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靖北侯晋封蓼国公
九月底
“报,大帅,鲁监国方面有钦差专使来到。”
侍卫长刘耀祖向张鹿安报告道。
张鹿安听到消息后,还是比较纠结的,他这边刚把隆武的旗帜和年号竖立起来没有多久,如果这么快就又变幻了旗帜,恐怕会引起百姓人心的混乱;
可是毕竟纸里是包不住火的,隆武皇帝已经死难的消息,很明显将会很快在登莱各地传开,如果自己刻意下令隐瞒,万一真相大白,到时候会更加的被动。
思来想去,张鹿安还是决定先跟使者见了面再说,只是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让人把使者给引到书房,算是私下接见。
当鲁监国的使者到来的时候,张鹿安立刻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原来正、副使者都是老熟人,正使为张名扬,副使竟然是阮耀!
张名扬是锦衣卫出身,又是鲁监国现在的大学士张名振的亲弟弟,自然是根正苗红。但是反观阮耀就是太耐人寻味了,毕竟他只是阮大铖的管家,如何能够在以清流为核心成员的鲁监国系统里立足?
带着这样的疑问,张鹿安连忙上前拱手道:
“两位钦差到来,本爵有失远迎,还望恕罪恕罪!”
正使张名扬千辛万苦跨海而来,没有受到应有的欢迎待遇,本来心里就憋着一股气,此刻看到张鹿安的态度还算恭敬,多少释然了一些,只见张名扬从怀里掏出来一份黄丝绸卷轴,正准备缓缓地打开。
张鹿安却上前握住张名扬的手背,同时拉着张名扬和阮耀坐在了座椅之上,口中笑着说道:
“两位均是故人,无需多礼,咱们坐下来好好聊。张将军,你我得有十年未见了吧?阮管家,你我也有快两年未见了。”
张名扬被张鹿安给按在了座椅上,但是想着自己本来打算念的“圣旨”还没有开读呢,便打算再次站起来,但是却被旁边的副使阮耀给拉住了。
阮耀连忙向张鹿安回应般的点点头,张名扬则是多少有些不乐。
张鹿安继续笑着说道:
“阮管家,好久未曾见到阮大人了,阮大人在戏曲方面堪称大家,如果能够再次聆听他的名作,那真的是一大人生享受了。”
“靖北侯……我家老爷他……已经死了。”
阮耀想了一下,还是使用了隆武皇帝给张鹿安册封的靖北侯称呼。
“怎么回事?”张鹿安皱着眉头问道。
阮耀回答道:
“清军南进,老爷跟着张鹏翼张大帅军下逃难,张大帅后来在诸暨战死,阮老爷他孤身无助之下,确实一度投靠了清人,但是当他得知自己的好友马士英马阁部被清军抓捕,不屈而亡后,心情特别烦闷,派在下与鲁监国联络,不曾想他自己却被清将杀害于仙霞岭。在下辗转去了舟山,得到了大学士的信任……”
“咳咳……”
张名扬打断了阮耀的说辞,接口说道:
“浮山伯,我们此行前来,是奉了鲁监国的圣谕而来,为何不见阁下排开仪仗光明正大来迎接?”
张鹿安被气笑了:
“本爵打下来的这片登莱的土地与鲁监国没有丝毫的关系……”
“那为何贵部会奉隆武年号?”
“张将军,你是真的不知道吗?隆武皇帝曾经派遣钦差张家玉给我们送来了急需的武器弹药,而鲁监国未曾提供过哪怕一丝一毫的支援,能给的只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使者。换成是你,你该如何去选?”
“你……”张名扬被噎住了。
“罢了,本爵当初与张大学士也算是一见如故,你们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
张名扬旁边的副使阮耀见状说道:
“侯爷果然是直爽之人,我等此次前来,是给侯爷送礼来了,鲁监国册封侯爷为‘蓼国公’,您说是不是可喜可贺?”
“蓼国公?有意思!鲁监国想要本爵做什么?”
“山东本就鲁监国的桑梓之地,鲁监国常年在外‘巡视’,还是有些思念自己的家乡的,听闻靖北军在山东击败了清军主力,监国心里非常开心,希望能够回山……”
“打住!不要再说了!”
张鹿安急忙站起来说道,来回踱步之后,径直走了出去,临行前吩咐刘耀祖负责招待两位钦差大臣。
张鹿安的态度其实已经非常明了,他是绝对不能让鲁监国返回山东的,否则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了,毕竟浙江那么好的条件之下,都被鲁监国给弄的一团糟,他如果来到登莱,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张鹿安于是紧急招来自己的心腹幕僚王征和阎尔梅,王征是一如既往的铁杆,阎尔梅也早就对明朝失去信念,又对张鹿安派人接来全家人非常感激,自然都是站在张鹿安的角度考虑。
经过一番磋商,两人的意见空前一致,那就是绝对不能允许鲁监国来到登莱。
“只是我的兄长一家还都在舟山,本爵有些投鼠忌器。”
“那倒是一个问题,只能婉言谢绝,但是为了示好鲁监国,大帅倒是可以接受蓼国公的爵位,采用监国纪年。毕竟对于咱们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算是正面面对这件事,也有利于提高大帅的威望。”
阎尔梅说道。
“那若是鲁监国强制性的突然前来登莱呢?”
张鹿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大帅勿扰,可令孟大广所部水师,游弋于黄海,剿灭附近的一切可疑‘海盗’……”
王征笑着说道,阎尔梅则是猛然一惊,随后低下头来。
张鹿安笑了笑,没有发表意见,之前的心中阴霾瞬间散去,刚想带着王征和阎尔梅去参加接待两位钦差的晚宴,门外却传来传令兵的报告声。
王征上前接过信件打开一看,眉头皱起,向张鹿安报告道:
“大帅,清将瓜尔佳图赖突然从莱芜对我蒙阴发动了袭击,驻扎蒙阴的赵慎宽不幸阵亡,目前图赖已经逼近了沂水,于总兵来信表示正在组织兵力准备反攻。”
“来人,派人迅速查明,是否只是图赖一路孤军,这一点很重要。图赖可是皇太极曾经的绝对亲信,他和他的堂弟鳌拜都是顺治的铁杆拥护者,如今被多尔衮派来山东战场打头阵,的确是耐人寻味。”
张鹿安的命令下达后,看向了王征和阎尔梅,阎尔梅张口说道:
“大帅,大战在即,之前的打算只好暂时缓一缓,大帅最好先行接受‘蓼国公’的爵位,至于是否打起鲁监国的招牌和纪年,先拖一拖,等到明年再说。毕竟现在所有的事务重点都在迎战方面,隆武纪年一时之间也不方便再行变更。”
“好,就这么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