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指的是可以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戏剧艺术,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歌剧、舞剧、话剧、哑剧、木偶剧等等。
不过在日本的话,舞台剧通常指的是歌舞剧或者音乐剧。
至于说为什么会把日本的音乐剧翻译成舞台剧,这就要追溯到当初台湾哈日的时候的翻译问题了。
陈羽晚上所预定的是一出非常经典的曲目,《鹿鸣馆》的原作是日本着名作家三岛由纪夫,《鹿鸣馆》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日本明治时代为了摆脱不平等条约,外交家们在鹿鸣馆彻夜举办欧式舞会招待各国使节,意图获得平等对话地位,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鹿鸣馆时代,其代表人物是当时日本的外相井上馨和首相伊藤博文。
《鹿鸣馆》所讲述的故事正发生在这一时期,其中男主人公影山伯爵的人物原型就是推动鹿鸣馆外交,主张西化日本的井上馨。
只是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和列强平等对话的机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国际地位,靠舞会和西化,迎合西方列强,采取这种讨好的手段而没有强盛国力的支撑,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鹿鸣馆外交随着井上馨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失败,黯然下台之后也随之告终,而盛极一时的鹿鸣馆也随之被拆除。
而井上馨一直所想要实现的不平等条约修改,则一直要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击败了沙皇俄国,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才得以实验。
在三岛由纪夫所撰写的故事里,影山伯爵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狠毒阴鸷叫人不寒而栗。但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日式的隐忍与其所背负的东西,却让观众感到动容。
一方面想要推动不平等条约的修改,让国家摆脱沦为列强殖民地的悲惨命运,一方面却又为国内所谓的“爱国者”所不理解,甚至被斥责为卖国贼,影山伯爵正是一个夹在理智与疯狂之间,以强硬的意志贯彻自己目标的一个强势人物。
而《鹿鸣馆》的故事中,围绕在这样一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男人和他的妻子之间的爱恨情仇,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核,恰恰是日本在昭和时代所特别推崇的牺牲与奉献。
《鹿鸣馆》的原作者三岛由纪夫本身也是一个类似于影山伯爵式的人物,为了推动所谓的爱国计划——即保存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保卫天皇,策划并实施了对当时日本自卫队东部总监部将师团长的绑架。
三岛由纪夫在绑架成功后,在总监部阳台向多名自卫队士官发表演说,呼吁“真的武士”随他发动兵变,推翻否定日本拥有军队的宪法,使自卫队成为真的军队以保卫天皇和日本的传统,但是没有人响应。
三岛随后从阳台退入室内,按照日本传统仪式切腹自杀,随后被同伴以传统仪式介错,也就是斩首。
对于这样一部戏剧,陈羽从中所感受到的是影山伯爵为了实现自己理想所不惜一切的一种偏执于疯狂。
但对于城之内博美来说,她却感受到了影山伯爵夫人身上悲哀的命运所带来的伤痛。
影山伯爵夫人曾经是个艺伎,她爱上自由民权运动的领袖并生下了孩子,却因为出身嫁给维新变法的大臣,多年以后再次见到自己的儿子,却发现儿子意图弑父,而自己的丈夫则成了幕后的推手。
围绕着鹿鸣馆的宴会,影山伯爵意图铲除自由民权运动的领袖;伯爵夫人的儿子意图杀死自己所痛恨的父亲;伯爵夫人却希望保护自己的儿子,哪怕仅仅只是一次。
为此她不惜打破了自己的坚持和原则,穿上了一直排斥的西洋装束,作为鹿鸣馆宴会的女主人主持宴会,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上演弑父的一幕。
但是在影山伯爵的推动下,最终一切还是按照他所设计的剧本上演了,儿子对父亲举起了手枪,并扣动了扳机。
然而倒下的却是伯爵夫人希望保护,却从来没有拥抱过一次的儿子。
看到这里,城之内博美忍不住发出了和伯爵夫人一样的感慨“男人满脑子都只是事业,从来没有考虑过女人的感受。”
“或是因为男人都背负着更多的东西,以至于他们无法顾及到身边人的感受,亦或是他们将爱藏在了内心深处,只能够用伤害对方也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看着舞台上的表演,陈羽虽然不知道城之内博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但他还是回应了一句。
然而这却招来了城之内博美的注视,她转过头,抓着陈羽的下巴把他的视线扭向了自己“既然这么说的话,那老公你背负的又是什么?”
“我?如果要说的话,最初背负的是自己的理想,遇到你之后背负的是作为男人的责任。”陈羽温柔的注视着自己的妻子,并没有介意城之内博美的动作“或许未来我会背负更多,但至少有一点我可以保证,那就是我不会忽略你的感受。”
“是吗?你真的没有忽略我的感受吗?”想起自己这几天的郁闷,城之内博美撅起了嘴,不高兴的质问着。
听到城之内博美这么说,陈羽的眉毛不由得挑动了一下,她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她今天的心情不佳都是因为他在某件事上忽略了她的感受。
这样的发现让陈羽感到很惊讶也很不解,自己什么事情忽略了她的感受?
陈羽自认为自己一向很注意城之内博美的感受,虽然说不上事事迁就,但也算尊重她的意愿,自己究竟是什么事情忽略了她的感受,以至于她今天这么不高兴,一直在生闷气呢?
回顾了一番自己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事情,陈羽心中不由得浮现出了一个让他觉得啼笑皆非的答案。
陈羽哭笑不得的看着自己的妻子,抬手抚摸着城之内博美的头发,冲她问道“博美你是想要一个孩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