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刷好感度的诀窍
肖一笙还是第一次听说陈卓霏想要辞职创业,有些意外。
许裴伦转述的视角,压根不怎么讲述陈卓霏的个人职业规划,只在乎陈卓霏还爱不爱他。
难怪他的追妻计划很不顺利,别人都没有心思谈恋爱,早就放下恋爱脑,进化成事业脑,这时候追妻,妥妥火葬场的走向。
肖一笙甚至有些幸灾乐祸,损友是该受些教训了。
在他看来,许裴伦这时候也该专注搞事业,自己创业未成,家里的婚恋意见也相佐,留下了一地烂摊子都没有收拾好,拿什么去追妻?
谈心局结束的那天晚上,当时肖一笙虽然出于朋友之义,不得不给他打气,出主意,让他尽快振作起来,但心里其实并不看好他的追妻之路。
本质上,肖一笙算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做事情习惯于未虑成先虑败,提前考虑最坏的结果。
哪怕他现在主动步入情海,也并不看好自己这段不太会被对方家人欣然接受的恋情。
但喜欢一个人,自然不想让对方伤心,陪着华彦曦到她对这段感情的好奇心和热情消耗殆尽那天,就是肖一笙爱人的方式。
因此,他从来不打算在恋综里和华彦曦过从甚密,如果注定不会有结果,又何必留下太多视频证据给看客们观赏,八卦?
对他来讲,超强的记忆力足以让他把这段感情的一点一滴记在心里,永远不忘。
但他也挺好奇的,没有这种记忆力的人,如何抵抗住岁月的流逝对自己记忆和感情的消磨?
相爱过的两个人,彼此的记忆里都附带着对方的身影,回忆里掺杂着许多感情,如果记忆消失,感情应该也就不复存在?
那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天生情种,明明时隔多年,恋爱时的回忆遗忘大半,甚至连恋人的样子都无法在脑海里复刻,是靠什么确定自己还爱着他(她)的?
肖一笙私心里一直把许裴伦的不能忘情,归根于他的不甘心。
他很想借着这个单独相处的机会,研究一下陈卓霏是因为什么缘故,在分手三年后确定自己不再爱许裴伦的?
但怎么试探不会引起她的反感和警惕,是个难题,肖一笙暂时还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因此,肖一笙只能尽量刷陈卓霏的好感度,为自己后面的交浅言深铺垫一下。
他选择顺着她的口风,接话道:“创业应该是每一个打工人的终极理想吧,实现自我价值,认清自己能力极限的最好办法,就是打工。”
陈卓霏显然对于创业这件事,思考很久了。
她肚子里正好有一堆话想聊,因此很主动的引起话头,说道:“我想创业,也是受到我哥哥的启发,他已经百折不挠的创业十年了,终于成功了,看着他一路走来的艰苦奋斗和获得回报时的无尽喜悦,我很受触动,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肖一笙询问道:“你创业,是想继续干老本行,还是换个行业尝试下?”
陈卓霏胸有成竹的回答道:“我很喜欢时尚行业,想继续做这行,这样也不浪费我七年的辛苦付出,好不容易积攒的工作经验。”
肖一笙笑了笑,说道:“你想讲讲你的创业计划吗?愿闻其详。”
陈卓霏回答道:“乐意至极。”
“我的计划其实很简单,我想创办一份电子杂志,针对的目标群体是情侣,最舍得消费花钱的年轻群体。”
“杂志每周一期,每月四期,专门介绍适合情侣约会的时尚衣着和最流行的妆容打扮。
当下最流行的约会地点,美食餐厅,娱乐场所,酒店特色情侣房间,度假地点,力争做到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应有尽有,成为年轻潮人们的风向标。
毕竟,时尚不该局限于各大顶级品牌包装出来的应季奢侈品这类的外在物质,也应该是一种内在的生活态度,和年纪无关,只关乎心态。
创办初期,杂志最初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商家的赞助,杂志植入的符合时尚概念的品牌投放的一次性广告。
我哥愿意当我的天使轮投资人,资金方面没有什么可忧虑的。
但是我想的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新鲜,和小红书的达人好物分享功能也有些撞,时效性也不是很强。
别人每天实时更新,我的杂志是周更,前景不太好说。”
肖一笙并不意外她的构想已经这么全面了,而且非常具有可行性。
在他眼里,陈卓霏本就是细致周密的性格,这也决定她的创业计划肯定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不会是一时冲动,拍拍脑袋就想出的点子。
肖一笙继续执行刷好感的策略,诚恳的建议道:“虽然你的杂志是周更,但你的内容肯定经过精挑细选,更加全面,有条理。
杂志发展起来后,你还可以接受读者投稿,或者留言,或者采用民意调查的方式,线上投票筛选出读者们想了解的事物。
不仅提高交互性,还可以按照读者的兴趣偏好去深入挖掘他们感兴趣的领域,量身打造专属于他们的杂志,留住读者。”
肖一笙的这番话,提的建议完全说中了陈卓霏最在意的点。
她不停的猛点头,毫不吝啬的表达自己完全赞同肖一笙的意见。
而且陈卓霏一直很渴望有人聆听自己的创业计划,给出真实的反馈,让她能够更好的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杂志定位。
创业是属于勇敢者的冒险游戏,自负盈亏,一切从头摸索,风险之大,路人皆知。
前期尽可能准备的充分些,真正实行起来,也可以少走些弯路。
陈卓霏发自内心的夸赞道:“一笙,你真不愧是教授,年纪轻轻,思考问题时的切入角度,很有一种科学家的敏锐,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
肖一笙谦虚道:“那是因为你的点子已经很具体了,我站在读者的角度,自然很容易看到一些你处在老板的角度,暂时没有考虑到的细节问题。”
陈卓霏很认同,感叹道:“任何时候,懂得换位思考,都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