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管仲说道,“虽然我厌恶那田恒,但是在弟子看来,齐国却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毕竟齐国乃是老牌的大国,经过我的一次改革,却是奠定了兴旺的基础,再加上占据的国土,又是无比富饶的沿海之地,完全有一统天下的资格”。
飞扬听到这话后,虽然很满意诸多弟子能够各抒己见,但还是摇头,说道,“之前齐国能够兴旺,跟我稷下学宫和为师有很大的关系,另外那些诸子百家,历代齐王虽然没有重用他们,但都一视同仁,给他们资助,让他们衣食无忧,结下了一个善缘,然而现如今,田氏代齐,却是触怒了为师和其他诸子,在这个时代,得罪了我等还想一统天下,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而这时,晏子开口说道,“启禀老师,弟子认为是赵国,赵国和韩国攻打周室,侵吞了不少的大周朝气运,再加上三晋本就强大,而赵国又是现如今三晋之中最强大的一国”。
飞扬听到晏子的话后,还是摇头,说道,“赵国无论从疆土,人口,实力上来看都不是最强大的,楚国地方千里、带甲百万,地处南方战略要地,可攻可守,齐国雄占东方,国家财富居诸国之首,民众且粮足,魏国铁甲步兵称雄七国,数次攻赵,甚至占据邯郸三年之久,秦国地势险要、兵伍善战。只有燕国,韩国实力稍逊,而赵国地处各国之要冲,可谓争地也!北有林胡、匈奴、东胡、楼烦,东有强齐,南有悍魏,西有虎狼之国秦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赵只有招架之力”。
听闻此话。众弟子都是眼前一亮,没想到自家老师目光如此毒辣。在全局的把控上面,恐怕已经不输儒家大儒了。
而这时,飞扬目光看向袁洪,隐隐约约有几分期待之色,袁洪乃是他的亲传大弟子,若是一点文采都没有,走出去还不得让人笑死,因此最近这些年。飞扬见袁洪修炼上停滞不前,便让他专心研读百家经典。
袁洪在见到飞扬投过来的目光后,顿时就是头皮一阵发麻,赶紧说道,“师尊,弟子认为是秦国”。
“哦!这是为何”,飞扬双眼放光,期待之色更浓。
“师尊,现如今七国当中,就楚国和秦国的领地大。师尊既然说楚国没办法一统天下,那就肯定是秦国了,否则秦国占据那么大的土地。掌控了那么多的人口,却无法统一天下,这不是废物是什么”。
飞扬一听这番歪理,鼻子都差点被气歪了,恨不得一巴掌拍出,将这个有辱师门的人拍成肉酱。
见飞扬脸色铁青,袁洪赶紧求饶,“师尊息怒,我就是一个猴子。让我杀人越货那没问题,可让我读书明理。那也太为难我了,反正师尊这么多优秀的弟子可以光大玄家。也不差我一个”。
飞扬一听这话,这才得以释怀,“是啊!我有这多么优秀的弟子,何必跟一只猴子较劲,这样子吧!我的传承可分为两类,一类便是仙道上面的传承,就交给这猴子了,至于玄家的传承,也就只能交给诸多记名弟子了”。
当即,飞扬就又要闭关了,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闭关著书,等最后一本书出来后,便是玄家学说圆满,也是他功德圆满的时候,到那时,飞扬停滞不前的修为,便终于能够获得突破。
这一次闭关,整整持续了十五年的时间,飞扬这次闭关,为的是编著出最后一本书,《飞子育才篇》,飞扬玄家的学说,比较偏重实用性,而接下来这本书,却并非实用的书籍,而是纯理论。
飞扬这最后一本书,没有从政治上入手,因为儒家、法家等等学说,已经在政治上提出了相当纯熟的理念,例如孔子认为要以仁政治国,而韩非子却认为,要建立一个君主*的国家,老子则倾向于要建立小国寡民的世界。
在政治上面,先且不论飞扬能不能胜过其他学说,就算胜过了,到时候狼多肉少,自己玄家能够分得的气运也不会太多。
至于经济上面,飞扬觉得没有那个必要,他的门下有管仲这个千古一相编著的《官子》,有他跟商业鼻祖范蠡一同编著出来的《商经》,在诸子百家当中根本无人可以在经济这块跟玄家一争高下。
既然政治经济都不行,飞扬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在育才这一方面上下苦功了,而后世当中,不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飞扬以此进行拓展,把“德”拓展为“仁德”,以此仁德,又引出“进柔良”,“退贪残”,“奉时令”,“顺昊天”,“致和气”、“利黎民”六点。
至于“智”,飞扬将其扩展为“明智”,以此希望弟子善博学、能明理,观全局,懂进退,做一个既能够在读书学习上有所建树,在为人处世上面也有大智慧的人,不要像那越国的文种,明明功高震主,还不知道及时退隐,最终被勾践所杀
至于“体”,飞扬将其扩展为“能武”,飞扬可不想让日后培养出来的弟子是书呆子,因此将剑术、箭术还有骑术都纳入了玄家弟子必学的课程,希望他们哪怕没办法走上修行之路,也要活得一幅强健的体魄。
至于“美”,飞扬将其拓展为“懂礼”,在飞扬的书中,以礼为美,希望弟子在平常生活当中,既要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又要在各方面的细节上约束自己,更不能做出有违良知的事情,孔子是通过克己来复礼,飞扬是通过遵礼来达美。
至于最后的劳,飞扬将其拓展为“格物”,却是小小的抄袭一下儒家后来的格物致知,要求玄家弟子能够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通过亲身的经验,来扩展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见识,完善自己的人格。
至此,飞扬这《飞子育才篇》大纲也就出来了,以“仁德”、“明智”、“能武”、“懂礼”、“格物”为五条主线,而飞扬知道,比起那种长篇大论,利用寓言的形式却是能够更好地被读者接受,因此就为五条主线每一条都编了几个寓言,而在最后才对诸多寓言进行总结,以此来验证飞扬的五大观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