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冯异是刘秀云台二十八将当中最接近刘秀本尊的将领,他们的长相都在中上等。
值得一提的是,刘秀的长相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算是比较好的,开国皇帝的长相描写是要记录在史书当中的,一般情况下,皇帝的长相描写类似于后世的征婚启事,那个部位长得帅就说那个部位,鼻子长得好看就朔鼻子,眉毛长得好看就说眉毛,嘴巴长得好看就说嘴巴,如果长相实在说不过去那就说性格上的优点,总之是扬长避短,哪里好说哪里。
而刘秀的长相描写在史书中是比较多的,史书上说,刘秀“日角、大口、隆准、美须眉”长相描写的比较详细,刘邦的长相描写是“日角、隆准”,可能刘秀遗传了他老祖宗刘邦的长相特点吧,总之刘秀和刘邦在开国皇帝当中是长相不错的。
而像赵匡胤和朱元璋的长相描写,在史书上比较模糊,几乎没有具体的长相描写,就说比较威严、庄重,可见赵匡胤和朱元璋的长相在开国皇帝当中算是差一些的,而见过朱元璋画像的人可能都知道,朱元璋长得是一张鞋拔子脸,下巴特别长,前一段时间有个电视剧叫“大明风华”,上边那个饰演朱元璋的演员看上去就比较接近朱元璋的画像。
再说冯异和刘秀的长相都属于中上等,那么谁才是上等呢,笔者觉得李通算上等,可以比肩古代的十大美男了,比如高长恭、潘安、宋玉等人,是那种帅的一塌糊涂的。
而冯异除了长相和刘秀堪比一个档次,武力值也和刘秀差不多。
要说刘秀的长相如果在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当中算是比较不错的,那么刘秀的武力值在开国皇帝当中也算是不错的,昆阳之战的时候,刘秀曾经杀到王邑的军中,连续干掉十几个人,在河北的时候同样被数千人追杀,身边只带了十几个人,同样是身先士卒,杀掉了很多人,这个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而不是这本小说杜撰出来的,这本小说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加以杜撰,再描写的轻松欢快一些。
其实,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小说,只不过是扯淡的人太多了,也便有了小说,小说的宗旨,归根结底就是扯淡,而历史小说就是要在史实的基础上深深地扯淡。
因为刘秀有徒手干掉许多人的经历,而且好多是次身先士卒,斩杀了很多敌军,多以刘秀的武力值相当不差。
其实,开国皇帝嘛,大多数武力值都还算可以,其中我觉得武力值最牛逼的开国皇帝当数南朝的宋武帝刘裕。史书记载,刘裕曾经一个人拿着一把大砍刀追着几千人砍,这可不是杜撰,这个武力值就相当牛逼了。
其实,刘秀也不差,包括后来的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这些武将出身的开国皇帝,他们大多数武力值不差,刘秀也是。
而冯异的武力值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可以勉强排到前十名吧,因为冯异的前边,至少有贾复、铫期、岑彭、马武、杜茂、臧宫这些人,而且马援的武力值肯定是高于冯异的,马援的大刀相当牛逼,后来臧宫、杜茂这些人都特别佩服,而且马援还不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武将,还是个军事家,综合能力挺强悍的。
冯异表现武力值的机会不多,甚至还没有刘秀那么多,因为历史上留给冯异表现的机会不是很多,也就是在河北,刘秀被王郎派去的追杀的时候,冯异需要自己亲自上阵杀敌,一般的情况下冯异都是一个战场上的指挥官。
跟马武、臧宫、贾复这种类型不一样,冯异是不太喜欢亲自杀阵杀敌的,但是冯异倾向于在大营里指挥作战,他觉得统帅该干的事就是指挥好这支军队。
