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发现,在做动作的时候,他的两手必须随腰的转动而动作,腰部由右转变为左转时,切不可摇晃,因为一摇晃,上体势必或仰或俯,与“立身中正”的要求不符。
而在向前迈步时,他的上体也仍要正直,避免前俯后仰,在迈步过程中,因为只有下蹲的一腿作支撑,所以往往会为了照顾身体的平衡而把臀部凸出,这就不符合“敛臀”和“尾闾正中”的要求。
常乐右掌自下向右上移,与左脚提起一致,他身体左转,变弓步与右掌推出一致,整个搂膝拗步动作,都做得协调,圆满,柔和,无有任何滞顿或棱角的现象。
他的右肩在往下松沉时,双肩平齐,搂膝拗步中搂膝的一臂呈弧形,推出的右掌微微旋转推出。
“呼!”
由常乐的动作,带得劲风大作,他把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稍提起,向前距原地一脚许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身体渐渐右转,右脚稍提起,向前也距原地一脚许落下,以脚跟着地,脚尖微抬,膝微弓,成左虚步。
同时常乐的左掌随转体向前弧形上举,随举随着臂稍外旋使掌心朝右,食指高与眉齐,右掌也同时随转体向下后撤,臂稍外旋使掌心朝左,收于左肘里侧。
常乐重心前移和后坐,都保持着上体正直,无前俯后仰之举,他右掌后撤收回时,以腰为轴,松肩坠肘沉腕,这样节节贯串地收回。
常乐继续将腰微向右转,右胯根微内收,右肩下松,右肘下沉,自然地带动右掌弧形下落经右胯侧。
而后随下落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同时他的左掌也随转腰自前弧形向右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
“轰!”
常乐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撇,身体渐渐左转,左掌渐渐弧形向左后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同时右掌也随转体自前弧形向左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
他把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身体继续微左转,左掌弧形向左斜角上移,右掌继续向左弧形落于腹前。
常乐右脚向前落下,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也同时渐渐右转,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
同时他右掌随转体向下,经右膝前以半圆形搂至右胯旁,左掌也随着重心前移,和身体左转继续弧形向上,经左耳旁向前推出。
强大的气流从常乐掌中喷出,将他身前的空气打爆。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注意,就会发现常乐的两脚,并没有站在一条横线上,因为这样容易产生重心不稳和别扭的现象。
必须后一脚与前一脚彼此稍微离开横线,所以每当上步或退步时,常乐落步的地点会稍开一些,这样平稳。
常乐在轰出一掌后,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把右脚稍提起,向前距原地一脚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身体渐渐右转。
他把右脚稍提起,向前也距原地一脚落下,以脚跟着地,脚尖微抬,膝微弓成左虚步,同时左掌随转体向前弧形上举,随举随着臂稍外旋使掌心朝右,食指高与眉齐。
然后常乐的右掌也同时随转体向下后撤,臂稍外旋使掌心朝左,收于左肘里侧,两掌心前后遥对。
常乐的腰再微右转,右胯根微内收,随着转腰,他右肩下松,右肘下沉,自然地带动右掌弧形下落经右胯侧,随下落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自前弧形向右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
常乐左脚尖外撇,身体渐渐左转,随即重心渐渐向前移于左腿,右脚跟离地,随转体右掌弧形向左下移,随移随变拳并随着臂内旋使拳心朝下,左掌也随转体向左后移。
然后常乐的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右拳自右前向左下绕,左掌向左而上划弧,高不超过耳部,随划弧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下方。
“哈!”
常乐吐气开声,他右脚向右前斜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身体同时渐渐右转。
随着转体,常乐右拳自左而上经胸前向前搬出,随搬随着臂外旋使拳心渐渐翻朝里面上方,随即渐渐向下弧形抽回,左掌也同时随转体弧形向右经右臂里侧前拦。
他左脚前上一步,先以脚跟着地,同时身体继续右转,左掌继续向前探出,右拳弧形收回于腰际。
然后重心渐渐移于左腿,左脚渐渐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身体渐渐左转。
“轰!”
随着转体动作,常乐右拳向前打出,虎口渐渐转朝上,左掌微里收,指尖斜向上前,附于右小臂里侧。
他在连续进步时,速度均匀,上下相随,上身正直不歪斜,右脚前上一步时要比一般步型更开得阔一些。
通过练习,常乐发现这套拳是以四两拨千斤为主的击打技法。
此拳虽然没有其它拳术之刚猛,但也是从刚猛中柔化而来,并达到以柔克刚,用意不用力的柔化境界。
其中要领有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缠绵不断、动中有静,身体正中,虚实分清、用意不用力。
所谓用意不用力,不是不需要力,而是在强大的量力中,用意去促进、柔化、体会、感知,从而疏通了各部位肌能之间的衔接力和运转率,并具有灵动的劲。
而在实际的演练中,常乐发现,在逐步加大实施力度,扩大动作幅度后,以脊背肌发放力,每个动作中,有出必有回,源头在丹田,才能从外力转化为内劲,以意化劲,才能为用意不用力,心意相通的境界。
而所谓上下相随,下肢以上身体开展方向而随动,为上动而下随,其实上胸体本就是一个整体开展的面,同时是内能释放的盘,而下肢则是上体支撑的根。
一般情况都是下肢托着上体走,但是在高级状态下,是以身带腰、舿及后脚步的前行。
不过多数都以重心到位,再把后脚前跨,或者以身前推,利用惯性促进后脚的前跨合。
而这里则有个问题,是股胯位肌能量力的衔接率和前动力不够,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