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烨抛给宋威的橄榄枝,也是宋威唯一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宋威知道李烨手上还有五六万起义军降卒没有安置,这些人中挑选一万名新兵还是有可能很快剿灭吴楠叛军的。
李烨这是在逼宋威表态,五千降卒被王家逼反了,王家虽然没有说,并不表示宋威就不清楚,如果当时宋威答应李烨的请求,就不可能有五千起义军降卒投靠吴楠的事情发生,也就不会出现吴楠叛军肆虐沂州、密州的事情。李烨没有说,宋威也不想说,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李烨愿意出兵,因为手中的兵力不够,整编起义军降卒也是最好最快的办法,如果宋威还不同意的话,宋威真的不敢想像会是什么后果了。
宋威不想让李烨乘机做大,如果同意李烨整编起义军降卒,也就意味着宋威同意了李烨安置起义军的提议。宋威还在犹豫,有人逼着宋威下了决心,黄巢带领着八万起义军逼近了太平镇,起义军也听说了吴楠在沂州和密州的事情,准备大举东进与吴楠汇合。
这时候的起义军也慌了,原本偷袭费县的官军被起义军发现,偷袭变成了强攻。王敬武三千人马和齐克让八千人马合兵一处,围困住起义军费县十万人马,商君长多次与官军交战,胜少败多不得不龟缩在费县,等待着救援。
费县是起义军的粮仓,费县被围,意味着粮草中断,起义军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回师救援的话,也就意味着这场战斗彻底的失败,天晓得临沂的宋威、太平镇的李烨会不会掩杀过来,将起义军团团围住在费县。当听到吴楠的消息后,王仙芝和黄巢决定最后一搏,如果打败李烨,也就意味着打通了与吴楠的联系,沂水县的粮草就会解决起义军当前的危机,而且能够反败为胜。
当听到黄巢率领八万起义军逼近太平镇的时候,宋威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临沂城下的起义军已经不到七万,只要李烨能够拖住黄巢,这场战斗自己就胜利了。宋威暂时放弃了对李烨的敌视,不仅给李烨送来了大批粮草,而且还同意李烨安置整编起义军,唯一的要求就是李烨拖住黄巢,最好能顺手消灭吴楠的叛军。
五万多降卒一直在整编之中,留下一万五千名二十岁上下的起义军降卒,其余的全部送回即墨。有了宋威的命令,李烨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训练、武装这些士兵,想一下子打造成精兵是不可能了,组建成强大的防御阵型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五百名精兵被安插到降卒之中,葛从周和霍存被秘密的调回太平镇安抚降卒,剩下的降卒在阿布思利的带领下,在沂州和密州一带假扮吴楠的叛军,掩护从沂水县打劫来的粮草送往即墨。
黄巢吸取了上两次起义军失败的经验,在沂水河畔重新安营扎寨,小心翼翼的寻找李烨的破绽。这时候的沂河不再水涓涓细流的小河,已经便成了一条宽约三四百米的大河,双方围绕着太平桥进行了一系列的摩擦,都在有限度的试探着双方的实力。
黄巢并不急于进攻,太平镇的背后就是沂水县,黄巢不相信李烨能够心无旁骛的镇守太平镇,而不顾及背后的吴楠,只要李烨一旦落处破绽,就是黄巢进攻李烨最好的机会。当然,黄巢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一直在等待时机,给李烨有了喘息的机会。黄巢虽然多方面了解了许多李烨的情况,但是从内心里从来不认为李烨能够阻挡住自己八万大军,之所以没有马上进攻,只是想在不消耗自己的实力情况下把李烨一举歼灭。
李烨也不想尽快与黄巢发生大战,天时对李烨不利,人和对李烨也不利,就是最后的地利也不站在李烨这边,李烨当然不会在天时、人和、地利都不占优的情况下发动一场战争。虽然李烨手中有无数的流民可以送死,但是李烨从来不会考虑人海战术,李烨情愿用钱来武装自己的军队,也不会看着没有训练和武装的降卒去送死。
一万五千名降卒新兵没有装备,就是新城现在也没有这么多的装备,富裕的装备只能暂时给新兵中的军官使用,剩下的新兵只能使用乱七八糟从起义军缴获来的武器。一万五千名新兵的素质不错,一天三顿米饭让新兵感到此生无憾,听说这场战斗之后,每天都能分配到二十亩的土地,就是马上战死也值了。新兵的训练一天都没有停止过,李烨只希望新兵的训练时间能够无限的延长,精兵不是训练出来的,但是训练却能减少新兵的伤亡数量。
