隔壁灯光。现在顺利成为七贤宗内门弟子,学习条件可谓是瞬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怎么可能不抓住机会,将能藏书阁的书扫荡一遍?
因此吃了晚饭后,他就一路打听着去了藏书阁。
七贤宗的藏书阁一共五层,作为新入门的内门弟子,郭大路拥有一到三层的阅读权限。
当他站在一排排书架前的时候,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好像一头狼进入羊群,幸福感顿时飙升到历史峰值。
按照藏书阁书籍的摆放逻辑,他挑了一本“经注”、一本“诗解”和一本“剑说”,然后捧着三本书默默地坐到一旁,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时光飞逝,经注和诗解很快读完,正当他要翻开“剑说”的时候,藏书阁守阁的老头走了过来催他离开。
“老伯,请问这书可以借吗?明日便还。”他依依不舍地捧着那本“剑说”问道。
“贪多嚼不烂,明日再来。”老头摆手拒绝。
郭大路也不纠缠,把三本书放回原处,告辞离开。
第二天清早,虽未听到鸡鸣,但郭大路仍旧在东方露出第一缕晨曦的时候准时起床,他悄悄穿好衣服,然后提着他的破剑出门而去。
同样是因为条件有限,郭大路并未接触过上乘、甚至中乘的儒家剑术,他每日坚持练的剑法,还是杏坛一百年前推出的那套全民普及版剑法——“正气剑法”。
这剑法原本没什么特别,人人可练,只是很少有人能像郭大路那样持之以恒、专注投入地练,这也是他能凭借这套基础剑法,在考核中赢下十五场的根本原因。
一个时辰后,郭大路练剑结束,回去稍作休整和洗漱,刚好赶得及跟师兄弟们一起用早饭。
早饭之后,新入门的弟子便正式开始了他们在七贤宗的学修之路。
对于郭大路而言,课堂、饭堂、藏书阁、宿舍、练武场五点一线的生活也就此拉开帷幕。
原本就是最容易转化为小透明的中等生,再加上他这种一心只读圣贤、一心只练圣贤剑的做派,存在感越发地微弱了。
师兄弟中不乏品行不端的好事者、不乏桀骜不驯的大天才,但他们都不曾招惹过郭大路。
有书读。有饭吃。有衣穿。有剑练。有觉睡。
无冲突。无仇恨。无风波。无踩人。无打压。
入门三月以来,风平浪静,岁月安好。
到了第四个月,郭大路已经将第一层的书全部读完,他来到第二层,然后他遇到一则对联。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是一则顶针联,即对联前一个分句的句尾字,和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相同。
对联写在一张夹在《左传》中的纸片上。
郭大路一时技痒,补了下联:“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于是他在第二天结识了上联的主人顾湄,他的一位女同窗。
二人以对联结缘,均觉雅致,其后多有交流,直到不久后,郭大路因此挨了一顿揍。
动手揍郭大路的人名叫寇良才,郭大路的另外一位同窗,也是考核时的第三名。
寇良才一直暗暗倾心顾湄,已经到了要表白的心意的时候,不料居然有人如此不识时务,捷足先登,愤怒之下,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郭大路平白被打,心中自然愤愤,但是他并没有去跟寇良才理论,也没有把这件事上报教习,而是准备废寝忘食地提升一下自己的剑法,然后狠狠地打还回去。
从那天开始,他每天晚上挪一个时辰的看书时间用来练剑。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他的练剑天赋实在普通,好像哪里没有开窍似的。
作为上帝视角的郭大路本体,终于看不下去,心想这时再不想办法帮梦里的自己一把,他就可以被评为“史上最划水外挂”了。
技能仍旧不能共享,即便能共享,他也不能把墨家剑法共享给梦里的自己。
在儒家世界显摆墨家剑法,这样的作死简直可以被授予“作子”的称呼,与诸子百家并驾了。
技能不能共享,悟性和天赋却可以沟通感应,郭大路本体如今已经是一个合格的修行者,现实世界也了解过“孔子尚正气”、“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因此此时通过心灵感应,开悟一下梦里世界的自己,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夜色如水,漫天繁星。
郭大路盘腿坐在修炼广场中央,抬头仰望星空,心中多少有些迷茫,以他这个练法,要练多久才能追上他和寇良才之间的差距?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狠狠地揍回去?
正当心中的问号“?”突突往外冒个不停的时候,忽而看到一道流星划过天际,心头禁不住一阵颤动,刹那福至心灵!
