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计议,当然是要返回京师,找到四阿哥一起计议,自然也少不了邬思道。
“四爷,十三爷,这是祥瑞啊!”听了十三阿哥和张石川把计划大概说了一遍之后邬思道笑眯眯的说道。
“祥瑞?”众人听了都是一愣,不就是个铁矿吗?
“若真是按琢玉所说,迁安境内有许多铁矿,可不正是因为这次洪水将这些铁矿冲出来的?虽然此次迁安遭了灾,但是发现了这么多铁矿,这不是老天赐给大清的吗?”看着三人大眼瞪小眼不知所言,邬思道得意洋洋的说道。
这句话一说,四阿哥顿时明白了。自古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就是所有当朝天子和普天下百姓的共同愿望,然而天灾却从未断绝过。
由于古代人们缺乏与气候相关的科学知识,往往将气候的变化归因于上天的喜怒,并将此与世俗的政治事务联系起来。政通人和,便风调雨顺,若君主失德,上天就会降下天灾示警。为此历朝历代的皇帝没少下罪己诏给老天爷写检查。
深受儒家思想洗礼的康熙自然也不能免俗,每次哪个地方遭灾,康熙都要检查自己的过错。
可这次永平水灾后居然发现了铁矿,这是天大的好消息!相对于粮食来说,铁更是一种国家重要的矿产,农具需要铁,军械更需要铁!
只要把迁安发现铁矿这事儿跟祥瑞扯到一处,这场水灾不但不是天灾,反而真的成了祥瑞了!是老天爷要用一场大雨告诉朝廷,这里有铁矿!你们快来挖啊!
“正是如此!这铁矿就是因为老天看到当今皇上仁政爱民,才拱手将这么一份大礼送上门来啊!另外铁矿开采必然需要大批人手,如此一来那些遭了灾的百姓的生计不就有着落了吗?”邬思道继续说道。
张石川一咧嘴:这老瘸子果然花花肠子多啊,祥瑞这玩意他当然是不信的,但是康熙愿意信啊!还有满朝文武都愿意或者假装愿意信啊,当初万寿节弄个西瓜出来还是祥瑞呢,现在这取之不尽的铁矿,自然更是祥瑞了。
只要这祥瑞一报上去,既安置了灾民,又给大清增加了铁产量,还给皇上弄了个上苍眷顾天降祥瑞的大帽子,一举三得啊,这都不用经过工部了,直接四阿哥一个折子递上去,康熙没有不批准的道理!
具体怎么写奏折怎么吹嘘自然不用张石川发愁了,至于真的诏准采掘铁矿炼铁之后怎么分成张石川也没有想过太多,毕竟是要官办的东西,朝廷和工部肯定是要拿大头,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能拿多少他不想关心,但是他相信有十三爷在总会给他剩下点汤汤水水的。
更主要的是迁安铁矿的开采能解决唐山镇建设缺铁的问题,还有,如果能把铁卖到琉球去,琉球的铜产量还能增加不少。
最后一点,张石川提议开采铁矿最看重的,就是炼铁要用煤啊!现在唐山镇的煤开采能力一天比一天大,已经远远超出内需范畴了。一旦有了铁矿煤的需求就会暴涨,他的身价自然也会跟着暴涨。
张石川现在的任务就是再去一趟迁安,找到铁矿在哪儿。总不能祥瑞报上去了,结果铁矿没有吧。
而张石川对于在迁西找到铁矿自然是信心十足的。四阿哥还问张石川是不是需要安排几个经验丰富的铁矿工,张石川表示不用了,说他看过一些相关书籍,对于寻矿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他已经在救灾的时候发现有矿苗了。
其实他发现个屁,之所以不让四阿哥派人跟着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绝活儿——炸药。
后市有那么句话:全球钢铁产量,第一名:中国(不包括河北省);第二名:中国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名: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瞒报产量),然后唐山瞒报产量排第九……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的。迁西迁安遵化地表上就是几十亿吨的储量啊,这再找不到他也不用混了。
但是还有一件事张石川没忘,要钟表匠!
