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舞蹈身法
虽然知道对方是在讽刺自己,但苏溟澜还是把它当做夸奖听了。反正自己舒服就行,至于别人恶心不恶心……她才不要管呐!
学完了擒拿之后,苏溟澜就开始正式的舞道学习啦!由于苏溟澜舞蹈底子已经打好,所以一些前期的准备可以略过,直接进入正题。
舞道从本质上来讲,可以算做是一种特殊身法、在俗世武功当中,身法是一种博大高深的学问。修习者往往可以利用巧妙的身法,在复杂地形内的完成闪转腾挪。从而制造机会,出奇制胜。
正因为如此,身法这东西在俗世是相当被人重视的。但到了修士,身法却成了鸡肋一般的存在。
为何身法这东西,到了修士这里,就不那么管用了呐?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攻击距离。修士大多采用的是远攻,就算是剑修,攻击距离也至少在五米以上。如此远的距离,那些复杂的闪转腾挪之术,根本无法显示其精妙。完全不如直来直去的遁术来的实用。
第二攻击范围。修士,尤其是术修,其攻击范围一般都比较大,而且是区域内饱和打击的那种大。而在这种饱和打击当中,再精妙的身法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还是那句话,躲的好,不如逃的快。
第三防守方式。修士通过法器法术等方法,可以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无死角防护。这样一来,就算你身法再好,也无法创造出有利的攻击机会。
步法,攻不行、守不行、逃也不行!如此一来,研究法的修士自然就少。而研究深的,则更加凤毛麟角!
研究的人少,愿意花时间认真修炼的就更少了。这样长此以往,身法这东西几乎在修仙界绝迹,只有极个别特殊的部分,在大型宗门当中尚有流传。苏溟澜所修炼的剑遁之术,其实就是身法的一个变种。不过多数人更愿意将其作为低配版的瞬移。
舞蹈作为身法的一个变种,自然逃不过类似的命运。甚至说,舞道传承要比身法传承更为艰难。
身法这东西虽然弊端多多,但还是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毕竟还可以和某些东西配合用以弥补其不足。但舞蹈这种变种身法就尴尬了,因为有着美观上的需求,所以舞蹈步伐当中难免会有一些多余或者拖沓的动作。这在平时练习和表演时或许没什么,但在真正的对战当中,这种破绽往往是致命的!
所以舞道传承,在当今的修仙世界几乎全部断绝。仅有的几个传承,也都沦为了观赏之用,完全丧失的战斗效能。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苏溟澜他们看见舞字之后,谁都不愿意进。毕竟,大家这么努力修炼,可不是味蕾取悦别人的!
怀着不太愿意的神情,苏溟澜开始学习舞蹈了。
起初的苏溟澜只是应付差事的学习,但很快,苏溟澜却变得极为认真起来。
苏溟澜发现,白羽化所教授的舞蹈身法和她认知里的完全不同。她所教授的舞蹈步伐,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强大的攻防体系。而不单单只是一种腾挪之术。
这种舞蹈身法一旦展开,就会在周身一定范围之内,现成一个强力的干扰圈。凡是进入这个干扰圈的东西,都会受到干扰,而失去准头。这样一来,学习此身法的人,在防御能力上,就加强了很多。只要实力不高出一个境界,那施展次身法时,差不多可以全程免伤。
这只是在防御方面的效果,而在攻击方面,这身法也有独到之处。这种舞蹈身法能够刻意引导对方的招法,从而让对方的招法出现破绽。而苏溟澜此时就可以凭借其舞蹈身法,硬生生的从这种招法破绽当中冲出去。
单单这攻防两方面,就让苏溟澜受用不少,更别说在其它方面的加成了。
白羽化交的快,而苏溟澜学的也不慢。往往是白羽化演示一遍,苏溟澜就基本可以掌握其中的奥秘。
对于这种现象,白羽化嘴上不说,但心里却是相当吃惊的。要知道,这舞道传承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想到复杂。除了需要扎实的舞蹈基础外,还需要极高的悟性。
如果基本功不合格的话,有很多舞蹈动作做不出来,或者勉强做出来了,也达不到动作要求,这样一来,就算将招式用出来了,也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甚至使用者还会因为这点小瑕疵而丧命。
而如果是悟性不合格的话,那这舞蹈身法就会变成死物。所谓有招就有破绽,变成了死物的招式,就算再精妙,也有被破的一天。而当它被破开的时候,也是使用者死亡的时候。
正因为有着以上两个难点,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才将苏溟澜投入到了化身空间当中。希望可以借助空间内的环境,潜移默化的让苏溟澜掌握舞蹈当中的精妙,
“哈,没想到,就算没有那个空间,也学的如此之快。看来某人在舞道方面的天赋,简直堪称为天才!”白羽化心里想到。
话说,苏溟澜可以将舞道学习的这么快,当真是因为天赋的原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苏溟澜之所以能学的这么快,其实要归功于她以前学的一种技法。而这种技法不是别的,正是和剑意齐名的凝招之术。
凝招之术虽然看起来和舞道技法没什么关系,但如若仔细感受的话,就会发现二者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尤其在寻找最佳路线之时,两种功法的选择几乎是一致的。
正因为这种一致性,让苏溟澜直接跳过了磨合阶段,直接进入了核心,再加上苏溟澜那个记过多次改造的身体,学习这舞道传承简直是手到擒来。
苏溟澜疯狂学习着舞道传承。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苏溟澜基本掌握了所有舞道方面的技巧。
白羽化:“我能教你的已经全都教给你了,剩下的就看你如何发挥了。现在你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