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达成一致互相祝福
肖一笙仔细观察了一下父母的情绪,确认已经得到控制,才开始抛出今天这场家庭聚会最该开诚布公进行交流的议题。
“不仅是你们为人父母的期盼我能够幸福,愿意付出一切交换。”
“作为孩子,我也期盼你们各自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一味的自我压抑,自我牺牲。”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和付出,天下皆知。”
“反观子女对父母的爱,人们普遍的第一印象,都是联想到孝顺二字。
“惯性思维导致的刻板印象,总是认为成年的子女能够有孝心,懂得反哺父母,让父母晚年顺遂,衣食无忧,传宗接代,就算履行了孝道。”
除此之外,还能联想到什么?
似乎一时半刻,只能想到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子女理应比父母过得更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领略人生里更美好的风景。
因此,父母努力创造条件,让子女受更好的教育,见更大的世面,深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为此,绝大多数父母不惜节衣缩食,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你们俩也不例外,一直是这么践行的,刻薄自己,把省下来的钱用在改善我的衣食住行上。
我从小就看着母亲就舍不得买贵一点的衣服穿,舍不得买好一点的保养品,化妆品更是一年用不上两回。
对待我却一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自己工作再累,也坚持抽出时间研究厨艺,经常翻新菜式,就为了让我不挑食,吃的满意,营养均衡,身体成长的更好。
不仅是吃食,小时候哪怕我正在长身体,购置的衣物只能穿三个月到半年就得淘汰。
母亲也不肯降低衣物质量,坚持买不会损伤我的肌肤,最精细的棉制品给我穿,自己却常年穿化纤和涤纶制品,偶尔买几件纯棉当睡衣。
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母亲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却从没指望我能有什么成就。
也许是因为我小时候连一个正常孩子最基本的对外沟通都办不到,给母亲留下了深刻的阴影,让她只盼着我健康开心就好。
现在的我,也算小有成绩。
按照老家亲戚的标准来讲,我算得上成功跨越阶层,家里不再只有父母这样的工人阶级,总算出了我这么一个知识分子,也算光宗耀祖。
在他们看来,我端着铁饭碗,收入稳定,已经能让父母都跟着享清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就是孝道的终极模范了。”
但在我看来,我想要帮助母亲彻底还清这套二手房的房贷,都还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办到。
更别提让母亲彻底休息,不再经营烧烤店,也能像同龄妇人那样,再过两年满50岁就彻底退休,拿着丰厚的退休金颐养天年,享受生活,满世界到处旅行,吃喝玩乐,都还需要我再奋斗好几年。
我有愧于母亲的生养之恩,尚且还不清。
现在母亲还想为了我未来的婚事铺平道路,再次委屈自己,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碍于人言可畏选择和父亲复婚这条路,我万万不能答应。”
母亲李玉凤听完儿子这番肺腑之言,好不容易忍住的眼泪再次掉落下来,泣不成声。
父亲肖云龙也被儿子这份细腻又孝顺的心思震撼了,一时感慨万千。
既难过于自己当初的过错,导致自己缺席了孩子二十年的成长。
也不由得羡慕肖一笙对前妻的拳拳爱护之心,对比之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虽然读书不多,毕竟年过半百,经历过婚姻触礁,妻离子散,时时反思自己,人生阅历也算丰富。
闲暇时,肖云龙也爱捧着智能机,在各类短视频网站上刷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视频,研究为人父,为人夫之道。
他印象里最深刻的一个短视频,开头是一段母亲带着孩子去公园和小伙伴玩耍,结果孩子因为看上了小伙伴的玩具,抢到手里玩,把小伙伴气哭了。
母亲见不惯儿子的行事,脾气发作,狠狠得打骂教训了孩子,还放出狠话,不要孩子了。
孩子吓得伤心欲绝,任打任骂,小手一直不停的拉着母亲的衣角,不肯松手,害怕被母亲厌弃丢下。
当时视频的旁白配音说道:
如果说在这个地球上,有什么样的爱是纯粹的?
只有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纯粹的。
但是孩子的这种爱,一直被父母疏忽,一直没有被父母享受。
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曾说过:“我希望我所爱者,能够按照自我的意愿,依其自我的方式生长和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的目的。”
可是多少父母,打着“爱”的口号,让孩子臣服于自己。
如果孩子不臣服,那就是不听话,就是叛逆,父母就要批评、恐吓、再加打骂。
最后还得说一句:
“我这是为你好。”
而孩子从来都是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的父母。
从来不干涉父母的工作,从来不强迫父母吃什么食物,从来不为父母制定作息时间。
从来不会因为父母和别人产生矛盾就批评恐吓,从来不逼迫父母变成别人家的好父母。
如果父母能像孩子这样,多和谐,多稳定。
看完那个视频,当时肖云龙就大受震撼。
他突然懂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存在。”
他深深悔恨,自己年少轻狂时只喜欢呼朋唤友,游戏宴饮,把时间都浪费了。
以至于读书太少,太不懂事,在儿子三岁被确诊为自闭症后,认为自己传宗接代的愿景彻底落空,并且背上了一个终生都甩不掉的拖油瓶,忽视了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当时的肖云龙任性的要求妻子和自己达成一致,把孩子扔回老家交给父母寄养,只要让他饿不死就行了,然后重新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养老送终。
这种做法,让妻子彻底寒心,心如刀绞,滤镜全碎。彻底认清他自私自利的本性,全无舔犊之心,不是值得自己爱慕的良人,也不是能依靠终身的丈夫。
但孩子太小,需要肖云龙那份工资收入带着孩子好好治病,也需要父母轮流抽时间照顾,客观条件不允许李玉凤立马提出离婚,硬生生又拖了三年。
直到肖一笙不声不响的通过小学的学力测试,跳级直接读小五,李玉凤才发现平时不言不语的孩子是个天才,彻底放下了胸中大石,毫不犹豫的提出离婚的要求,并且不惜对簿公堂。
此时的肖云龙,才翻然悔悟,可惜妻子冷冻的心,已经捂不热了。他只能让步,签了离婚协议,保全彼此最后一点颜面,净身出户。
后来肖云龙也刷短视频,也刷到过作家纪伯伦以为人父母的身份写下的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听完之后,他一直印象深刻。
诗的大意是希望更多的父母,像孩子爱父母那样去爱着孩子,把自己比作弓,把子女当做剑,怀着美好快乐的心情,尽力弯曲,把箭射出去,让儿女们自由自在地朝着快乐方向飞去。
肖一笙的这番话,成功的感动了父亲和母亲,让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幸福除了寄托在儿子身上的愿景已经完满的达成。
剩下的那部分关于自身的幸福应该是什么?怎么去实现?
如何才能让儿子寄托在他们身上,真心盼望他们也能在这把岁数也找到自身的价值,开心快乐的愿景能够等到实现的那一天?
这次的家庭聚会,总算让他们暂时放弃了用复婚给儿子婚姻铺路的想法。
肖一笙看到父母把自己的话听进了耳朵,记在了心里,也总算松了一口气,主动打开一瓶五粮液,给三个人都倒了半杯,举杯示意,先干为尽。
父亲和母亲也都跟着他一口闷掉了半杯白酒。
放下了心里的块垒,趁着饭菜还没有凉透,大家继续举筷吃饭,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