“钟表匠?你个小小的唐山镇又没有什么富户,要钟表匠干什么?”四阿哥听了一皱眉。
钟表虽然大清已经开始生产了,但是都是那种大座钟,而且京师只有内务府造办处可以制作钟表。
由于钟表零件多又精细,而且都需要手工打造,因此造价不菲,普普通通的一个座钟也要一二百两银子,完全是奢侈品,根本不是普通百姓家能用得起的,能买得起钟表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他一个刚刚兴起的唐山镇要钟表匠干什么?
“四爷,我不做表,我是想加工一点小零件,呃比如窗户门上用的折页插销之类的……”
“折页?插销?那是什么?”十三阿哥问道。
“内个……就是关窗户用的。咳咳,十三爷不是批评我住得太破,给咱大清当官的丢人了吗?我已经深切反省过了,回去我就盖宅子!盖几十亩地的大宅子!买佣人,什么丫鬟婆子小厮常随,统统买……”见四阿哥问得仔细,张石川开始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了。
“琢玉,你可得把话说清楚了,爷就是说过你住得太寒酸,没有使唤丫头,啥时候说你丢人了?”十三阿哥果然注意力被转移了。
“内个,四爷,我能不能再买点地?”张石川发现四阿哥似乎还在想着钟表匠的事儿,又问道。
“什么?你还要地?你还嫌地不够吗?”四阿哥冷冷的说道。
“不是,四爷,我听说现在保定府也有人在圈地,这若是还有流民,再安置不是有地方了吗……”张石川嘿嘿一笑,做人畜无害状。
“嗯……你是安置流民上瘾了不成?”
“您还真别说,挺上瘾的……”
成功的把这个话题翻过去了,又聊了一会儿,张石川见都是四阿哥和邬思道在研究阴谋也没自己什么事儿了就起身告辞了。
等张石川走后四阿哥问道:“十三,方才张石川说你嫌他丢人,是怎么回事儿?”
“嗨,哪儿的事儿啊,是这么回事……”十三阿哥把一路上的见闻和唐山镇的遭遇和四阿哥说了一通。
“这张石川,真住得那么惨?”四阿哥也有些动容了。
“可不是咋的,就住着一个九间房的小院子,身边除了那个叫吴莺儿的侍妾就只有老十四送去的四个丫鬟,看那意思他还不敢用。那家具都是杨木松木的,连大漆都没刷一遍,不过吃得到是好……”
清官!四阿哥脑子里冒出来这两个字。虽然家财万贯,但是一心为民!
张石川出了雍亲王府没走出几步去,就见一个小贩挑着担子一边吆喝一边走了过来:“好吃的百味居酱菜咯,甜酱黄瓜、甜酱甘露、甜酱仓瓜、甜酱姜芽嘞……”
不知道八必居怎么样了?反正天色还早,张石川调转马头,带着赵大勇等人往八必居去了。
先来到自己的百味居。说实话这还是张石川第一次来到这个开张两个多月的酱菜铺子。店里人不少,一打听,原来今天酱萝卜特价。
“每人限购一斤啊!限购一斤!还请各位多包涵!”
“我大老远从外城赶来就是为了买酱萝卜,怎么只限购一斤?”
“这位客官,咱今天酱萝卜特价,赔钱啊,要不您尝尝咱家的八宝荣?这个不限购……”
张石川大概看了一下店面装饰摆放、伙计和菜谱以及价格之后就转身出了店,往不远处的八必居去了。
到了八必居门口刚想抬腿往里进,就有人凑上前来:“哟,这位小爷可是要买酱菜?您有没有尝过我们百味居的酱菜?我们百味居虽然才开业两个多月,可是好评如潮啊,不但菜品繁多鲜美可口,而且价格公道。您看看——”
说着哗啦一声打开手里的一本册子:“百味居的稀黄酱只要八文钱一斤,八必居的要十文钱……”
卧槽这也太过分了吧……居然跑到人家门口来拉客了?张石川都有点不忍心了。他朝那人挥挥手:“不用,我先去八必居看看。”
那人也不生气,依旧是笑嘻嘻的说道:“好嘞爷,回头您中意什么酱菜也可以去我们百味居尝尝,随便尝,不要钱,绝对的先尝后买,童叟无欺……”
张石川抬脚走进了八必居。偌大的店铺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一个伙计趴在柜台上打瞌睡,方才张石川被人拦住了一阵推销打扰了他的好梦。见张石川进来了,忙揉了揉眼:没看错!这个人没有被拉走!
