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术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就马上开始布置接下来的进攻安排,他对于战斗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想法,一直以来他都在和张顺军作战,对于对方到底是个状态他比谁都清楚,但他并没有想要防守,也没有什么战术目的,所以这一刻反而十分轻松,此时此刻他想要的最好结果就是杀死更多的敌人而已,至于能不能取胜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人展开进攻,反正也没有取胜的可能,就直接给他来个往死里打不就好了。他决定使用一部兵力牵制张顺军的北翼,而以总兵力的五分之三则放在南翼,预计在反击中突破对方的防御,尔后迂回到张顺军的右侧,切断他们的退路,最后将所有的张顺聚歼在此处。可怜他自己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没有关系,还是那句话,他只是需要给对方沉重一击也就行了,别看此时他的部队已经增长到了十五万之多,而敌人不过七万,但他依旧也没有想过可以吃掉对方,要知道在扬州他可是用三十万打两万不到的敌人一个月,却丝毫战功也没有取得的情况,而现在他面对的状况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而徐宁方面为了赢得决战也决定把所有能够调拢来的部队都集中起来,他的决策是将原来作为预备队的二十五军也立即调上前线,限令它们在两天之内赶到自己预定区域,这样一来他已经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来,这个时候他也明白对手既然已经不再逃跑,便一定是想要做困兽之斗了,既然是这样那么也就不需要总想着要如何防止他们逃跑,只需要按照自己一直以来的打法进行也就行了,而这个时候他手下总兵力达到了七万余人拥有二百五十门火炮,他集中了这些兵力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力量,但与他当面的元军相比,仍然居于明显劣势,不过他并没有紧张,有的也只是心里藏不住的兴奋。
他把的战场选在河床以东地区,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早在之前向北追击元军的时候他就随军来到这里,当时他就发现这一带地形良好,是一个理想的战场。他当时就同周围的将领说道,要在这里打一仗。这也是徐宁的习惯,每到一地方都非常注意周围的地形,这一习惯使他在作战中获益不少,他曾对人说过凡能对自己有利的地方都要加以研究,因为说不定将来会在那里打仗,会要占领那个地方,所以选择有利战场是徐宁作战中的一大特点。
张顺军进入这个地区之后立即在开始构筑工事,摆出了一幅防御架势,这也是张顺军一直以来都最熟悉的打法。该地区据说古代的时候是大河的分支,但后来河床改到,也就是的这里成为了废弃的干枯河道,地形非常便于防御,这个地方北面比较平坦,中间地势突起形成一个小高原,其突出的顶部并没有名字,但是占领这个高地之后就能轻易地观察和控制周围的广大地段,而在他的正面正是一条狭窄的通道,而这里却也是元军必须要经过的地域,除非他们放弃这个战场,可现在看来已经无法做到了。
这个冬天张顺他们的作战并没有费多少事,张顺也只是大量的派出骑兵出击,所以陆军并没有怎么出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地面非常坚硬无法挖掘壕沟进行防御,可现在已经是春暖花开了,大量的冰雪已经消融,使得挖掘变得很容易,也就一个晚上的时间战壕已经挖掘好了。
徐宁在向前开进和占领阵地的过程中一直不断打的分析对方的战术部署和意图,得出的结论就是为创造进行反击的条件故意示弱于敌,引诱敌军来攻,为了更好的将敌人拖入自己设计好的地区他果断地决定放弃了更好的地区,并且还命令自己的军队后撤一段距离,全线进入了自己布置好的地方。
他之所以这样作,其主要意图就是引诱敌人把主攻方向指向看似防御薄弱的南翼,给敌人一种自己也想来一个集中所有火力突破敌人的状态,而只要敌人南移而使得中间空虚的时候就集中主力在中段进行反击,然后就是分割包围敌人最后一块块的消灭敌人。
徐宁为了可以实行这个战术计划,将那个小小的无名高地交给了由老五团组成的第五旅进行防御,也就是他准备用不到五千人来防守敌人将近十万大军的进攻,而自己的大军则开始战术穿插。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那个无名高地实在太小了,就算是他想要在此地投入更多的兵力也做不到,所以干脆就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手下了。
第五旅是个比较特别的队伍,他们并不隶属任何一个师,而是徐宁司令部的直属部队,只要有硬仗苦仗徐宁就会毫不犹豫的派出这支部队,到现在这个时候他们早就拥有了无数的荣誉,但却依旧还是像过去一样用沉默训练的方式进行艰苦的训练,甚至他们的耻辱旗还一直都被保留下来,而此时这面旗帜就飘扬在无名高地的上空。
徐宁在后方用望远镜观看着整个战场的局势,他一边看脑子里面一边快速的转动着,想着如果这样该如何,如果那样该如何如果那样该如何,其实这一战得最关键之处也就是这个无名高地的防御能不能坚持到二十五军到达战场,也只有这支部队到达的时候才是他们最终解决战斗的时候,毕竟他的兵力还是处于劣势的,这是不能否认的情况。
也不是他故意托大,不愿意使用张顺的所有主力,但问题是张顺此时还要面对忽必烈五十万大军,他不能动用太多的人马“传我的命令,无名高地现在命名为五号高地,这一战打完之后第五旅升格为师,差多少人我都给他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