无数个“闻鸡起舞”的画面一一从眼前闪过,数十本“剑法论著”的招式、理论、纲要轰然开解,七八个剑术教习提到的“剑道难点”豁然开朗,一满腔慷慨豪迈的磅礴正气喷薄欲出。
脑海中漫天飞舞的剑招、蓄积十年的气势陡然汇聚,凝成一条横空而过的剑气长龙。
郭大路心中若有所感,提剑起身,只见他袍袖翻飞,随意向前斩出一剑,剑气飞出至少39米!
许多年之后,人们提起此夜,如此描述道:“那一夜,郭大路仰望星空而悟剑,一夜连破数境,剑法终臻大成。”
第二天,郭大路便向寇良才下了战书,并在练武场上,当着众多师兄弟们的面,一剑把寇良才挑飞。
众多师兄弟们,再次为大家奉献了“目瞪口呆”的一幕,同时整个宗门亦为之震动。
有鸟十年无鸣,一鸣惊人!
掌门程正叔大喜之下,遂将郭大路招为关门弟子,亲自指导。
七贤宗已有三十年无人成功登坛,程掌门压力很大,现在好不容易碰到这么一位怪才,他绝对不会错过!
……
……
一年后,七贤宗弟子论剑七贤山,郭大路一剑败一人,独占鳌头。
同年中秋,八大宗门讲文会武,各派天才云集,郭大路手持师尊所赐不阿剑,盏茶间连胜八场,技惊八宗。
……
又一年冬,师尊程正叔正式传授郭大路儒门正宗的“浩然九剑”。
对山八角亭中,师徒二人一坐一站,谈文论武,不亦乐乎。
“读书以善养浩然之气,挥剑则使其气充塞天地之间!”
“……剑气始出,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
“气冲于天,星辰变色;气行于地,河岳摇撼;气入九幽,鬼神震惊……”
程正叔口传诀要,随传随解,不知不觉间两个时辰过去,方觉精力疲惫,当即袍袖一挥,道:“你且自去领悟,我小憩片刻。”
郭大路哪里会走,敬立一旁侍候,待程正叔醒来,亭外落雪已经有一尺来深。
……
郭大路进入七贤宗的第三年,“浩然九剑”已学成八剑,还有最后一剑“舍我其谁”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他向师尊请求,想下山游历数月,师尊自然答允,并令他五月前必须返回,因为六月初七,便是杏坛开坛之日。
……
四个月之前,郭大路带着不阿剑,骑着青牛下山,牛角上挂着一卷《孟子外书》。
第五月,“青牛剑客”名动四方。
……
“想明白了吗?”
六月初一,出发去杏坛的前一天,师尊问郭大路。
郭大路诚实摇头。
“那就再继续想。”
师尊拍了拍他的肩膀,并不责怪。
……
六月初七,杏坛开坛,群贤云集一堂,蔚为盛况。
登坛正式开始后,近万名才俊被分作五百组,沿着各自固定的台阶拾阶而上,从坛下到坛顶,一共七十二阶,即七十二道考题。
原本看着风和日丽、普普通通的杏坛,在登坛正式开始之后,忽而风云变色,仿佛幻境降临。
第一阶的考题已经出现在各个考生的面前。
“默写《论语》‘学而篇’,并做简析。”
郭大路读书破万卷,类似题目对他而言,无异于送分题。
迅速答完过关,登上第二阶。
其后考题的内容不出于四书五经,只是花样不同,郭大路见招拆招,过关斩将。
……
到了第五十阶的时候,考题终于弃文从武。
只见台阶场景转换,赫然化作比武场。
郭大路没空跟对手们多做切磋,能一剑搞定的绝对不用两剑。
他一路拔剑一路斩,一步步逼近坛顶。
50阶!
55阶!
60阶!
66阶!
……
正当郭大路踏上第71阶阶梯时,忽然感觉到天降黄河之水,直要将自己冲击回地面。
郭大路大惊,转头一看,发现同样在70阶,立着一位身穿青衣的年轻男子,那年轻男子正持剑指着自己这边。
郭大路一眼就认出那年轻人的身份。
书剑宗首席大弟子,令狐棠。
刚刚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剑意,便是出自他的看家绝学“倒悬山河”。
郭大路不及多想,一招“金声玉振”斩向令狐棠。
“今日即便不登坛,也要斩你两万剑!”
郭大路言出剑随,浩然之气勃发,连绵不绝地剑招,暴风骤雨般卷向令狐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