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杭州下一站就是徽州。
几天的相处下来,张石川因为一点架子都没有,又经常请谢顺虎等镖头喝酒聊天,众人也都和张石川熟识了,说话也没有了那么多讲究。
通过谢顺虎那里张石川知道了徽州人重视读书教育,是盛产举人进士的地方,因而徽州内士绅人家颇多,有的甚至是延续了几朝几代的望族。
但是张石川也发现,自打进了徽州境内之后,路边镇上的乞丐流民明显要比杭州府多上了许多,再加上谢顺虎的叙述,张石川直接就明白了,士绅人家多,土地兼并自然就严重了,这些流民甭问,都是失了土地的农户了。
“川哥,这些人怪可怜的,要不要给他们点粮食?”大牛二牛都是跟着张石川安置过两次流民的,看到街头巷尾的这些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乞丐有些不忍。
“你们去办吧。”张石川点了点头。
“川哥,你呀,是京师里来的,见不得这些。不过我劝你还是少管这些闲事儿。徽州府的乞丐还算少的呢,起码还可以租种官绅家的土地种。再往西走,还有更多的流民呢,等你见得多了也就麻木了。”谢顺虎看着大牛二牛真的去买粮食了不由得摇头苦笑。
“还有更多?”张石川一愣。
他突然觉得这话怎么这么耳熟呢?往前翻了几十章之后才发现,原来在朝鲜的时候向导宋俊也说过:越往北走流民乞丐就越多了。大清也会有这种事儿?不是说康熙盛世吗?
接下来的行程证明了谢顺虎并没有骗他。出了湖广进入饶州府之后,破败的村庄和倒塌的房舍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跃入了众人的眼帘。
“为什么这么多土地荒芜没人种呢?”张石川皱着眉问道。
“因为没有人。”谢顺虎说道。
“人呢?都去哪儿了?”
“现在人口少,这边土地相对又贫瘠一些,所以大多人都去去南昌府那边了,南昌府的土地相对富饶一些。还有不少都被朝廷迁移到四川去了。”
“为什么啊?放着这么多土地荒芜,把人迁到四川去?”张石川皱着眉问道。
“这个小人就不太清楚了,但是听说康熙初年因战乱,整个四川只剩下了八万多人,故而迁湖广、陕西、云贵等地人口进川……”
“三藩之乱?吴三桂干的?”张石川嘀咕了一句。
“不,这里曾经被耿精忠占领过,据说耿精忠当时屠戮了饶州城中百姓。”史安接过了话头。
“走吧……”张石川叹了口气,双腿一夹马腹冲了出去。
一路无话,又行了几日来到了南昌府。来到南昌府终于人口密集了一些,进了南昌城,也已经有了些繁华,只是照比扬州、江宁和杭州还是差了许多,只能说和永平府差不多了。不过城墙和城内许多店铺似乎年头都不长,倒是显得整齐干净。
谢顺虎要在南昌修整一日,张石川也就有了机会转一转南昌县城了。到了南昌府他才知道,原来大名鼎鼎的滕王阁就在南昌,想想后世背诵全文的痛苦,张石川决定还是要去看一看。
不过看完了之后张石川却大失所望,大名鼎鼎的滕王阁不过是一幢修在南昌西北赣江东岸上的一处石台上的一幢三层木楼,看起来和其他三层楼也没什么区别,更让人发指的是,滕王阁居然是崭新崭新的。
这可是唐朝的建筑啊!好在不用买票,要不然张石川肯定会嚷嚷着要求退票了。这也太坑爹了吧。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张石川还是找到了点心理安慰,滕王阁斜对面有一座不小的书坊。自从在琉球的时候思户金给了他一套天工开物之后张石川就有了个买书的爱好。
其实大部分书买回去他看都没看过,但是他觉得这些书如果都能顺利流传到后世,也是一份功德。
因为张石川知道,再过几十年,雍正的败家儿子四阿哥弘历当了皇上就要开始修四库全书了。
像《天工开物》这种科技百科全书似的好东西都能被满清所禁,其他的书又被毁了多少呢?
所以张石川每到一处看到书坊必定疯狂买买买,然后运回唐山镇专门修的藏书库里珍藏起来。到最后张石川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书了。
这些书平时都是思户金帮他整理,现在思户金不在,记性最好的小林子也不在,自己只能凭感觉只要看着眼生的书都买下来了,不一会儿,就装了一车,一算账,一千多两银子……
然后发现,身上没带着那么多钱。
“老赵,你回去取一趟吧。”张石川冲着老板一拱手:“不好意思,出来游玩儿没有带那么多银子。”
“呵呵,无妨。公子请坐,喝杯茶。”书坊掌柜是一个七十来岁的独臂老人,看着精神还不错。
“多谢!”张石川一拱手坐下,端起茶喝了一口,好茶!自从认识了思户金之后,张石川多少也学会了一些品茶的本事,虽然说不上到底好在哪里,但是还是能喝出好坏的。
“呵呵,这是庐山的云雾茶,在宋朝曾经是贡茶,如今人都喜欢碧螺春龙井等茶,这云雾茶倒是没有古时候那么有名气了,不过味道依旧如故。”
“哦,云雾茶。老史!这个茶,赶紧给我找点来,买个百八十斤的!”张石川朝史安说道。这么好的茶叶必须得让自己的媳妇们也尝尝。
“川哥,老赵回去拿银子了,我再走了可就没人了。”史安生怕出点什么意外。这次出来张石川就带了赵大勇和史安他们两个。
“没事儿,光天化日的,再说这又没人认识我,能出什么事儿?”张石川说着拍了拍腰间的考尔特一式。
“成,那你可在这等着别瞎跑啊。”
“我特么又不是孩子了!赶紧去!有别的好东西也买点来!”
