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小时,李达康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为了融入小圈子的翟青琳真的是拼了,她还真就那样喝的伶仃大醉。
嗯,虽然她强行忍着,也并没有现场直播,可在坐的都是什么人?体制内的老油条啊,哪个不是“酒精考验”,因此她的醉态,这时候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趁翟青琳被服务员搀扶去洗手间的时候,剩下的人面面相觑,同时心里也暗暗好笑。
有人觉得这个美女老师也太实诚了点-------今天她是喝了不少,可是必须实话实说,今天还真没有人特有针对她,都是正常的你来我往而已。
别人向她举杯那是因为她是老师,并且她今天是第一次来参加这种聚会,所以这是正常的礼数。
然后等她回敬的时候,人家看她前面喝得如此爽快,还以为遇到女酒仙呢,那么出于礼貌,自然也会和她干了。
然而就在没人针对她的情况下,她也能在这种场合喝醉,有人觉得这位翟老师还是嫩了点啊,她想到体制内去厮混的话,那真得继续历练历练。
同时也有人暗暗不高兴-------
最后来的那3位二班的学员,平时是很少参加这种聚会的,今天难得来一次,有人正准备多套一下近乎,然而既然有人喝醉,那当然就非常扫兴了,看来这个近乎今天是套不成。
李达康当然也是哭笑不得,不过和其他人相比,他却是多了一层烦恼-------
翟青琳可是他带出来的呀,那么现在既然已经喝醉,那总得善后吧,比如把她送回家什么的,而这个善后的任务,那自己肯定是跑不了。
总算还好,今天的李诚斌表现得还挺仗义,当服务员回来汇报,说翟青琳正在外面休息醒酒的时候,李诚斌先看看表,然后对众人笑道:
“呵呵,翟老师今天看来是喝高兴了,现在已经不早,我看就这样吧,有时间咱们改日再聚,达康,等下我俩把翟老师送回宿舍去。”
“好的好的……”
一听李诚斌肯和自己一切送人,李达康当然是求之不得,他忙不迭的答应下来。
不到晚上八点半,这场小圈子的聚会匆匆散场,对于其他人想去干嘛,李达康当然是管不了了,他先到外面叫辆出租车,然后和李诚斌一起把翟青琳扛进车里。
嗯,翟青琳有一点好,就是喝醉以后不哭不闹,也不说胡话,接近于一种纯粹的人事不省状态,这倒是让两人省心不少。
两人把翟青琳弄回西山学校的宿舍后,李诚斌又打电话叫来一个女学员,这是北方某省的省妇联主任,也在高级培训一班,不过是在第2学习小组,平时为人挺热心。
李诚斌请她帮忙照看一下翟老师之后,两人就离开了教工宿舍。
走出来以后,李达康感激的对李诚斌说道:“李大哥,今天谢谢您了。”
“呵呵不谢,达康,我就是有点好奇,你今天怎么会想到把翟老师带出来呀?”
“这……”
李达康想了一下,觉得李诚斌今天既然如此仗义,那有些话还是有选择的和他说一下吧:
“李大哥呀,我在读本科的时候,曾经去香江实习过一段时间,这事我记得曾跟你说过吧?”
李诚斌一笑:“知道呀,你这事整个学校大多人都知道,对了,你当时实习的公司叫啥?好像是英资的太古集团是吧。”
“对对对就是太古……”
于是在接下来,李达康又开始编故事了,在故事中他把自己摘出来,只是说太古集团看中了酒厂那块地,因为自己有个舅舅在太古集团,他请自己帮忙,看看怎么才能联系上京城的地储中心。
而自己知道翟青琳曾在地储中心工作过,所以想通过她去联系,只是自己和翟老师不熟,之前的交情也不够,这才想对她示个好,于是带她出来参加今天的聚会,没想竟会出现今天这档子事。
“地储中心?”
听过李达康八分真只有两分是假的解释后,李诚斌其他到没说啥,只是听到“地储中心”这四个字他才停下脚步。
老李扭头对李达康笑道:
“走,达康,咱们回宿舍区,有几句话我想和你说一下。”
“哦?”
