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减少这股灵质的使用?”
“不,这股力量的转化过程,我目前无法逆转。
有一小部分灵质被药力催发而出,转化为强化经络,加深法力灵魂烙印的玄妙造化之力,只能使用掉。”
丁重光感知着开始自细胞、穴窍中逸散出来的奇妙力量,理解通脉丹原理后,再度展开大脑风暴,在万千思绪中寻求一个可以解决这事情的办法。
办法不少,然而,去掉自己目前境界无法做到,以及需要更多时间准备的,就只剩下一种办法。
那就是将已经转化出来的这股灵光流转聚合,均匀强化身体每个部位,借用这股神奇而神秘的力量强化他们的根源之地。以减少药力对他们的影响,避免更多特殊灵质流出。
这也是亏得有清灵丹削减压制,不然他还真没办法做到。
“只要不是过度损耗,随着修为境界的提升,这些灵质也朝着真正的有着无穷潜力、力量的神藏,细胞之神转化,到时便可通过外力缓慢恢复、强化,弥补根基损失。”
随着想法的增多,选择,丁重光逐渐明悟一些修行之秘。
世间自古都有发神苍华、脑神精根、齿神罗千等三部八景二十四神的说法,以及七魄尸狗、伏矢、雀阴等七神,这就是未来体魄、灵魂修行的关键所在。
两者结合起来,丁重光已然明白其中根源正是那自先天一气转化分散到身体各处的灵质。
正是他们逐步转化提升,方有了后来的身体神只。
如今他强化灵质根源所在,未来凝聚身神、魂神,以及最后凝聚元神都会更容易一些。
光是这一点,五万气运投入已然回本,而不只为表演给大长老看。
“潜力损耗的问题,已经有了思路,剩下的,就是正经修行,实操环节。”
功法运转,外界因聚灵阵而凝聚过来的大量灵力经涌入身体,投入本有灵力中,再以原有灵力带动外来灵力按照功法规定的经脉路线,沿着经脉流转全身。
一部分外部灵力涌入身体,被身体吸收,强化体魄精神。
一部分外部灵力则由于属性不符合,性质不对被吐出体外。
余下的灵气则在这过程中逐渐打上丁重光个人的灵魂烙印,成为丁重光可以自由掌握的根本法力。
练气期修士无法凝聚灵魂、元神,打上烙印的过程非常繁琐而漫长。
唯有灵力让其流经身体每一个关键部位才能凝聚灵魂烙印,而且外界带有一点野性的灵气也不会轻易让人打上烙印。
资质好或者拥有特殊体质的修行者还行,他们根性强大,灵窍中也有特殊之处,很容易就能在灵力中打上法力烙印。
资质差的,往往几十个几百个周天都无法将灵气化为法力。
丁重光介于二者之间,不上不下。
如今,刚刚将灵气纳入经络中,丁重光就察觉到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股由聚灵阵聚拢过来的灵气中居然有只含有一点点木、土灵气!”
聚灵阵聚拢强行过来的灵气虽有些许野性、暴躁,但百分之九十九的灵气正好都是水火金三种灵气,与他丁重光的灵根一致,让他减少剔除灵气杂质的麻烦,省却一定心力。
可别小看这点差别,掺杂一点点其他灵根的灵气,就可以导致凝聚出来的法力品质大幅度下降。
丁重光本身灵根纯度就不够,法力强度天生就比高资质者差上一大截,再因为杂质而让法力品质下降,他基本也不用想着与同境界者人斗法。
他以往每次修行都是慎之又慎的去剔除杂质,一次修行下来,好似打了一场战争。
一些不得真法又不能得到足够补充的修士,修行三四年就两鬓斑白,再过几年,可能就会因长期心力交瘁而早衰。
丁重光从多宝阁买来的高阶聚灵阵,功效自然没有不可能有这么强,只是“运气好”,被其聚拢的灵气,被丁重光吐纳入体刚好大部分是水金火灵气,让普通聚灵阵发挥出极大价值。
这就是高气运的好处,是先前投入五万气运在起作用,也是丁重光自身2999点气运值在起作用。
紧接着,气运流转,一个周天,丁重光便收获了已然凝练好,属于练气二重境界的两缕法力!
灵气很配合,身体也很积极,这一次灵力循环所消耗的时间是以往的一半,十分快速。甚至不需要丁重光再度凝练,两缕法力在一周天的过程中已然凝聚成功,有如天助。
“这法力品质属于一品!可能比天灵根要差些,按云芝的情况来看,天灵根凝练法力的速度都比如今的我慢上几分!”
丁重光仔细比较着体内留存在丹田的一部分原有法力与新凝练的两缕品质。
原本他对于自己稳扎稳打的修行,颇为自得。
在同等资质同等资源的同龄人,在服用其他丹药快速修行,法力品质只有五品时,他修行虽慢,法力品质达到四品已然很不错,自我感觉已是极限,以自身资质无法再让其更完美。
如今两者一对比,他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过去以为凝练得完美的法力如同蜂窝一般的顽石,脆石,不仅有许多小洞口,本身亦是极其脆弱。
如今凝练的法力则是一块晶莹剔透,坚硬无比的完美钻石,光是感知着就让人着迷,让人享受。
若使用两者同时施展同一种法术,后者必然也是碾压前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如今来看宫婉婶子她们之前所说才是正确的,低资质者应该虽要扎实根基,也要速度。毕竟四品法力与五品法力对上一品二品法力又有多少区别呢?”
“当然,若是没有过去的不断积累熟悉,我此时凝练法力也不可能达到一品。
有了这次经验,就算没有气运加持,我也有把握日后再提炼出二品法力!对付一般敌人已然足够。”
如此想着,丁重光便沉浸在完美的修行之中,不去在意身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