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粮食又不够了?”
努尔哈赤听到皇太极的汇报,一脸的疑惑。
“朝鲜进贡的粮食比去年少了一些,去年天气太冷,粮食减产三成以上。”
皇太极将朝鲜方面的说法,说了出来。
“他们粮食减产和咱们有什么关系,总不能因为他们粮食减产,也少给咱们粮食吧。”
莽古尔泰一脸不满的说道。
“三哥,话不能这么说,朝鲜人原本就对咱们不满,若是咱们逼迫的太紧可不是什么好事。”
“朝鲜从南方运粮食到咱们的会宁,这一路上已经出现劫粮食的人了。”
“你想想看,若是他们都吃不上饭,到明年哪还有那么多人给咱们种粮食。”
“咱们辽东和朝鲜差不多,冬天都很冷,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远不如明人南方一年可以种两季。”
“前两年咱们攻打朝鲜,宽甸六堡被明人夺取,之前投靠咱们的汉人,基本又被他们抢了回去。”
“现在他们在长城上,安装了大量的火炮,想要再打明人只怕是不容易了。”
皇太极有些感慨地说道。
“谁说不是呢,不光是明人,就连叶赫部那些狗东西城上也安装了不少的大炮,老八,咱们的火炮到底造的怎么样了?”
莽古尔泰一听火炮二字,就觉得头疼,便询问起了火炮的情况。
“朝鲜人的火炮打的太近,远不如明人的火炮打的远,咱们若是用这样的火炮去攻打明人的城池,只怕是咱们打不到他们,他们能打到咱们。”
“再说咱们辽东本来就缺少铜,即便是火炮的射程能达到明人的水平,数量上肯定也不如他们。”
皇太极苦笑着摇了摇头。
“那咱们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这么着吧。”
以前的女真人过惯了渔猎的日子,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后来归顺大明之后,通过互市,也开始吃一些粮食,这都两百来年了。
早就形成了习惯,让他们再过回渔猎的生活可没有那么容易。
更不用说,现在女真人还养着一支六万来人的军队,即便这两年六万来人轮流当差,一个几十万人的部落,供养三万多不是生产的人,还都是强壮劳动力,着实有些吃力。
“不要管朝鲜人怎么想,先保证他们把粮食给咱们供应上,若是办不到,那就再打一次。到那时候,直接占了朝鲜!”
努尔哈赤对于这几年军事上没什么进展,也颇为不满,可明朝人城高炮远,他们的确不好打,眼下只能指望朝鲜人。
“大汗说的对,朝鲜人那么多,饿死一些也没什么,总比饿死咱们满人强!”
阿敏立刻跟着说道。
“派人告诉朝鲜,腊月初八之前必须把粮食送来,否则我八旗子弟自己去取!”
努尔哈赤杀气腾腾地说道。
见他们都这么说,皇太极无奈只得照办。
实际上按照皇太极的想法,满人稍微忍忍,能过去就过去了,对朝鲜人要实行怀柔政策。
这样再过些年,可以找个借口把朝鲜给灭了,占据整个朝鲜,再慢慢的造船和明人一样搞海贸。
到那个时候,进,可以多造火器,攻打大明。
退,可以让大明承认自己的藩属的地位,等到大明有变,便可以挥师南下。
皇太极也读了不少的汉人的书,他发现汉人王朝基本上都撑不过300年,算算日子,眼下大明已经过去了250年。
大明内部的问题很严重,到时候有个天灾人祸,就会内乱。
可现在他不敢忤逆努尔哈赤,毕竟他的位置并不稳固,且不说二哥代善虽然没有被封为太子,可却是年纪最大的儿子。
自己这位父亲身体还不错,现在又十分宠爱阿巴亥,对于阿巴亥的两个孩子,多尔衮和多铎也很习惯。
若是他再活个十年八年,多尔衮就成年了,到那个时候汗位传给谁还不好说。
小不忍则乱大谋,眼下还是苦一苦朝鲜的百姓的。
女真人的使者到了汉城,按照努尔哈赤的吩咐,下达了最后的通牒。
李珲简直要气疯了,这女真人欺人太甚。
为了给努尔哈赤上贡,他增加了国内的赋税,现在已经很多百姓不满了。
今年粮食歉收,不少地方都出现饿死人的情况,若是按照他们说的,再上贡十万石粮食,只怕是朝鲜真的要乱起来。
无奈之下,他只有询问朝臣的意见。
“大王,臣以为此事应该告诉大明,大明身为朝鲜的宗主国,上次围魏救赵失败,这次总不能还不管吧。”
“距离上次战败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臣听说大明在辽东屯兵十四万,建奴不过区区六万人。”
“只要天朝愿意出兵,我们朝鲜也发兵十万,一共进攻建奴,即便是不能全部歼灭他们,起码夺回咱们的会宁,杀伤建奴的青壮。”
一个大臣上奏道。
“大王,臣以为不能把希望都寄托于大明,之前大明与建奴两战损失六万多人,这两年一直龟缩不出,怕是不敢与女真人战斗。”
“臣建议,向女真人说明情况,让他们宽限些日子,再从大明商人那里购买一些粮食。”
另外一个大臣立刻表示反对。
一时之间,双方又吵了起来。
李珲听得只觉得脑壳疼。
“这样,咱们向大明求援,同时调集军队、筹集粮草,此外向派人向女真请求宽限。若是大明答应,咱们这些军队便协助大明行动,若是大明不同意,筹集的粮草也能充当一部分互市的物资。”
看着双方互不相让,李珲只得采取了折中的意见。
于是乎,李珲一边向大明和女真派人说明情况,一边召集军队、筹集粮草。
李珲派人三百里加急,送信到沈阳。
孙承宗得到了消息,觉得机会来了,当即命人六百里加急送信到北京,同时开始调兵遣将。
努尔哈赤接到了朝鲜申请晚几天交付物资的请求,在皇太极的劝说下,同意先交付5万石,另外5万石年前必须全部送到。
朝鲜使者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对此努尔哈赤十分高兴,认为朝鲜人就是软骨头,不威胁威胁他们,他们是不会老老实实上贡的。
另外一边的北京城,朱由校接到了孙承宗送来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