其实到了今天,李诚斌的东西已经全部搬走了,连他的床铺都在昨天时候被宿管收走,所以李达康真不知道他还想回宿舍说啥。
“达康,上次我说的事你有没有考虑过呀?到水木去,好歹先拿下这个博士学位再说。”
“啊?!”
李达康当时就愣了,心说上次你不还说一切都还没定吗?只是让我先有这个心理准备,怎么今天又旧话重提?
并且好像还劝我一定要去的样子?
见到李达康的迷惑,李诚斌缓缓解释道:
“达康啊,你的那篇文章,主要是在论述土地财政和城镇化的关系,我是可以这样理解吧?”
李达康微微点头,然后笑道:“呵呵,那不是我的文章,李大哥,现在是我俩合着的文章。”
李诚斌笑着摇摇头:“什么合着,托你的福,允许我帮你打打下手,达康啊,我也不瞒你,你这篇文章首长看了好几遍,他现在非常重视,你应该知道,94年的税制改革,就是首长推行的,他前天还跟我说,当年推行税制改革的时候,倒是忽略土地财政这个问题了,现在看了你的文章,他倒是觉得有必要补上这一课了。”
“哦?!”
听了李诚斌的话以后,李达康陷入思考,他努力想弄清老李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花了大概5分钟时间,李达康隐隐捕捉到了点什么。
咱们国家城市化模式的大突破,应该是起始于八十年代后期。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农业部门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积累的模式已难以为继。
于是鹏城等经济特区被迫仿效香江,尝试通过出让城市土地使用权,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从此开创了一条以土地为信用基础,积累城市化原始资本的独特道路。而这个这就是后世广受诟病的“土地财政”,也是李达康那篇王炸文章的重点。
到了94年,国家进行分税制改革,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起码听说过的“国税”和“地税”。
当时的税制改革,其实极大地压缩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比例,但却将当时规模还很少的土地收益,划给了地方政府。
正是这个不经意的划分,奠定了地方政府走向“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
李诚斌刚才说要“补上这一课”,应该就是这意思了。
因为李达康的那篇文章,描述的是咱们国家之后将近20年发展出现的一些情况。
好的方面:随着今年的住房制度改革,以及真实历史中03年的土地招拍挂等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土地财政”其实不断在完善。
而税收分成大减的地方政府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迅速暴富。
急剧膨胀“土地财政”,不仅帮助咱们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起原始资本。城市基础设施不仅逐步还清欠账,甚至还有部分超前(高铁、机场、行政中心)。成百上千的城市,排山倒海般崛起。
不夸张的说,无论城市化的速度还是规模,都超过了改革之初最大胆的想象。
甚至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观察,这样的高速增长,只能用惊叹来描述。
至于坏的方面,那当然不用展开说了,反正到了20年以后,房地产这个行业就像一个痰盂,谁都可以向它吐一口口水。
这些口水或者说大家的吐槽,这些当然都是问题,是因“土地财政”带来的问题。
简单的说,“土地财政”就像一个怪兽,好处多多坏处也不少,然而这个怪兽,却是咱们国家不经意放出来的,哪怕到94年进行分税制度改革的时候,“土地财政”都还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现在李达康的文章出现了,已经引起具有远见的高人重视了,那么很自然的,决策者就会想补上这一课。
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时候补上这一课!
把这头怪兽关进笼子里,尽量发挥它好的方面,然后尽量用相关产业政策,抑制这头怪兽可能带来的坏处。
李达康分析到这的时候,他抬头看向李诚斌:
“李大哥,那您这次提前结束培训…..”
老李含笑对李达康点头:“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是托你的福啊,蒙首长看得起,我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研究这方面的产业政策。”
李达康笑了,听到这个消息,他是真为这个刚认不久的大哥感到开心:
“那您刚才说我读博的事……”
李诚斌也笑了:“这方面的产业政策可是篇大文章啊,首长说了,既然你是始作俑者,那你接下来的博士论文选题,就定在这个地方吧,什么时候把这个产业政策弄好了,你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那就算你博士毕业,怎么样?”
“啊?!”
李达康一听当时就傻了,就这个产业政策,怕是用不了一年时间吧,没准自己在西山学校时候就能弄完。
这样自己从东大毕业后,一年之内就能弄个博士?
嗯,这个买卖还是很划算呀。太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