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姥爷村的困难
次日一早,王晓天刚一醒来,就给楚浩然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帮忙留意一下药鼎的事情。
楚浩然没有犹豫的答应了,但却说需要时间。
王晓天表示理解,毕竟这种东西不是凡物,想要找到的话,可是需要大机缘。
之后,他又给孙少杰等人分别打了电话,凡是在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他都求了个遍。
炼药鼎,势在必得。
只要尽快的找到一尊炼药鼎,才能炼出五转破还丹,从而使天意四象决突破到第五重,布置出护山大阵。
不然的话,要是影卫也是萧镇龙那种不折手段的人,王晓天真的不知道月牙村该如何抵挡。
打完电话以后,王晓天去了酒厂。
此时酒厂已经建设的七七八八了,外围建筑都已经完工。
剩下的就是一些内部问题,例如水道,电路,机器设备。
相信不出三五天,就能彻底完工。
看着干的热火朝天的工人们,王晓天十分满意。
“晓天,你过来,妈跟你说点事。”
刚给工人们送完早饭的李毓分,朝着王晓天招了招手。
“妈,咋了,啥事?”
王晓天好奇的走了过去。
“晓天啊!你的酒厂建完以后,是不是得很挣钱啊!”
李毓分一边扇着额头的热汗一边说道。
“那当然了。”
王晓天傲然的点了点头,“妈,不是我跟你吹,只要咱们的酒厂一建完,到时候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
“哪四个字?”
“日进斗金。”
“你就吹吧!”李毓分笑骂一声,她知道自己儿子的酒厂很挣钱,但日进斗金,就是有点吹了。
王晓天莞尔一笑,懒的解释。
他相信等到时候老妈见到堆成山的红票子,就不会这么说了。
“所以,到时候我们月牙村,就彻底脱贫了?”李毓分再问。
“没错,因为我已经分出两成股份给村里支配,全部用于建设村子,到时候不仅每个村民的手里都有余钱,而且还能保证家家住洋房,开小轿车。”
王晓天兴致勃勃的说着,这要是换做别人,一定会以为是在说大话。
但这句话是从王晓天嘴里说出来的,而他,就是现在月牙村众人心目中的神。
“晓天啊!你说的是真的吗?”
“我在电视里看过天下第一村,那里的村民每年都能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住的可都是洋别墅。”
“晓天啊!如果咱们村真要变成那样的话,那得多少钱啊!”
村民们兴奋的围了过来,眼中满是期待。
按理来说,他们现在的工资已经不少了。
王晓天一天给他们开200块,而且还是早九晚五,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并且管三顿饭。
这样的待遇,就算是放在凌源县里,几乎都是没有。
不过谁还能嫌弃日子越过越好不是?
王晓天微笑着看向众村民,“各位放心,请大家相信我,我说能让大家住洋房,开小轿车,那就一定能。”
“你们就尽管好好干,只要不偷懒,不出一年时间,我王晓天保证大家过上天下第一村的生活。”
话音刚落,村民们都笑了。
“我们哪能不信啊!相信,相信。”
“晓天这孩子不是一般人,我打小就看他有出息。”
“对,只要跟着晓天干,咱们以后就差不了。”
“走喽!干活去喽!为了住洋房而干活。”
看着情绪高涨的村民们,王晓天的脸上也聚满了笑容。
好在村民们都很朴实,很少有好吃懒做,偷奸耍滑的人。
要不然王晓天绝对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毕竟,救急不救穷,穷人想要彻底摆脱阶层贫困,就只有脚踏实地。
机遇,努力,能力……等等条件都缺一不可。
而王晓天带给他们的,就是百年难遇的机会。
如果有人要是连这个机会都把握不好,那就只能送给他三个字——活该穷。
李毓分的脸上更是布满了自豪,她何时曾想到自己的儿子也能有如此出息。
现在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更是即将带领村子脱贫致富的大功臣。
这等功绩,怕是都够上新闻,进史册了。
“晓天,其实妈喊你来,是有点是跟你说。”
这时,李毓分将心中的犹豫说了出来。
“妈,你说。”
王晓天很是好奇,究竟是什么事能让自己老妈,如此犹犹豫豫的。
“唉!”
李毓分叹了口气,“说起来这件事还是你姥爷惹出来的。”
“我姥爷?”
王晓天脸色微变,急声道:“姥爷怎么了?是生病了,还是缺钱了?”
“都没有,你姥爷虽然没有大钱,但吃喝还是不成问题的。”
看着自己儿子关心姥爷,李毓分也是一脸欣慰,“尤其是她的身体,更是硬实的很。”
王晓天松了一口气,姥爷是泉台村的,距离月牙村只有二十里。
从小就对王晓天很好,经常来看他,还总是给他带好吃的。
因此爷孙俩的感情,也是很好。
如果王晓天要是没记错的话,今年姥爷应该七十了,他最担心的也就是老人家的身体问题。
不过听到老妈这么说,他也算是放下了心。
“那究竟是怎么了?”
“唉!不还是你姥爷那个村长职位惹得祸。”李毓分再次重重的叹了口气。
接着,便是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跟他说了一遍。
原来,王晓天的姥爷李卫国,正是泉台村的村长。
但泉台村与月牙村一样,都是贫困村。
可李卫国一直都很在乎村子的发展,没少为村子奔走。
奈何条件有限,外加几个刁民的阻拦,就一直没有啥大的改善。
这不,前几天泉台村的人听说月牙村在王晓天的带领下,村民们都挣了不少钱,而且似乎还有要脱贫的节奏。
又知道二者的关系,于是便都去堵李卫国家的门口,准备让他去月牙村把王晓天请来看看。
闻言,王晓天笑了,拍着胸脯保证道:“没问题,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过几天我就去泉台村看看,要是适合建厂的话,咱们就在那里建一座。”
李毓分兴奋的点头,她最怕的就是自己儿子不会答应,毕竟与那里的村民不熟。
不过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了,因为她知道,其实自己儿子正在往大善人的道路上奔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