打发走了史安,张石川又喝了口茶,顺手拿起一本书翻了翻,可是越翻越烦,翻了几页书就被他丢在了一旁。
这么多年了,他还是不习惯这种竖排书写,没有断句和标点符号的书,看起来太累了。而且字迹太大了,一张纸上印不了几个字。
难怪古人写文章这么惜字如金,原来是为了省纸啊!为什么不搞铅字印刷?张石川突然脑子里冒出这么个念头。
书看不下去,还是聊天得了。
张石川又问道:“老先生,这滕王阁不是唐朝时候的古楼吗?怎么看上去这么簇新?”
老头呵呵一笑:“慕名而来看滕王阁的人都这么说。不瞒这位公子,您现在看到的滕王阁乃是四十一年重建的。老夫在这住了一辈子了,亲眼见到光康熙朝就重建了三次。”
张石川差点把茶喷出来,五十几年就重建了三次?也够执着的了。“是三藩之乱时候毁了?”
“非也,当年三藩之乱并未波及南昌府。滕王阁三次均毁于大火。”
“既然当年未受波及,为何我看南昌府城墙和许多建筑似乎并不像其他市镇那般古旧呢?好像重建了没有多少年一般。”张石川问道。
“这……”老头并没有回答张石川的问题,而是转换了话题:“公子一次买这么多书可读的完吗?听口音公子不是本地人,难道是新近搬来南昌府的?若是公子要常住南昌,小店日后印什么新书可以送到您府上去。”
张石川呵呵一笑,知道老头是误会了。毕竟一个外地人不可能买这么多书带在身上上路。
“我并不是要在这里久居,只不过有这么个习惯,看到书就想买下来,虽然买了不见得看,但是能收藏一些,让这些书能幸免毁于战火或是文字狱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哦。原来公子果然是爱书之人。天下若多几个公子这般为人,真乃幸事也!”
张石川暗笑,心想这老头不会是因为想多卖书而故意拍自己马屁吧?
“不敢当不敢当,只是可惜那些因文获罪的学究和他们苦心撰写的书而已了。我多藏几本书,或许后世就能多知道一些历史上的真相。”
“公子慎言!”老头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往店里店外扫了一圈,见没有旁人才松了口气。
张石川也反应过来,自己又说了不该说的话了。忙尴尬一笑:“不好意思,说错话了。”
老头却是长叹一声不再言语了。
不一会儿赵大勇拿着带着两个人吭哧吭哧的抬了个箱子:“川哥,刚兑出来的一千五百两银子。”
“辛苦辛苦……”张石川看着大箱子也是一呲牙。
这年头,想出趟远门确实挺不方便的。银票都不是通存通兑的,还好有曹颙给的那一千两金子,这玩意兑换起来倒是方便。
结完了帐赶着一车书往住处走,没走出多远就有个小孩子追上来,把一个布包塞进了张石川手里,然后一声不吭的掉头跑了。
“这是啥意思?”张石川一愣。布包里应该是一摞书。
“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史安凑了上来。
张石川打开一看果然是厚厚的几十本书。“是方才忘了拿的?这老头倒是讲究,这么远了还让人给送来了。江变纪略?觚賸?南山集偶抄?”
“川哥,别翻了,禁书!”史安小声嘀咕了一句。
“卧槽!”张石川突然明白过味儿来了,赶紧把包袱合上了。南山集?这不就是康熙年间最大的文字狱南山集案的起因吗?那其他那几本……
回到客栈,张石川才把那包袱从新打开,翻开最上面的一本江变纪略,里面还架着一张纸条,上面蝇头小楷写着:望后世知晓。张石川一愣,这是自己说过的话?那老头到底是什么意思?让自己帮着收藏禁书?
翻开一看,张石川惊呆了。《江变纪略》倒是不长,只有两卷,是徐世溥写的,记载了永历初年金声桓、王得仁在南昌反正抗清的故事。
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进攻赣州失利,回援南昌,被满清军队长期围困,城中粮尽,出逃百姓皆不分青红皂白为满清军屠杀。
城破后金声桓、王得仁和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大约有二十万人被屠杀。
看着清军攻破南昌城之后那些烧杀抢夺、奸淫掳掠的恶性,想着清军主帅谭泰为攻南昌城,驱使从附近掠夺来的男女老幼,挖掘壕沟、修筑土城。
由于天气太炎热,督工又一刻不停地催逼,结果死了十余万人。死后,清兵又把尸体丢弃在壕沟里,以致臭味传到数十里之外,苍蝇蚊子遮天蔽日的可怖情景,张石川感到不寒而栗。
再想想那天在扬州栖灵寺遇到晦明禅师,晦明给他讲的扬州十日的八十万,张石川突然有点相信了,因为他发现,一场攻城战打下来死的不光是城内的百姓,还有城周边的平民也会被抓来充当劳工、军妓、甚至是食物……
满清到底对我汉人都做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