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朝,朝堂之上,李治这才刚刚坐了下来,就看到那位鸿胪寺卢寺卿站了出来。
一脸慷慨激昂地弹劾吴王李恪懈怠渎职,将外交政务,视若儿戏。
听着这位卢寺卿的弹劾,一干官员亦是一阵头大,陛下不在,太子爷远在江南之地。
他吴王李恪乃陛下亲儿子,甚至算起来还是晋王李治的皇兄。
所以,想要处罚这位亲王殿下,唯有那二位。
不过这位鸿胪寺卿气极败坏的情绪也需要安抚,最终还是长孙无忌站了出来,接下了这位卢寺卿的弹劾奏折递给了监国的晋王殿下。
当然,他只是负责接下这份奏折,回头还得传递往晋阳那边,请陛下决断。
看着朝堂之内,这样那样的政务,看得张亮都险些打起了瞌睡。
作为辅政大臣之中的武辅臣,张亮颇为不爽利,毕竟,监国的居然是晋王这个小屁孩,而非是太子殿下。
倘若是太子殿下,自己好歹还能够与这位未来一国之君在这段时间多套套近乎。
而晋王李治虽然也是陛下嫡子,可他终究身份不是太子,日后陛下回京之后,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踢出洛阳归藩。
而且,自己负责的是陛下不在洛阳之时的军务。
现如今留在洛阳的只有自己掌握的左金吾卫,与左监门将军郭勋所统帅的左监门兵马。
虽然金吾卫兵马要远远多于那负责宫禁守备的左监门卫,可是满打满算下来。
左金吾卫不过两万五千余,左监门卫有一部已经随陛下北巡,留下的这一部份,则只有不过一万三千余人。
不过好在,大唐四海宁靖,洛阳又是大唐国都所在,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事情。
如此一来,自己这位武辅臣,倒也过的甚是轻松。
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监国的诸务,很快就处置完毕,监国的晋王殿下撂下几句场面话之后,一干臣工自然纷纷撤退。
张亮也一如往常一般,晃晃悠悠地离开了贞观殿,向着宫外行去。
行不多远,就听到了身后边传来的招呼声,一扭头,就看到了那位礼部的郑侍郎朝着这边快步行来。
这位郑侍郎出身荥阳郑氏,算得上是洛阳的地头蛇。
而他在礼部担任这侍郎的时间怕是没有十年,也得有七八年的光景。
甚至比那位礼部豆尚书入职礼部的时候还要久,而且还做得颇为成绩。
可是偏偏,那位豆卢宽成为了礼部尚书,已经年近六旬的他,却还是只能呆在礼部侍郎的位置上继续发光发热。
不消说,这一切自然是因为陛下不乐意让这些世家大族之人掌握朝堂的重要职能部门。
所以,之前即便陛下吩咐让礼部来主持科举这样重要的大事,却只是让豆卢尚书与另外一位胡侍郎来负责。
直接就将这位郑侍郎给撇到了一边去,不过作为一位久经宦海风云的老司机。
郑侍郎倒是早就已经荣辱不惊。嗯,至少表面上很是荣辱不惊。
但是不管大唐皇帝如何对付这些世家大族,可是在大唐朝野,文武百官。
对于这些传承数百年,甚至是千年的世家,还是保持着一种敬畏之心。
出身寒微的张亮,正是荥阳人士,而且出身寒微,务农为生。
当年隋朝末年大乱之时,他也是搭上了瓦岗寨的班车,加入到了队伍里边,成为了李绩的部下。
而他这一身功勋,自然也是玩命玩出来的,可是面对着这荥阳郑氏的大佬,自幼就对荥阳郑氏羡慕得不要不要的张亮,
哪怕是他已经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今更是左金吾卫大将军。
此刻面对着这位比自己官职低上许多的郑侍郎,仍旧下意识地弯起了腰,先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容来。
“原来是郑老,不知郑老唤某何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你我都同是荥阳人士,该当多多亲近亲近才是……”
看着这位虽然年近六旬,却仍旧显得风采过人的郑侍郎,张亮心中不禁有些受宠若惊。
陪着对方一边走一边聊,好歹都是荥阳人氏,而且郑侍郎既没有世家贵人的架子,说话又好听。
这让张亮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到得了宫外之后,郑侍郎左右一扫,这才小声地道。
“张郧公,老夫有一事相求,不过此时实在不方便言说。
若是张郧公方便的话,还请今夜光临寒舍,老夫定然设宴扫榻以迎……”
张亮顿时两眼一亮,这可是跟这位荥阳郑氏的大佬套近乎的好机会,自己怎么可能没有时间,当即没口子的答应道。
“既是郑老相邀,这自然没有问题,”
看着郑侍郎与自己道别之后渐行渐远的背影,张亮不禁脸上闪过一丝得意之色。
能够跟这位套上关系,那可就太好了,毕竟昔日的荥阳寒微百姓张氏,而今居然也有机会成为荥阳望族郑氏大佬的坐上宾。
怕是自己给亲爹烧纸,指不定九泉之下的亲爹能够激动得令坟头冒起青烟。
#####
是夜,穿着得体的张亮,在那郑府大管家的引领之下,缓步进入了郑府,而那位郑侍郎的次子已然在厅前等候。
见礼之后,这位郑二公子笑眯眯在前方引路,径直带朝张亮朝着内院而去。
很快,便来到了那书房所在的独院跟前,张亮看到了郑侍郎已然在院门处等候自己,赶紧上前一礼。
寒暄两句之后,郑侍郎笑眯眯地把住了张亮的胳膊。
“郧公来得正是时候,我叔父郑元寿正好在与某述话,正好替郧公引荐。”
“郑翁居然在此?”听得此言,张亮不禁吃了一惊,这位可是如今的荥阳郑氏之主。
虽然早就已经因年老而辞官致仕,可是人的影,树的名,荥阳郑氏的大事就没有能绕得开这位郑元寿的。
有些忐忑,又有些惊喜的张亮随同郑侍郎快步进入到了书房后.
就看到了那位手中拿着一册书,正在那里抚须观书的白发老翁,正是昔日曾同朝为官的郑元寿。
郑元寿缓缓抬起了头来,看到了那位体格颇为高大的张亮,抚着长须微微颔首道。
“昔日得见张郧公时,倜傥而不凡,而今见之,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