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宋公国的紧急朝议,是在互相指责、争吵和推诿中结束的。
如果加尔斯这个时候带着溃兵逃回来,毫无疑问,必然会被文武官员联手推出,替这次失败背锅。但问题是,加尔斯对公国的这一套门清,偷偷的逃掉了,而逃回来的少量溃兵得知的情况有限,让高层摸不清加尔斯的真正情况。
这样一来,他们就只能互相推诿:有指责将士作战不利的、有怪罪情报部门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的、甚至还有人将战败责任再次算到了苏禄地区的头人们身上。毕竟表面上看,如果不是那里头人们贪婪的行动激怒了松江军,这场战争未必会出现。
然而,开脱的理由虽然找了一堆,但眼下越发恶劣的局面,却让所有人都无计可施。
甲米地城如此快的沦陷,只能证明帝国人的实力比想象的还要强,先前北方军团和棉兰军团的溃败并非偶然。若是王都军团真的战败……
“臣恳请陛下迁都东狩!”
有官员叫出了迁都的提案,认为公国可以向东撤到棉兰地区甚至是达沃府,暂避帝国人的锋芒,同时命人在马尼拉城下死守。这样就算帝国人再度攻破马尼拉,只怕也会因为损失惨重而失去了继续进军的余力。
这个荒唐的方案,竟然还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苏莱曼五世虽然不是明君,但也知道眼下自己不能轻动,更不能迁都。否则消息一旦传出去,本来还有死守决心的王都军团会瞬间失去战意。万一敌人收到消息沿路追上来,公国只怕会败的更惨、直接灭国!
但否决了迁都提案后,苏莱曼五世自己却提不出更好的办法。依旧无计可施。
不仅仅是朝局,王都马尼拉城中,得知加尔斯战败、帝国人的大军就要打过来。也不由陷入了混乱。很多有钱人都在想方设法出城,往奎松平原更南面撤离。或者退到马尼拉周围树林中分布的庄园中暂时避难。城内一些好吃懒做的土人地痞、恶棍们,也不由趁机兴风作浪,哄抢物资,煽风点火。
这种混乱,在松江军兵临城下时达到了巅峰!
仅仅在甲米地城休整了一天,松江军在留了一部兵力镇守这里后,便带着大军继续南下,顺着难得平坦起来的大路直达马尼拉城。在这座整个吕宋岛上唯一还算过得去的城池外停了下来。
相比于松江的登州、天南郡的天陇,北吕宋的王都马尼拉城拥有三十五万人口。不过,规模虽然大,但城内的建筑普遍比较低矮,唯有皇城修建的富丽堂皇,充满了异国风情,颇具当地土人的特色。论及皇城内宫殿的奢豪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都马尼拉!”
跟随帝国人的进队重返王都,阿格诺的心情显然有些复杂。但他知道,从自己决定投降、追随帝国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没有回头可以走了。此刻故地重返,他一边揣测着城内君臣看到帝国大军的感受,一边殷勤的给何世祥他们介绍着马尼拉的情况。
毫无疑问。作为吕宋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聚拢着超乎想象的财富。在苏莱曼三世的口中,更是被夸耀自称为黄金之城!
若是能拿下这里,松江军会瞬间成为暴发户,大发一笔横财!
在阿格诺的陪同下转了一圈、重回营盘后,何世祥的眼里闪起了热切的光芒。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城内的财富,更知道这一战对松江军的重要和陈武总督对此的期待。只要能打赢,自己的前程必将飞黄腾达、直上青云!
莫说现在一个旅团长,就算再进一步成为师团长。甚至日后做到典勇大将现在的程度,都未必不可能。
………
隔着三里距离。松江军在王都马尼拉的北城墙外驻扎了下来。
因为已经在甲米地城下打了一场,再加上松江军随后发下了大笔的赏赐和饷银。北吕宋警备师团士气大振。哪怕面对王都马尼拉,依旧能基本保持稳定。但一墙之隔的王都内,显然就没进攻的军队这么平静了,而是陷入了越发的动荡。
一直到苏莱曼五世派军队大举镇压,连杀了几十号人,才勉强恢复城内的秩序。
但平静的表象下,将士和百姓在战事连败下的惊慌和猜疑却不是那么容易平复的。毕竟,帝国人已经从北面一路打到了他们的王都!
不管对哪个地方、哪个朝代的国家来说,被人兵临王城都是最危险的时候吧?十次搞不好有七八次要灭国的。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觉醒来这个国家是否会易主。虽说吕宋公国已经腐朽,平民没几个对它有好感,但谁能保证新来的帝国人不会欺凌他们呢?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可不仅仅是东大陆才有。
在马尼拉守军不安的守望中,松江军在城外驻扎了一日,随后开始了前期攻城准备,但这个进度比吕宋人想象的要慢。原因很简单,何世祥心中还有顾忌,并没敢鲁莽做出决断,直到宿务军团的准确动向传来——这支公国仅存的、也最强有力的外援,在慢慢蹭蹭走到宿务地区和奎松平原的交界附近后,得知松江军在短短几天就摧枯拉朽的攻破了甲米地城,心中动摇、保存实力的想法再度占了上风,在原地停下了脚步开始重新观望。
这意味着,只要松江军能够以比较快的速度打下王都,而不是迟迟无法打开局面,宿务军团就不会东进一步,更不会影响到帝国人的攻城——当然,无论如何,他们人立在交界处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不过,除了这个方案外,何世祥还有另外一个计划。
那就是故意装作攻城不顺,诱使西面的宿务军团赶来救援。松江军用少量兵力保持佯攻的动作,主力提前潜伏起来,突袭宿务军团。先将这支公国最后的成建制援军消灭,然后再掉过头来慢慢进攻马尼拉。
两个方案,各有利弊。
该如何抉择,对何世祥是一个考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