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凤帮被灭的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初十,《中都日报》对这起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跟踪报道。
据报道称:朝凤帮上下,数千人合夜之间被集体斩了人头,丢弃于玄武道龙形街,某一处宅子里,帮主辛五郎更是被分尸当场,场面一度十分骇人,据悉,治安司已介入调查。
记者有幸采访到治安司刑名大捕陈明觉,陈大捕表示,这是一起大案要案,如此血腥残虐之事,身为大捕头的他,还是头一次见到,治安司有责任将这一伙凶徒绳之于法……
至于这一伙凶徒是谁,那还用问吗?
而有关于黑拳,飞船等帮派分食朝凤帮盘口,以及数百名“血蝉”被当场格杀之事,《中都日报》却只字未提。
随着报纸的发行,这件事情在中都城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可以说已经到了人人自危的程度。
甚至在《中都日报》的报道中,记者还加夹了这么一段话:
“我以往觉得,‘血蝉’只是一个杀手组织,谁给钱,他们就杀谁,只针对个人,不会有大规模的屠杀,然而由朝凤帮事件来看,我们可能低估了这个组织。”
“据悉,以往朝凤帮与‘血蝉’并无任何恩怨,只因‘血蝉’刺杀某位朝凤帮舵主失败,致使一位杀手身死,朝凤帮便迎来疯狂而又血腥的报复。”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以后但凡‘血蝉’刺杀某人失败后,那么这个人所属的家庭,或是势力就会迎来同等的报复呢?”
“在我看来,如今的‘血蝉’已经不单单只是针对某一个人的杀手组织了,他们是一群彻头彻尾,奉行恐怖利己主义的屠夫,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以屠杀为乐。”
“或许接下来,他们的屠刀,便会落在我们身上,对于治安司多年以来对‘血蝉’的放纵与不作为,身为中都城普通民众的一员,我感觉到很失望……”
当然,这些都是白话文,是为了方便大家能读懂,要是翻译成古文的话,就是“愚以为……”,算了,怪累的,不翻了。
随着事件不断的酝酿与发酵,人们对“血蝉”越发觉得恐惧,许多贵姓家的子弟都不敢出门了。
整个中都城的人们开始变得小心谨慎,走到街上都在随时警惕,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跳出来一伙戴着古怪面具的人,将自己当街砍死。
白虎街的贵姓家们,更是组织人手,严防死守,并且向治安司施压,让他们尽快铲除“血蝉”。
域则海子的角斗场,欢场,渐渐开始关门,停止营业,随后,其他地方的也随之关闭,很多人栖栖遑遑,拖家带口的离开中都,去别的地方讨生活。
只因为,他们害怕“血蝉”会发了疯似的,无差别杀人。
在此其间,梅氏书局中都城的各大书店还开着,偶尔有一些鬼鬼祟祟的人,到这里买一份,或是几份《中都日报》回去,了解一下最近的事态。
整个中都城仿佛失去了以往所有的活力。
七月十五这天,当人们将报纸卖回去后,惊奇的发现,头版上竟然没有再连载“百晓生”的《射雕英雄传》。
而是一封主编梅凤娟的“告读者书”。
“很不幸的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昨天夜里,我遭遇了‘血蝉’的刺杀……”
读到这第一句话,广大读者朋友们瞬间惊了,“血蝉”竟然丧心病狂到这种地步?连无害,善良,专情的梅姐姐都不放过吗?
《中都日报》只是如实的报道了那起案件,至于这样吗?再说,那篇文章也不是梅姐姐写的呀,他们这什么要这样?
粉丝们瞬间觉得心疼,恐惧,担忧起梅姐姐的安全来,接着继续往下看。
“幸亏有我的爱人舍命相救,我才能得保平安,然而长鸣他,却因为这场刺杀,受了很重的伤,现在还在抢救,我……心如刀绞。”
“而这,只是一次警告,‘血蝉’对我,以及对《中都日报》的警告,他们,想让我闭嘴,不然就得死,不光我会死,我的家人,我的爱人,都会死。”
“但我会闭嘴吗?我不会!我从来不是一个懦弱的人,我的朋友‘百晓生’告诉我,文人,应该有骨气。”
“他在游离西北的时候,曾有幸拜访过名门正派总门掌李浩然先生,‘百晓生’问他,这世间多的是蝇营狗苟之辈,而你的侠义精神,会给你树立很多敌人。”
“这些敌人有很多会比你厉害,你可能会死的很惨,你的门人,你的弟子,也会受到你的拖累,你,不怕吗?”
“李浩然说,我不怕,因为世间需要一束光,点亮沧桑正道的光,擦亮人们眼晴的光,明辨是非的光,侠义精神,就是这道光。”
“即便是我死了,名门正派被灭了,但这道光却可以继续传承下去,因为‘纵死侠骨香’,因为,我叫李道,正道的道,字浩然,正气浩然的浩然。”
“‘百晓生’告诉我说,文人的骨气,是藏于胸中的正气傲骨,武者的骨气,在于顶天立地的浩然侠骨。”
“如今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中都日报》也是一束光,报道真相,不畏强权,寻求真理之光。”
“身为文人的我,自有傲骨,现在有什么理由退缩呢?面对‘血蝉’的恐怖威胁,我为什么要惧怕呢?为什么要闭嘴呢?”
“就算我死了,就算我的家人,爱人全都死了,但至少,这道光传承了下去,它代表着,真理,真相。”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出:‘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间最壮丽的梦想!”
“‘血蝉’并不可怕,因为我无所畏惧,我希望所有人都无所畏惧……以上,新闻人梅凤娟,告读者书。”
这篇文章要是翻译成古文的话“……”大概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