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众人商议之后觉得,搬出去其实也不错。
随着燧发枪的生产,新式火炮的塑造,需要的火药的数量也多了起来,火器局就曾经申请过扩建。
干脆趁着这个机会,将火药厂搬到城外。
得到内阁的肯定回答之后,朱由校便让还在工部任职的孙元化负责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造一个集火药、火器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火器作坊。
王恭厂的事情,暂时就这么告一段落,等到孙元化选址结束,再到建设完成估计起码也得一两年的时间,毕竟朱由校还想建造一圈城池。
没过几天,朱由校收到了在南洋打探消息的锦衣卫传来的消息。
派去南洋的锦衣卫,一般两到三个月才能传来一次消息。
这次的消息中,朱由校看到他提到了一件,让他感兴趣的事情。
他听到有给洋人当差的人,在酒馆吹牛,提到了一件事情,说是在美洲有一种树,割了皮可以流出乳白色的液体。
他们用这种东西,做成球玩,也可以涂在布料、鞋子上,可以防水。
这不就是橡胶么?!
历史上橡胶好像很晚才传到欧洲,后来迅速的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
对于朱由校来说,橡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做车的轮胎。
哪怕是最原始的那种实心轮胎,也有很强的减震作用,他当即回信让他们想办买些那些树的种子回来。
至于从哪里买,当然是从西班牙人手里。
反正现在没有几个人觉得这玩意有什么大作用,若是能先在台湾等地种植起来,以后也不会被卡脖子了。
除了实心轮胎之外,解决减震的办法还有弹簧板,可他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需要做成什么强度的。
说起减震,他又想起了马车。
之前朱由校几次出宫坐的都是四轮马车,不管是当皇太孙、太子时候坐的小型马车。
还是登基之后坐的御撵,都是木制的轮子,减震的效果不好,哪怕车上有软垫,也觉得十分颠簸。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马车速度很慢。
倒不是说京城外的道路不好,而是这种四轮马车其实就是两轮的改版。
在同一个车厢下面,安装了四个轮子,原本放在中间的两个轮子,改成了一前一后放置四个。
这样的做,虽然比起两轮的马车看似平稳了一些,可转向却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马车的速度必须得慢,转向的时候才不至于发生侧翻。
这也是中国古代四轮马车和西方四轮马车的区别。
很多人说,古代中国不使用四轮马车是因为车辙的存在。
其实并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转向装置。
西方的四轮马车,前面的两个轮子和车架中间有个转向的装置。
如此一来,在转向的时候,不至于马匹拉着整个车架一同转向,而是先带动转向装置慢慢的改变力的方向。
西方的转向架是什么样子,朱由校并不清楚,不过他相信以现在工匠的水平,只要告诉他们要制作这么一个东西,他们肯定可以做出来。
一边想着,朱由校一边叫魏朝找来炭笔!
不一会的功夫,炭笔拿来,朱由校用炭笔在纸上画出大概的样式。
想要改良马车,除了转向转向装置之外,那就是改良马车的轴承。
他倒是知道轴承是怎么做的,可并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做出大小一致的滚珠?
还是先写下来,能不能做出来,到时候问问工匠抓就知道了。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朱由校将转向架的想法、轴承还有弹簧板,以及想起来的弹簧都写了出来。
吃过了午饭之后,朱由校便再次来到了御用监,让李德顺找来了宫中的负责打造马车的工匠。
“现在的马车大多是两个轮子,车厢不大,坐人倒是可以,可装不了多少东西。”
“朕之前问过别人说,四轮马车的问题所在便是转向。这些日子苦思冥想,朕想出了一个可以转向的办法。今天叫你们来就是看看,这东西能不能造出来。”
朱由校说着掏出了图纸,摊在了桌子上,见他们还站在那里,便招呼道:“不用过于拘谨,都过来看一下。”
几个人有些拘谨的凑到了桌子旁,可也不敢离得太近。
“朕的想法是,不在车架上使用这两个把手,将其安装在车轮和车架中间。向前伸出去,再套在马匹上,如此一来马匹转向的时候车架并不会立刻跟着转向。”
“这能不能做出来?”
朱由校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接着便看向了那几个工匠。
“做出来倒是不难,只是能不能行,草民还得等做过之后才能知道。”
工匠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朱由校。
“这是自然,朕也不懂如何制作马车,只是偶然间有了这个想法,具体要怎么做,还是你们说的算。”
“你们放心大胆的去做,哪怕你们不按朕的想法,只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朕也不怪你们。”
听到他这么说,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怕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图纸来造,又补充了一句。
“草民遵旨!”
工匠连忙躬身回道。
“那你们就去忙吧,什么时候造好了,跟李德顺说一声就可以了。”
仔细想了一下,没有遗漏的地方朱由校便让他们退下了。
“陛下日理万机,闲暇之时,居然还想着马车该如何改进,真是万民之福啊。”
李德顺在一旁拍起了马屁。
“你这话的意思是说朕不务正业?”
朱由校看向了李德顺。
“奴婢不敢,奴婢该死!”
一听这话,李德顺吓得立马跪了下去。
“起来吧,这马车看起来是小事,可南北交通,靠的就是一辆辆的马车。”
“朝廷每年向九边输送大量的粮草,若是马车能多装一些,也能少损耗一些。”
“除此之外,做生意的商人,能多装一些,一些多赚一些,或者所卖货物价格能低一些,看似小事,积少成多,也成了大事。”
朱由校淡淡的说道。
“陛下说的是,是奴婢说错了话。”
李德顺连忙说道。
“行了,朕也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去把外面的铁匠叫进来吧。”
朱由校摆了摆手,吩咐道。
片刻之后,几个铁匠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