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莽山虽然没有峻险景色,但也算得上水清木华,山清水秀。比起目前这座九牙山,从景色上来说要远远超过,而且从雄伟方面来说,滇省很多地方的不知名的小山都能吊打湘省的名山。
而刘莽,取的是莽山的山形走势,这比前面观想的内容来说,则要方便太多。而且由于去除了莽山印象中的树木植被,和印象中的莽山记忆已经大不相同。
莽山支脉的小山也就保留了其山岭的主线以及山谷的走向,同时保留了其一定的明显的起伏。这对于前面要把整个山的花草树木做出一定观想相比,则粗略的太多了。
不一小会,就把之前观想的莽山给全面推翻,之后才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莽山观想体。不大一会,刘莽就把这个观想体给观想出来了。
这已经算不得是莽山了,已经变成了刘莽自己观想的山,只是和莽山有些相像。从盘坐观想入定中,刘莽叩开了自己的脑海。
脑海中空空的,黄沙迷住了视线,隐约可见像是一个沙漠的地方,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随着观想的深入,感觉风已经静静的停了下来,而黄沙也落了下来,印入自己脑海中的是一片黄橙橙的沙漠,而在沙漠之上,有一座山,一座光秃秃的山。要不是意识中知道这就是自己观想的山,粗略看去,人们可以感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雄伟的暂时性的沙丘而已。
这座山光秃秃的,有些像小孩堆砌的样子,只是山岭与山谷的线条俊朗、而其中的连接又显得圆润,有些像写意的钢笔画。
随着观想的继续深入,视线开始拉近。随着感觉,放大在了一个山脚下,山谷边,一块小小的洼地上。
这座山开始出现了一些天气天象,然后就有一株草被观想在了洼地边,开始迎着风摇摆。
开始只是观想出了草,但是这个草的样子就有些模糊了,刘莽还待继续观想,正在开始往细节方面观想的时候,却已经后继乏力。刘莽就知道自己的神识已经耗得差不多了。
这次的观想,算是终于把适合自己的观想体给彻底观想了出来。承接自己本身,所以观想体存在于自己的脑海世界,自己就是这个观想体最大的支点。
同时,虽然山形主体依旧按照印象中莽山的样子,但是内里的基础力量就是刘莽对于社会的贡献以及社会对刘莽的支持。
刘莽对于社会的贡献虽然目前没有什可以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目前刘莽已经获得了一定数目人们的承认,这不是自己的力量核心但是属于组成观想体力量的一部分。从宗教方面来说,则是自己收集到的人们对于自己的信仰而成就这一粒粒微尘的力量堆积。
终有一天,就算没有了自己梦想的核心力量,自己为这个社会做的贡献也将会转化成人们对于自己的信仰而不至于自己的观想体崩塌。只要刘莽做好事而不做坏事,那么自己就不用担心这一部分的观想体对于自己的反噬,而这,也符合了刘莽以后的事业规划以及人生计划。
有了载体有了工具,剩下的就是主人本身,就如同有了水和船,这个时候就差一个能驾驭这条船的船家。民众就是这水,观想的山就是船,自己就是这个船家。如果不想这艘船翻,就必须不断的做好事,从而让这水势帮助自己而不是惊涛骇浪把自己这艘船弄翻。
借水势不仅符合自己的武道精神,同时,在后面的小草观想中,从因果学说来阐述造化之术,因果本身就是大势的体现,其造化从逻辑学的角度讲也只是大势的发展所体现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刘莽已经睁开了眼,这个时候已经十点多了,阳光斜打在膝盖上,还有些烫。要不是有头上曹婧婧用外套帮自己遮的阳光,自己应该早就被打断入定。
收了功,找了旁边一处阴凉的地方坐下,把整个自己在盘坐的时候想通的道理捋了一遍,之后才招呼着阿奴等人又回了前面的山顶寺庙。
寺门大开,传出来阵阵翻读经书的声音,刘莽等人进去,这个和尚正坐在佛祖像前的蒲团上盘坐,敲着木鱼。
所谓君子慎独,三槐堂的主人因为这个可贵的品质而在儒家教义中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案例。有些时候目前的刘莽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个坐享最高点寺庙的和尚确实有其值得刘莽称道的本事。
可以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地方没有忘记做功课,就算这是一个酒肉和尚,也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得道高僧,自己的大师这一声倒真没有叫错。
所以,虽然阿奴准备去打断和尚,刘莽把她制止了。和尚也明显的知道了刘莽他们的存在,但也不急,继续敲着木鱼缓缓背诵着经文,这个和尚确实超过普通行脚僧太多。没有那么的看中外物,也没有向其他和尚一样逢迎上香的宾客,而且对于经书熟悉,这就很难能可贵了。
“施主,别来无恙?”做完功课正好已经十二点了,和尚对着刘莽合十。
“哈哈,大师,人生何处不相逢,我们又再一次见面了,这不是说明了我们尘缘未了吗?”
“真假真真假,是非虚实,有无相生,从来未曾有缘,何来尘缘?”和尚打着机锋。
“大师,佛需要吃饭吗?”
“佛已金身无漏,何须外物?”
“那沙弥比丘化缘为何?”
“施主想说什么?”
“我想说的是佛竟然能金身无漏不需要吃饭,那么我们现在的这些和尚尼姑为何还到处化缘来获得物质资源。没有成佛以前,人们都需要外物来维持自身的生活条件,那么一直讲佛的境界有什么意思呢?
还不如多讲一讲我们待会吃什么,而不是待会我们吃了饭之后如果到了晚上又饿,我们就争论午饭该不该吃的,有没有吃了的佛学问题。”
刘莽毫不客气的怪这个和尚就爱打机锋。
“施主,受教了,那么贫僧问问施主,待会我们该吃什么午饭?”
“也不用太讲究,就昨晚的剩菜剩饭就行。”
等到茶足饭饱之后,“现在我们吃饱了,晚饭的时候又饿,那么现在我们吃饱有没有意义?”和尚有开始发问到。
“当然有意义。”
“有什么意义?”
“就是到了晚饭时间饿肚子的时候,你会思考今天中午吃的饭到底有没有意义。而不是因为没有吃午饭,肚子饿得咕咕响的时候,心里的念头是肚子好饿,今天中午没吃饭。也不会想既然中午饿肚子,那么饿肚子本身和晚上饿肚子的时候两种反应有什么不同。”刘莽侃侃而谈。
“那么那样思考和不思考有什么区别?”和尚接着追问。
“当然有了。因为会思考,所以你站在这里,因为会思考,所以我们才会在此辩论。但是如果不思考,那么你不会想在这里当个不入籍的和尚,我也不会上山问道。就如同那些浑浑噩噩的人一样,活成社会化大生产的产品。”
“施主果真是有大才的人,何不同归?”
“心中无佛,心中无畏,所以没有外物的信仰,如果和你的理念归于一处,那才是对于我的彻底否定,我用了半辈子形成的理念和梦想,不该就这么轻易放弃。”刘莽说道。
由于两个都是很有主见的人,无法劝服另一个人,所以,两人又打了几个机锋之后,刘莽给这个和尚捐了十万的香火钱,作为对于他潜修佛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