葛从周和霍存看见在校场上高强度训练的新兵,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支强军的雏形,起义军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像样的训练,一百名流民只要存活下来十个就是精兵,最后剩下来的一个就是老兵。起义军从起义初期到现在,死了多少人没有人统计过,葛从周和霍存只知道起义军能称为精兵的只有二三万人,能称为老兵的不过四五千人,其余的都是沧海中的一滴水珠,世间的一粒灰尘,永远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葛从周一直梦想着能够拥有一身顶级的装备,战马是武将的大腿,精良的武器是武将手中的利剑,优良的盔甲是武将第二次生命,这一切在一夜之间都拥有了。当葛从周看见一匹匹形体高大、肌肉健壮的阿拉伯战马时,整个人就像一个孩子看见糖果一样,含着贪婪的目光,抚摸着战马哭泣起来。一套特制的盔甲和一杆长槊出现在葛从周的面前时,葛从周整个人已经崩溃了,李烨军中的硬弩在五十米之内只能在盔甲上留下一个白点,一杆长槊只有三十斤重却可以毫不费力的刺穿巨石,这是每一个武将心中的最爱。
葛从周兴奋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骑在马上、身上套着盔甲、手中拎着长槊足足傻笑了半天,霍存的情况比葛从周好不了多少,两人睡觉都不愿意脱下盔甲,离开心爱的战马,足矣说明两人的心情。
葛从周从濮州起兵,跟官军周旋了大半个河南道,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支军队,就是大唐的禁军装备也不会比这强吧!葛从周认为只要有一万人这样的军队,三十万起义军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再想到自己曾经与这样恐怖的军队作战,是一件多么幼稚的想法。
战争进入了僵持状态,起义军三面受敌,也可以说是三面出击,这就看怎么去说了。齐克让和王敬武对于现在的局面非常不满意,宋威一直龟缩在临沂城中,李烨好歹与起义军打了两场,虽然还没有把起义军打残废,但是起义军的士气已经受到了打击,这时正是宋威出击的最佳时机。
宋威面对着王仙芝的七万起义军,并不认为自己到了该出手的时候,李烨在太平镇整编起义军降卒,宋威不想这时候就攻击王仙芝,希望李烨能和黄巢先动手,不管结果如何都是自己出击的最佳时机。
齐克让和王敬武对于龟缩在费县的十万起义军,同样也是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临沂城下的王仙芝和太平镇的黄巢就是商君长的依仗,只要两人还在费县就不可能被攻破。
宋威不敢逼李烨出战,因为李烨的背后还有一支吴楠的叛军,李烨说的很明白,只要一天不消灭吴楠的叛军,自己就不可能主动攻击黄巢。宋威不知道李烨什么时候能消灭吴楠的叛军,其实李烨也在等待谭茂良消息,李烨并不是担心什么沂蒙山中的庞勋余孽,而是想保留一个烟雾弹,安全的运走吴楠藏在沂蒙山中的粮草。
谭茂良从王村走后,便没有了谭茂良的消息,原本准备的二百山地兵,也不敢冒然进山攻击,只能留在山外等候消息。
谭成并不知道谭茂良已经加入了李烨的官军,还以为谭茂良只是在莱州落户,知道自己在沂蒙山中,特意来看自己的。后来,谭茂良跟随着吴楠一起出山,谭成也当成了谭茂良想建功立业的一种想法而已,可是再等见到谭茂良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谭成想过吴楠会战败,想过吴楠可能会进攻沂水县,也想过吴楠会南下与起义军汇合,就是没有想过吴楠会战死。沂水县没有什么厉害的官军,吴楠战败以后也应该全身而退,就在十几天前,吴楠还从沂水县运回来一箱箱财宝和四十万石粮食,这些足够吴楠在沂蒙山中待上十年。
谭茂良带回来吴楠战败的消息,让谭成不敢相信,可是等到逃回来的几个叛军后,让谭成不得不开始面对现实。
虽然谭成这些老将不愿意跟着吴楠出山,但是当听到吴楠战败身死的消息后,还是痛不欲生,毕竟留在山中的老将都是看着吴楠长大的,吴楠并没有亏待过这些老将,如何不让这些老将伤心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