至于上阵杀敌的确能鼓舞整支军队的士气,但是冯异觉得如果玩不好,万一死了,那不就得不偿失了吗?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统帅最好不要上阵杀敌,万一折了,那才是军心大乱,得不偿失嘞。
可能由于冯异的这个理念,他亲自上阵杀敌的机会不是很多,也可能冯异的武力值并不差,但是冯异就是没在这方面有过特别突出的表现。
这一点贾复就和冯异截然相反,贾复就喜欢冲锋陷阵,每次必定冲在最前边,因为这样,贾复受伤最多,好几次差点挂了,但是贾复最后都挺过来了,这也是个奇迹。
贾复最后受伤严重的时候,刘秀看着都特别心疼,有一次阴丽华怀孕了,贾复的老婆也怀孕了,那个时候贾复正受了重伤,刘秀看了之后又心疼又感动,非要和贾复结为亲家,这就是“指腹为婚”的典故,刘秀说如果两家生的孩子是异性,那就定个娃娃亲吧。
“指腹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嫁娶形式。所谓“指腹婚“,就是指子女尚在娘肚子里,父母亲就给指定了婚姻。
《后汉书·贾复传》记载,贾复在征战五校农民军时身受重伤,光武帝刘秀十分悲伤,为了表彰贾复的功劳就当众宣布:“闻其妇有孕,生女耶我之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这可能是关于指腹婚的最早记载。这次的指腹为婚,只不过是对杰出的有功之臣的安抚,可到了后来,却慢慢演变成一种陋习。
于是,由于贾复在战场上太拼命,后来刘秀都舍不得用贾复了,生怕哪场大战死了,伤心,特别是贾复跟邓奉单挑之后受了重伤,刘秀就不怎么用贾复了,不是怕贾复不行,是心疼他,舍不得用。
至于贾复和邓奉的这场旷世古今的单挑是怎么回事,贾复和邓奉究竟谁才是那个时代的武力值第一“扛把子”,这里留个悬念,以后再说。
因为刘秀后来一直舍不得用贾复,几乎把贾复“雪藏”了,所以贾复不像冯异、岑彭、耿弇、吴汉这些人一样,都亲自指挥过大规模战役。是的,贾复排名第三,但是他没有亲自指挥过大规模战役,这就让贾复这个云台二十八将当中排名第三的位置显得有些水,后来有人质疑贾复,觉得他不能排那么高。
而且,后来刘秀也的确真的对贾复不错,大封功臣的时候,贾复封了六个县,这才功臣当中是最多的。
在刘秀看来,贾复功劳很大,以至于后来有人质疑贾复的时候,刘秀亲自出来澄清说道:“贾君文的功劳,别人不知道,朕自己心里清楚!”
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排名受到质疑的头一个就是邓禹,因为邓禹西征打了败仗啊,还有就是贾复,再有就是冯异,冯异这个质疑是因为大家觉得冯异的排名低了,再有就是朱佑,排名第八,很多人感觉朱佑的功劳貌似没那么大。
其实,这一是跟刘秀本人有关系,也跟刘秀的儿子,后来的汉明帝刘庄有关系,邓禹和朱佑,一个是刘秀的同学,一个是刘秀的发小,他们排名靠前很好理解,再加上邓禹以后还是刘庄的太子太傅,这就说明邓禹这个第一名就是这么来的。
至于这云台二十八将的具体排名细则,咱们等这些人都出场之后再细细的解释一下,在这里先留个悬念,以后再说,肯定会说到云台二十八将为什么会那么排名,冯异、王霸为什么偏低,邓禹、朱佑、贾复又为什么偏高。
再说冯异的颜值和武力值都是中上等,再加上冯异和刘秀一样,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是的,冯异也上过太学,也就是后来的大学生,这一点上冯异和刘秀很像。
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当中有不少都是文盲级别的,比如说这个马武,他就是个文盲级别的,也就是仗着武艺高强,当然,马武打仗也挺牛逼的。
说完了颜值、武力值、学历,还有,冯异和刘秀一样,都是文艺青年,他们都喜欢玩乐器,都喜欢美人,而且对各自的美人还都非常忠贞。
刘秀一生都宠爱阴丽华,而冯异的一生都宠爱他那个小妾。
