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小队还没有出过手,因为现在还没有哪个人威胁到萧升和朱由检两人的生命。
自从将他们培养起来之后,萧升和朱由检身边都会留一个人,每过十天,他们还会轮岗,分别保证萧升和朱由检的安全。
现在,又多了一个人需要他们的保护了。
直接派去两个人,代号分别是王五和王六。
大明身上的重症太多了,卢象升要做的事就是去根治这其中的一项。
吃空饷,喝兵血,庞大的军费开支,直接拖垮了明朝的财政,是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
后金不过百万人,真正的八旗精兵不过十万,而大明百万军队,却是无法抵挡,不是将领的问题,而是单兵素质真的太差了。
大明的九边之兵,很多连衣服都是破的,吃不饱饭,拿什么战斗?
层层盘剥,导致基层活不下去,陕西那么多边军叛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他们来说,反正活不下去,拼一把还能吃上一顿饱饭。
从士兵的遭遇可以看到那些高层的富有,庞大的军费,都被这些中高层官员吃干抹净,这就是大明的官场。
文官集团现在还不能动,军队却是必须要下狠手,因为大明等不下去了。
从天启朝开始,大明的人口锐减,战乱只占据很小的原因,最大的原因是天灾导致的粮食不够吃。
天灾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挽救大量的人口,朝廷需要有足够的财富。
而如果外患不平,九边的军费就是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大口子,根本不可能有钱来赈济百姓,遏制大明人口的减少。
所以萧升和朱由检一开始的目的就很明确,那就是先除外患,就算不能彻底解决,也要基本上平定,保证战争的主动权在大明的手里。
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有足够多的军队。
被抄家的晋商财富很多,报纸上只是公布的那八大晋商的财富,实际上,同时被抄家的还有一些巨富,比如孔家。
从这些人的家里,总计抄出了三百六十万两白银,二十二万两黄金,田地,商铺不计。
白银要用在扩军上,除了卢象升那一万多的军务兵之外,朱由检要组建勇卫营第二步兵团,人员依旧是两万多人,第二炮兵团,一万多人。
大炮,火枪,弹丸,这都是烧钱的东西,训练过程耗费的钱财就是一个极大的数字。
这些白银,并不够。
但这里还有黄金,黄金共计获得了114.4万两,而明朝的一两是37.3克,古代的黄金纯度低,那也是四十吨的黄金!
国际上一吨黄金可以卖3.79亿,40吨就是足足151.6亿华夏币。
一亿华夏币可以买到市价3.65元每克的工业白银七十三万四千两,如果这些钱全部换成白银,那就是一亿一千一百二十七万两白银!
当然,这个过程中,因为需要通过贸易公司进行倒腾,花费不少,但一亿两白银应该还是可以弄到的。
所以就单单这笔钱,通过萧升这么来回一倒腾,让朱由检两三年内不为军费发愁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也是两人敢于直接训练新军的底气所在。
朱由检为什么可以大方地赏赐辽东和东江镇两百万两银子?这就是原因。
除了这些现钱,那些商铺和宅子也是价值不菲,这些地方,一部分萧升直接出钱从朱由检手里购买,走的是商会的名义,用作开设烧烤店分店,成衣店销售点以及一些工厂。
大部分商铺和宅子还是卖了出去,低价抛售,那些商会之中的人,以及官僚地主都是非常的喜欢。
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进账,不过都没有入户部。
现在大额的收入都在萧升的商会之中,大明的国库和朱由检的内帑之中都很干净。
钱不能让那些官员看到,否则他们肯定会想尽办法去吃上一口,绝对不会放过。
萧升花银子的地方很多,为了供应整个北方的煤炭,让煌夏煤炭商会形成高度地垄断,他花了不少钱去购买矿产和煤炭工厂。
崇祯元年这个冬天,京城之内基本上都采用了烧蜂窝煤取暖的方式,周边的城市如天津等也有不少人购买,煌夏煤炭商会是功不可没的。
虽然卖煤炭赚得也不少,但是相比于萧升那大额的资金投入来说,还不能做到收支平衡。
不过这没关系,煤炭的开发是蒸汽机车之后能够奔跑在大明土地上的基础条件之一,充分的煤炭储备,可以让之后蒸汽机车的技术利用起来更加迅速。
除了煤炭,水泥厂的建设需要跟上,现在水泥的消耗太大了,虽然第二和第三分厂已经在建设,但还远远不够。
为了修建“京太公路”,基本上把水泥厂的产能全部耗光了,为了保证其它厂区的建设,第二分厂才建设一半,就先投产了。
水泥厂还需要继续扩建,崇祯元年朱由检和萧升可是规划至少再修建三条公路,而且这一次修建的不再只是像“京太公路”这么短距离了,并且还会有很多的支线。
到时候这边的水泥厂供应肯定拖延进度,所以萧升还计划着现在沿途建立水泥厂,而后再修建公路。
煤炭,水泥,再然后就是钢铁了。
钢铁产量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如果不是有晋商等汉奸卖给后金那么多的铁器,他们还只是一群拿着木头弓箭打猎的原始人。
后金人少,但是他们把有限的钢铁用在了对军队的武装上面,从而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变得极强。
而大明的钢铁,都被那些不良商人卖给了敌人。
制造火器需要很多优质的钢铁,制造农具,水利机器等也需要很多钢铁,钢铁是发展的基础之一。
钢铁巨舰的大航海时代还没有来临,萧升和朱由检想要让大明成为蒸汽铁甲舰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者,而这也是需要钢铁行业作为基础的。
高级技术方面,背靠现代化世界的大明不用为此担忧,只要第一批新式学堂的学生毕业,那么他们就可以快速地学习新的高级知识,掌握高级技术。
而基础工业,就成为了制约大明大踏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萧升每天忙忙碌碌安排煤炭,钢铁和水泥工厂的建设,就是为了给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十八章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