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之所以没有一棍子打死奢崇明,就是在来之前,收到了朱由校的密信,朱由校让他借此机会把西南不老实的土司都给勾引出来。
到那个时候,将这些有野心的家伙都给收拾一顿,接着实行改土归流。
按照朱由校的说法是,这一仗起码要打的西南土司三十年内不敢有造反的心思。
当然朱由校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不扩大他们叛乱范围的情况下,好好锻炼一下这几万人。
以此孙承宗之前才会堵住永宁的各个出口,在奢崇明的地盘里追着他们跑。
现在也是这样,将奢崇明赶到水西之后,他指挥者兵马堵住了叛军向外进攻的路线,接着率领军队慢慢的清剿叛军。
他的行动十分谨慎,绝不轻敌冒进,等着援军的到来。
这让安邦彦以及一些土司觉得大明也不过如此,奢崇明之所以被追着跑,纯粹是他废物。
奢崇明当然不觉得自己是废物,他只觉得自己是轻敌了,没有事先做好完全的准备,心中更是暗骂白莲教废物,若是能打到大别山,肯定可以调动四川的军队,自己又怎么会被堵在永宁出不去。
西南战事不温不火,时间就这么一点点的耗下去。
也得亏现在朝廷有银子,否则的话,还真的耗不动。
时间进入到了腊月,北京下了一场大雪。
得益于朱由校之前命人给穷苦百姓修房子,还发了一些棉被之类,今年倒是没有冻死的人。
大雪过后,朱由校也没有让衙门的人扫雪,而是从内帑拨了些银子,招募一些穷苦百姓扫雪。
银子虽然花了一些,可百姓扫雪能赚到钱,日子也能过得好一些。
因为朝廷一直在向海外商人进口粮食、再加上高产作物的推广,大明现在的米价保持在500文一石左右。
大明一石150多斤,算下来大概3-4文钱一斤,比起开元盛世一文一斤的价格,虽然贵了好几倍。
可比起前两年700多文甚至一两银子一石,还是便宜了不少。
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能吃饱饭就心满意足了,就比如这些穷苦百姓,扫一天地,官府给一百文钱,算下来能买三十多斤大米,或者五十多斤玉米。
除了京城内的百姓,周围的百姓也有不少去王恭厂那里做工,那里的工钱给的少了些,一天五十文,可胜在活一直有。干上一个月就能赚一两多银子,购买几百斤的大米。
实在不行,去西山挖煤也能赚到银子。
以前就算是想干活,也没有那么多去处。
“银子就是用来花的,若是不花再多的银子放在那里也没有什么用。”
“也就是现在朝廷的银子不多,若是银子多了,朕还想像秦始皇那样,把官道好好修修。”
朱由校和皇后张嫣迈步走在御花园里,朱由校说起了自己的理论。
“臣妾以前一直觉得,修建一些大工程,不是好事。可现在听陛下刚才一番说辞,臣妾反倒是觉得朝廷大工程建的多了,百姓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张嫣说起了自己的疑惑。
“不管是秦始皇还是隋炀帝,他们修建这些大工程,都是征发百姓服徭役。”
“百姓除了吃饭,得不到什么实惠,甚至耽误农时。”
“朕不征发百姓,也不让他们服徭役,反而花钱雇他们干活,这当然是有好处的。”
“尤其是一些家里土地少的百姓,趁着农闲的时候赚点钱,还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当然现在还是不行的,国库这两年才能有些盈余,花银子还不能大手大脚。”
“内帑里是还有些银子,可这些银子也要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朱由校笑了笑,以工代赈的事情以前就有,只不过也就停留在以工代赈。
大型的工程,国家还是习惯让百姓服徭役,这样虽然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却苦了百姓。
朱由校反其道而行之,国家花的钱是多了,可百姓得到了实惠。
“臣妾小时候还以为皇上富有四海,不会为银子发愁。”
张嫣不知道内帑里有多少银子,朱由校不说,她也不会问,不过她也知道朱由校经常和她聊银子的事情。
“别看朕是皇帝,名义上这天下都是朕的,可实际上哪有那么简单。”
“种地的百姓没有银子,商人银子多,可他们交税的比例是一样的,这看似公正,可经商比种地赚的钱多的多。”
“这对穷人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毕竟他们赚的那些银子,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朕也不想什么让天下人都大富大贵,起码让他们吃饱穿暖,朕这个皇帝才能算是合格。”
“咱们在这里坐会吧。”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凉亭,朱由校开口说道。
立刻就有太监将垫子放在凉亭的石凳上。
“最近朕有些忙,也没有时间去看你们,你教那些姐妹学的怎么样了?”
朱由校不想再谈这些话题,转而问起了她们的学习情况。
“她们学的都很认真,臣妾已经有些教不了她们了。”
“和嫔、安嫔两个妹妹,现在官话说的也有模有样了。”
张嫣将学习的情况说了出来。
“既然如此,那你这段时间到养心殿来住吧,闲暇的时候,朕再教教你。”
朱由校笑着说道。
“这…是不是于礼不合。”
张嫣脸一红,开口说道。
“哪有这么多事,民间的夫妻不都是住在一起的么,朕虽然是个皇帝,可你才是皇后。”
“至于开枝散叶的事情,你也不用着急,朕总觉得你们年纪还小,这么早怀孕不好。”
朱由校知道她的想法,她肯定也是愿意的,可又怕事情传出去说她善妒。
“民间女子十四五生孩子的也有不少,若是陛下体量臣妾和良妃、纯妃可以让几位贵人先为陛下开枝散叶。”
张嫣辩解了一句,随即又说道。
“此事以后再说,朕还是想让你先产下皇子。”
朱由校虽然也不喜欢嫡长子继承制度,可这是国本,与其像后世那样出现什么九子夺嫡之类的事情,嫡长子继承制度还是很稳定的。
只要太子不傻,好好教导总不至于出现一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