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之君和堂堂亲王为了一桩生意的两三成分子闹得不可开交,这样的描述光是听一听都让人觉得荒诞。本来嘛,皇帝和王爷诶,这世上谁都可以缺钱,谁都可以喊穷,唯独这两人不可以。
但话又说回来了,这俩人还真是挺穷的。
李世民就不提了。今年大旱,国家财政本来就紧巴,军费、水利、赈灾......零零总总,样样都要花钱,他连自己的内帑都搭进去不少,眼下既然碰上一个挣钱的机会,他当然不肯放过。在他看来,虽然这些钱不多,拿来填窟窿什么的估计是不太够,但至少可以改善一下皇宫的生活水平,哪怕只是给长孙皇后做几件好衣裳,那也是极好的。
李信就更不用多说了。免了封地的租税之后,王府的进项少了大半,他平时花钱又大手大脚的,赏赐起手底下的工匠们动不动就是几百文、一两贯,王贵早就心疼地跟他说过三番两次了。然而,他却总是虚心认错,死不悔改,还美其名曰“科学需要投入”。
王贵倒是不懂什么叫“科学”,他只知道自家王爷是个彻头彻尾的败家子儿。
好在王爷生得俊俏,而且聪明又有本事,还很仁义.......唉,败家点就败家点吧,人无完人嘛。王贵只能这样安慰自己道。
总而言之,李世民和李信都对这代表着至少几万贯钱的两三成干股寸步不让。两人足足争论了一刻多钟,这才终于大眼瞪小眼,气喘吁吁地得出了结论:李世民占股三成半,李信占六成半。
这结果微妙地比李信预计的底线超了一点点,但还在他可接受的范围内。
“皇家和工部的名头都让你拿去招摇撞骗了,竟然只给朕三成半的份子,真是岂有此理。”尽管明知结局已定,李世民还是有些不满地说道。
李信则是很坚决的说道:“微臣还要盖厂房、进木头、请工人,承担很多额外风险。反倒是陛下只需要点点头,就能在宫里坐着数钱,少拿一些自然也是应该的。”
李世民哼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长孙皇后看眼前两个男人幼稚地互相瞪着,心中却有些感慨。她已经很久没见过李世民这么放松的样子了。自从他当了皇帝之后,她更经常看到的是在野心勃勃与精疲力尽这两种状态间摇摆不定的李世民,而不是像眼前这样彻底放下所有戒备的李世民。
别看李世民和李信这两人争吵得面红耳赤,大有一言不合就开打的紧张气氛,但实际上,这除了有两人确实都有点缺钱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其实在于李世民和李信之间毫无保留的互相信任。
你以为真的什么人都有资格像李信刚才这样跟李世民吵架吗?
不说别的,单说是向李世民开口讨要皇家冠名权这件事,就不是一般人有胆子做得出来的,更不用提跟皇帝争论谁占几成股份的问题了——试想,任何一个旁人碰上这样的情况,还不都是一脸谄媚地对李世民说:陛下,您看多少份子合适呢?您尽管说!微臣都可以答应。即使是再混不吝的程咬金,在这种事情上也不会太过计较。
可李信却偏不。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不畏强权,而是因为他知道李世民不会用强权逼迫他,最多只是打他一顿板子罢了。若是换了第二三个什么比较刚愎自用、动不动就让人身首分离的帝王,他绝对二话不说就选择明哲保身,每天混吃等死,憋着劲儿多生几个小子,把自己的遗传信息好好传递下去,除此之外,任何正事都不做。
什么振兴大唐,什么华夏最强,那都得是活着的人才有资格想的事情。真要是碰上随时都会人头落地的状况,谁有心思做这些事?
李信看着面前气呼呼的中年男子,心中流过极其复杂的暖意。自从重生以来,他从这个男人哪里得到了太多的关爱和温暖。他知道,这是一位值得他一生敬重的亦父亦友的长者。不说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大唐百姓那么假大空,哪怕只是为了李世民一人,李信也愿意拼尽全力去助他开创一个他梦寐以求的大唐盛世,因为他值得。
毫不知情的李世民端起酒杯又满饮一杯,然后很是不满地对李信说道:“生意谈完了,你准备什么时候上菜啊?总不能让朕这么干喝酒吧?这就是你楚王的待客之道?”
李信哑然失笑道:“当然不是。”
说完,他转向一直跪在角落的赵珂道:“上菜吧。”
“是。”赵珂平静地应了一声,缓缓退出了房间,下去安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