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李白》在岛国取得了火爆热度和成绩,这样的消息传回了大陆,华夏的很多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这番大涨华夏人士气的正能量,是很符合现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所以国人也有很多在关注大洋彼岸那一端舞剧团的表现。
这一次,华夏的民众第一次将目光放到了这部舞剧本身上来,而并不只是因为武琅了,武琅自己都说了,他在这个舞剧团是他的幸运,而不是因为有他才有舞剧团的。
狼神又开始搞事了,他们只需要擦亮眼睛好好看着就行了。
他的粉丝们都相信,在大洋彼岸又会席卷起一股属于武琅的狂潮,不,现在这股狂潮叫做李白。
也叫做大唐盛世。
……
这一次的活动,便从原本比较小众的诗酒艺术节,变成了现在岛国民众集体的一个狂欢,在主办方放出消息华夏舞剧团成员在几天后将再次表演的消息,顿时让没有看过现场的岛国民众疯狂了。
众所周知,有一种高雅的世界歌曲叫做肖邦,那么现在就有一种壮丽的舞剧叫做李白。
当肖邦在世界巡演开音乐会的时候,每一个买票去听的听众不一定都听得懂,但是他们都以为自己听得懂,他们自以为这就是他们和别人境界拉开的差距。
我业余时间听肖邦,你呢?
而现在,岛国的民众便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很多人都是慕名前来,不是说他们都看得懂什么叫做李白,而单单是有逼格,他们就是想跟风这样的心态。
那就够了。
……
“要是能从来,我要选李白,几百年前过的好坏……”
武琅哼着小曲,不紧不慢地在后台换舞服,他们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准备接下来的一场表演,在韩导的眼里,这叫做一场大秀,让岛国人大开眼界的大秀。
武琅跳的李白拥有一种独有的力度,正是这种肉眼可见的力度,不仅将李白的洒脱展现地淋漓尽致,更是给了观众极大的震撼之感,这就是武琅独有的舞台感染力和表现魅力。
他总能在经典的舞蹈动作中加入一点自己的小细节,也许这特点是他从街舞上学到的吧,但韩导确实只有在武琅身上才看到。
可以说,武琅赋予了华夏古典舞剧全新的生命力,给它注入了一股最为新鲜最为强劲的一股血液。
比如一个大跳,别人跳完稳稳落地,注重的是跳的舒展度和落地的稳重感,但是武琅却能在跳起来滞空的最高点加入一些不紧不慢的动作,让人的视觉感官时间变长许多,让人的反应却变慢了许多。
所以他的大动作往往非常惊艳,在突然亮相的时候就会给人一种刀锋出鞘的震撼之感。
通俗点说,就是武琅的滞空能力太恐怖了,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跳到了最高点的时候,他还在往上升,当别人以为他该往下掉的时候,他在空中停住了。
看起来像是在飞,像是在飘,但这确确实实是武琅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做到的。
这就是武琅恐怖的地方,关于这一点,不认真看他在舞蹈中的表现的人,是根本不会理解为何武琅能在加入舞剧团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大部分老师的认可的,也不会明白他为什么能成为首席。
为什么?
理由都可以在他的舞剧表现中找到。
听韩导说,他们这次的公开表演非常火爆,发布的票在半分钟之内就售罄,在岛国的各方网站上热度都还不错,他们都在等着这部舞剧的一鸣惊人。
据说演出结束之后还会有当地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所以韩导大概跟大家交代了一下结束之后先不要忙着卸妆,等采访完了再弄这些。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北海道这次活动的热度,那就只能用万人空巷这个词语了,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反正现在岛国就这么小,现在几乎是岛国全部地方都知道北海道这次来了一个华夏很有实力的舞剧团,即将表演一部很精彩很有文化内涵的舞剧。
……
开始了,充满华夏古典气息的音乐响起,观众们一听就被这样大气横生的音乐给吸引了,他们侧着头仔细欣赏着大幕拉开前轻柔舒缓的音乐,毕竟花了钱,那肯定是要得到感官的一个综合享受的。
舞台上武琅拖着仙气飘飘的长袍踩在云彩上缓缓从舞台的一侧到另一侧,一个侧面还是相当标准的,在化妆老师的努力之下,此时的李白非常英俊帅气,充满了东方特有的才子之感。
一开始便是动乱,李白和将士们齐跳军纪如山的战舞,长枪重重砸到地上的声音清晰入耳,摄人心魄,激昂的鼓点音乐一同在观众耳边炸开,展示了一副战乱的唐朝景象。
这里的时间线是倒叙,弄这部舞剧的韩导想法是将最美好的东西都留在后面,也给观众一开始就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才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
“真的很帅啊,很好看……”
“为李白疯狂打call,他是我最喜欢的华夏人物,帅!”
岛国民众哪里见过这样标准的舞剧?
于是他们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下面窃窃私语,现场一阵嗡嗡的声音如同夏天的苍蝇一般,武琅皱起眉头心生不喜。
这都快干扰到他听音乐了,还差点乱他的节奏。
这群观众的素质这么差的吗?
不知道看舞剧不能吵闹?
但是没办法,上都上了,他也不能撂挑子不干了,便只能努力过滤掉那些杂音,用心听着音乐,用丰富的经验来驾驭整场的节奏。
他是整部舞剧的主角,也是整部舞剧的灵魂,他要是乱了,那么观众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武琅必须稳住。
好不容易换幕,现场有工作人员看下面太吵了,便让大家都安静一点,不要影响到了台上的演员。
这个时候,他们讨论的声音才渐渐小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