“这位爷,您老选点什么酱菜?”见张石川穿着不俗不像一般百姓,又带着两个侍卫模样的人,小二也不敢怠慢。
“你这店,卖么?”张石川毫不客气的说。
“这……不卖!”小二不由得有些失望,可进来个人还不是买东西,是来捣乱的……
“内个,你们的刘掌柜在吗?我要见他。”张石川也觉得自己直接进人家家里问店卖不卖确实有点过分了。
“不在不在,不买东西就出去!”小二要往外赶人了。
“什么事啊?”后堂门帘一挑,刘掌柜一手握着一个紫砂茶壶走了出来。
“刘掌柜,好久不见了!”张石川一拱手。
“你是……”
“哟,刘掌柜,您可真是贵人多忘事了。剁椒辣酱,香辣牛肉酱,您忘了?”张石川笑嘻嘻的说道。
“您是……南来顺的东家!张……张少爷!”刘掌柜终于想起来了。
“呵呵,正是。”
“呃,不知张公子前来,有何见教?”
“难道刘掌柜也忘了?我有几款酱菜,想跟贵店合作。当时我拿着酱来你店里,说好三日后再商议合作事宜,结果不巧,三日后我过来刘掌柜不在,再后来我一直有事,所以就耽搁下了。今日得空,就过来瞧瞧,不知道你们东家考虑的怎么样了?”
“呃……实不相瞒,我们东家说了,暂时不考虑什么合作。”刘掌柜有些尴尬的说道。
“哦,那你们就等着关张大吉把。”张石川一甩手就往外走。他可真的是很有诚意的来跟八必居继续谈合作的,没想到又吃了个闭门羹。
“张公子且慢!”最早百味居开张的时候,看到那些辣酱刘掌柜就怀疑过百味居是不是张石川的手笔,现在听到张石川那句等着关门,刘掌柜终于肯定了,就是这位张公子在收拾他们八必居:“百味居可是张公子的产业?”
“正是。”
“这……张公子请稍等,我这就去找我们东家。”
“我没空了。他要找我,让他去牛角湾胡同找我吧。”张石川说完带着赵大勇史安走了。
“川哥,直接让百味居挤兑黄了八必居不就得了?干嘛还来碰这钉子?”史安问道。
“哎,我需要人才啊,需要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这么大的市场,总不能老让王钧一个人去跑啊……”
“川哥,就为了那个什么介休范家,值得这么大张旗鼓的吗……”赵大勇问道。
张石川摸了摸自己脸颊上的伤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他范家不但触犯了我,还是两次,老赵,你说我能就这么算了吗?”
“我的意思是,咱们派人找到他们老巢把那个什么范毓奇一枪毙了不就完了吗!川哥,他两次可都是想要你的命来着……”
“那怎么行?我是商人,还是朝廷命官,怎么能知法犯法?打打杀杀的事情吗,还是少做,少做的好!”
“切……好像不是你那会痛打日本人的时候了……”赵大勇不屑的撇撇嘴。
“老赵,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日本人也算人吗?”张石川也是不屑的撇了撇嘴。
“呃……”赵大勇顿时无语了。又偷偷问史安:“老史,为啥川哥这么恨日本人啊?就是因为在海上被海匪给追着跑的那一回?”
“咳咳,这个我也不知道啊,不过川哥以前那么小的年纪,似乎也没有什么和日本人结仇的机会啊,咱大清的日本人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