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尧上前搀扶起张夫人。
张夫人轻轻拍了拍他的手,目光却看向顾言:“这位是顾使君吧。”
顾言上前施礼:“大贞顾言见过夫人。”
“里面请,里面请,长公主可还好?”
张致称帝,张宁就成了长公主了。
“多谢夫人挂怀,长公主一切都好。”
“年纪不小了,该招个驸马了。”
顾言大笑:“陛下也在为这事儿忧心呢。”
张夫人设宴盛情款待顾言一些,喝的正是烈酒。
上次张宁前来中山,将蒸酒之法和棉花教给了甄家,甄家的烈酒很快就打出了名堂。
棉花所做成的棉衣更是成为了去冬冀州最受欢迎的奢侈品,让甄家大赚了不少,今年甄家的地里,一大半都种上了棉花。
顾言在热情款待下,很快就醉的不省人事,被抬下去休息了。
张夫人转头看向甄尧:“这次尧儿回来是有事吧?”
甄尧苦笑了一下,果然瞒不过精明的母亲。他确实是带着任务回来的。
马上张燕要拿下中山,进行均田,甄家是中山最大的地主,看在甄家之前帮了不少忙的份上,张致希望能和平解决。
不用甄尧说话,张夫人也大约猜到是什么事:“大贞要打到中山了?”
甄尧点了点头。
“大约什么时候?”
“顾侍中已经说服了张燕,估计用不了多久,张燕将率领大军走出黑山,公孙续已经成为孤军,到时势必难以抵挡。”
张夫人点了点头:“你怎么看?”
“公孙瓒苟延残喘、袁绍蜷缩不出、吕布受困洛阳。”
“直接说结果。”
甄尧顿了顿,一字一句道:“势不可挡。”
张夫人笑了,饶是亲儿子的甄尧也不知道她笑是因为开心还是别的。
一介女流之辈,在甄逸死后十余年间执掌甄家,还把甄家发展的不错,张夫人的智谋城府都很高。
起码甄尧感觉母亲的智慧是碾压自己的,所以张夫人的笑,让他心中发毛,不知该说什么好。
终于听到张夫人开口道:“你父兄先后辞世,我也老了,这个家将来要靠你了。”
甄尧大惊,连忙道:“母亲,你若不愿,儿愿领家奴誓死抵抗。”
张夫人拿起拐杖轻轻的在他肩膀上敲了敲道:“说什么呢?不过是些土地罢了,拿去就是,士农工商,士才是关键,懂吗?”
本以为说服老夫人千难万难,连顾言都故意喝醉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甄尧,想不到完成的这么容易。
甄尧连忙下拜:“孩儿明白了。”
“你忙你的吧,我甄家没了地还有商,过几日我将去趟临淄,与长公主谈谈合作。”
听了张夫人的提醒,甄尧有些明白自己关心则乱了,土地只是甄家财富版图上的一小部分,商业才是大部分,连大贞的长公主都在经商,加入大贞也不会对他们家的财富有太大影响。
顾言一觉醒来,发现事情都已经谈拢了,顿时轻松不少,在甄家多住了几日,便收到张燕出兵的消息。
张夫人得知后,直接捐出数千石粮食资助黑山大军。
自从开始酿造烈酒之后,甄家的存粮也日益减少,这些已经尽了最大的力了。
关键也不在粮食多少,关键是表个态,中山无极甄家,站在张燕这边。
其实张燕在黑山,时不时的下山劫掠,甄家这么大的家族就在家门口,却能相安无事,双方私底下其实是有接触的。
甄家平时也没上上供,但这次不一样。
张燕此次出兵,连旗号都换了,打上了大贞的旗号。
甄家这一表态,震惊了其他士族。
在士族地主眼中,大贞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中山最大的地主竟然在第一时间就站了过去,这让一些小家族有些无所适从。
按照立场来说他们自然是站公孙续,但是理智告诉他们,公孙续必败亡。
张燕可没空顾忌这些士族的感受,率领大军来到中山城下。
公孙续现在后悔了,后悔没有去营救涿郡,就算败了,起码可以逃回右北平,现在怎么办?
张燕带来了五万大军,这些人有着丰富的攻城经验,而且他们已经知道了这次拿下中山,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就可以迁入中山,在这里分的田产,安家落户。
大军刚刚按下营寨,不等张燕做动员,手下王当、雷公、李大目等人,已经开始纷纷请战了。
看着这一张张热切的脸,张燕不得不佩服张致的手段,黑山这些人什么时候这么积极过。
不过积极终究是好事,张燕大声下令,孙轻和雷公攻南门、王当和白雀攻北门,张燕亲自率领左校、刘石、白雀、大洪这些大小渠帅攻打西门,留着东门给公孙续跑路。
孙轻长笑一声:“王当,看咱俩谁先破城。”
他们二人不是渠帅,都是张燕手下大将,孙轻更得张燕器重一些,王当则更得士卒拥护一些,二人稍稍有些竞争。
王当也当然不仁:“好。”
两人各自带着万余人马匆匆赶往南北两座城门,架起云梯,手下人悍不畏死的向城墙上攀去。
西门外,张燕同样如此。
端坐在战马上的张燕有一瞬间的失神,禁不住在想:“如果张致率兵攻城,他会怎么做?”
城头上,看着三面城墙上密密麻麻的黑山军,公孙续只觉得一阵头皮发麻。
这些人悍不畏死,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冒着箭矢和刀枪往城中攀爬。
“顶住,给我顶住,让他们上来了,我们都得死。”
云梯上不断有人掉下去,城墙上,同样死的也不少,城下铺起厚厚的一层尸体。
黑山军还在继续,他们命贱,活着就得拼命,城上的幽州军有些顶不住了。
公孙续注意到,很多人开始有意无意的向东门那边看去,那边没有黑山军,静悄悄的。
稍微读过兵法都知道,东门外必定有埋伏,可扛不住大部分士兵没有读过兵法,而且在可能有的埋伏和近在咫尺的死亡威胁面前,人们还是下意识的会选择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