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练之极易亦极难。易者,是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乱。其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
惟人之未学时,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式入于规矩之中,动作不散乱。
果练之有恒而不间断可以至于至善。若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以他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运用,奥妙不测之神气。然而自己并不知其善于拳术也。
因动作运用皆是平常之道理,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难者,是练者厌其形式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致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有奇妙之法则,自己专好刚劲之气,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之而不能得拳术中和之道也。
形意拳虽为技击之具,但练习时不可有好勇斗狠之心,总以呼吸动作纯任自然,若太过执着,于已反而无益有损。按九要之规矩,勤习渐悟,时日既久,功到自成。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先要神闲气定,能够心安,智能自然升起。练功时不能有一丝的杀气,搏击的技能是临敌时自然勃发,造作杀心去练拳,人容易陷于愚昧。
无论与人较勇可平时自己走架练拳,勿追求刚愎之气,总宜平心静气。神要提起,但要内敛,气要充实而不外发。呼吸、意念、手足要自然配合,意动,气起,手动,脚随,切不可乱。
只要腰以上放松,气向下沉,脚便自然有入地之感。形意拳最大的好处是练脑子,练灵劲,越练越觉得活得明白,活得舒坦,活得有质量,身上的筋骨、脏器、神经都在起变化,反应、协调性不断的提高。
过去想不开的事情,现在可以一笑了之,过去怕不成的事情,现在敢于尝试,一天天往成功的路上走,往强者的路上走。
形意拳诚一也,直中,用法如扁钻强弩,为中直之道,形意劲长于截,截指的是击实不击虚,打坚不打瑕,用于彼劲将发未发之时。
奥密在桩法(三才式),形意中的劈、崩二式及虎形是全部劲法的关键技能,形意中全部掌法都可以从劈拳中演化出来,全部拳法都可以从崩拳中演化出来,强化练习此二式可一通百通。
形意拳技击性强,其势简、长功快、发力整,用法深奥。程序是:无极桩、太极桩、两仪桩、三节功、四梢功、五行功、**练法、七星打法、八字功、九歌诀、十二技能。
慢则一年,快则数月,习者就具有较强的搏击能力。
经实践形意搏击功夫快速上身法:桩功入手,五行单操,交手体验。招式简单,直来直去,反复练习某个式子,拳不在多而在毒。
首先是定步找劲,在静步中把五种拳法的劲力找出,通过身体的各部掌握发劲的方法;
第二步是活步找劲,在运动中掌握发劲的方法;
第三步是变劲,随即应试掌握各劲力之间的转化。谈到桩功及单操,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轻松、自然、和谐。掌握了活步发劲,就可进入交手体验阶段了。
自然松顺、以形导气贯彻始终。此阶段以练功为主,以用为辅。如有劈拳之定步活步之分。
至于招法,有了功夫一讲就能明白,无功多说无益,反而会影响练功。正所谓糊涂进入明白出来。教拳不教打,非前辈拳家保守。
练习形意拳最关键的一步
把胯坐到位,在形意拳练习当中是最痛苦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世间练形意拳的人数不胜数,但能够把胯坐下去的却并不多见,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吃不了这种痛苦,偷工减料罢了。把胯坐到位的重要性有哪些?
一是符合“四象”之体的“龙身”,龙身也叫龙折身,它的要点就在于三折————脚折;膝折;胯折;做到位了身体如一把椅子平稳的放在地面上。符合了龙身,身体阴阳就会分明,九要才能上身,大体上规矩就做对了。
二是做到迈步如行犁,要做到迈步如行犁,首先胯要坐到位,否则下盘轻浮,蹚不倒别人,自己先倒了。
中正是练拳的首要,不论内功外功,都要从中正处着手。因为拳术就是一个自然呼吸的过程,你背离中正,连呼吸都会勉强,就更不用说练拳。
真正的中正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姿势,无一处是勉强的,所以它不仅仅是身体垂直于地面就能够冠以中正的。有一种姿势与中正相近,但却背道而驰,那就是僵直。
僵直是一种有害身心的姿势,虽然在身体角度上与中正相近,但是它却触犯了三害,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挺胸”,因为挺胸就连带着“提腹”了。这两项都属于练拳“三害”的范畴。
中正一定要把“含胸拔背”“松肩松胯”“顶头竖项”这三项规矩守住,要把气血通畅,呼吸自然融入其中。
练形意拳要保持中正,但同时要去除三害,避免僵直,这些都是初学者必须懂得的规矩。看一个人的拳术造诣,首先要看是否遵循这些细节,否则就属于从根本上就练错了。
练形意拳的作用有内外之分,在外要求身形中正,动作和顺,手足整齐;在内要求呼吸顺畅,气血融合,心空腹实。
练形意拳的最大弊病就在于外不知中正,内不知开阔,如三害等病都与此有关。
身形中正是一个恒古不变更的准则,练拳要求身体松沉离不开中正这一规则,身体稍有偏亳,局部就会僵紧,不利于心静,更不利于身体的和顺,手足的整齐;最关键影响呼吸的顺畅,造成气息短促,气浮于上,不利于健康,更不利于气沉丹田。
内里开阔是促成气血顺畅无阻,心态放松的关键环节。要形成内里开阔,首先肩部要松开,其次胯部要松开,再其次腰腹部要松开,最后达到心空。
在练拳过程中先求中正,之后就把内里(整个胸腔腹腔)无限制的放开,如此行拳,越练气血越顺畅融合,动作越练越得心应手,身体将会形成一座开阔的铁塔,有威严状如泰山之感。
拳入此境,会越练越舒适,叫人陶醉其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