只是,冯异死的时候应该挺年轻的,可能也就四十岁左右,这样的话,冯异死的时候他那个小妾还挺年轻的,反正不管怎么说,冯异是宠爱了那个女人一生,这一点难能可贵。
这里再说一下贾复,别看贾复年轻的时候受了那么重的伤,但是贾复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算是比较长寿的,可能是活到了将近七十岁,这也说明这个贾复的身体的确是好,他真的是受了很重的伤,年轻时,有好几次场子都流出来了,非常恐怖,但是贾复很长寿。
刘秀去世的时候,云台二十八将当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去世了,走在刘秀后边的其中就有贾复,当然还有邓禹、耿弇、王霸,邓禹和耿弇大概要比刘秀小七八岁的样子,云台二十八将当中的其他人大多数比刘秀的年龄要大。
还有一点就是冯异和刘秀一样,他们的部队军纪非常好,几乎从来没有抢夺过老百姓的粮食什么的,而且冯异很会治理地方,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
这也就是说,冯异是云台二十八将当中最像刘秀的人,假如刘秀的将领当中有可能在刘秀死之后谋反成功的,冯异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冯异当时坐镇关中,关中的老百姓对冯异非常爱戴,当时了刘秀并没有封冯异为王,但是关中百姓都称呼冯异为“咸阳王”。
你看看,你看看,这个“咸阳王”可是关中百姓封给冯异的,而且据说当地的百姓很多都只知道有冯异,当然刘秀更知道,刘秀的威望更大。
所以说刘秀如果还活着,冯异不可能造反也不可能造反成功,但是刘秀一旦挂了,这个时候云台二十八将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老的老,死的死了,如果这个时候冯异想谋反的话,夺取天下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还有一点,冯异特别受到将士们的爱戴,一来,将士们跟着冯异经常打胜仗,一个能带兵打胜仗的将军无疑是将士们最喜欢的,因为可以立功,可以获得奖赏,而且打胜仗就意味着他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极大地保障。
在那个乱世,将领们会打仗,经常打胜仗,他手底下的将士们就死的少,反之,那些经常打败仗的败家将军,在她们手里死掉的将士往往不计其数。
就拿邓禹来说,邓禹当初率领两万将士入关,发展到全盛时期手里有二十万大军,但是邓禹被赤眉军打败的时候,只带了区区二十四个人跑路了,那二十万大军哪里去了,死的死,降的降。
死掉的就不用说了,投降的那些将士们前途也毁了,因为老东家不可能再信任他们,新东家也不会对投降的这些人太好,搞不好犯一些错误这些人就全部over了啊。
所以说,将士们跟着一个会打仗的将军有多么重要,冯异就是云台二十八将当中的常胜将军,如果按照带兵的数量和伤亡比例来算。
这个比值是作者发明的,也就是说你带过一万兵马,在你手里死掉过一千兵马,这个比值就是10,所以这个数值是越大越好的,这个数值越大,就说明你带过的兵马很多,而且在你手中牺牲的士兵很少。
按照这个比值来算的话,冯异是翘楚,而邓禹估计可以排倒数第一了。
冯异统帅兵马最多的时候肯定超过了二十万,毕竟长期坐镇关中,但是在冯异手里牺牲的将士估计也就三、四万,数值也挺多,但是比例不是很大。
邓禹就不行,邓禹兵败长安的时候在他手里牺牲了大概十万将士,光是这一场失败就够邓禹脸红一阵了,不过邓禹后来提出辞职,刘秀并没有答应,只是收了他的兵权,还继续让他干大司徒。
值得一提的是,邓禹被刘秀封为大司徒的时候只有二十四岁,可谓是年轻有为。
刘秀对他这个老同学也是相当不错,邓禹打了败仗,刘秀只是收了他的大将军印,没有罢免他的大司徒,这就相当于没处罚。
后来,冯异代替邓禹去了关中,这才挽回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