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内,赵昕将苏洵的六国论给背了出来,在场的大臣们都是沉默不语,良久方才赞叹不已,心想到底是老子啊!这文章就是要比两个儿子高出一头啊!
宣武四年殿试的题目就是论六国灭亡,当时的苏轼和苏澈也都写了六国论。
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
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苏洵的《六国论》不同于以上两篇。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苏洵的这篇六国论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
从历史情况看,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不是“赂秦”。六国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保守,因循守旧,不重视改革,不能坚持“合纵”政策去对付秦国的“连横”政策,被秦国远交近攻的手段各个击破。另一方面,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加上战国长期的战乱,民不聊生,由分裂到统一,符合人们的愿望。秦国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苏洵对此并非不知,他在文中也承认这一点:“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他的意图是点明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以此警告宋朝统治者,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
明代何仲默说过:“老泉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以此亡,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宋朝建国后,宋太祖片面地接受唐朝藩镇割据,尾大不掉,以至灭亡的教训,采取了“虚外实内”的政策,削弱边关的实力,调集重兵驻守京城。结果造成了边关的空虚。
辽国乘虚而入,屡犯边疆。宋太宗继位后,曾两次派兵击辽,均遭失败。后宋太宗两次进攻幽州,企图夺回幽云十六州,又遭败绩。真宗景德元年,辽大兵压境,直逼澶州城下威胁汴京开封。于是,宋与辽签定了“澶渊之盟”,答应向辽输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到了仁宗庆历二年,辽再次要挟,宋只得增加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第二年,西夏也来要,又是赐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人民的血汗就在这种纳赐之中,付之东流。苏洵对此赶到很是愤怒,所以这篇六国论便诞生了,就在苏洵死后六十年,终于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重蹈了六国的覆辙,为后起的金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客死异国他乡。
当初赵昕看过苏轼和苏澈的六国论之后,便把苏洵喊来,询问他是否也写了一篇六国论,但或许蝴蝶效应的原因,苏洵并没有写。
赵昕虽然心有疑惑,但看苏洵的样子很是真诚,便信以为真,但却让苏洵也写一篇六国论出来,但随后大宋发动了对夏战争,赵昕也就将此事抛在脑后了。
官家的嘱咐,苏洵自然是不敢忘记,苏洵查阅大量的史书,综合各个进士关于六国论的文章,耗时一年方才写出了这一篇特别的《六国论》,可以说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苏洵仔细推敲过后的。
赵昕当众背了这篇六国论,大臣们也都晓得赵昕的心思了。
文彦博出言道:“官家!此一时彼一时,我军刚灭夏国,夏国境内不安稳,已经不能再聚齐全部力量应对辽国的进攻,退一步海阔天空,臣以为辽使之言,官家不妨考虑一下!”
赵昕没有回答文彦博的话,而是朝着王德用问道:“鲁国公!若辽国入侵,边境能否守住?”
王德用拜道:“官家!据细作来报,辽国刚刚平定女真部的叛乱,但女真部依然不稳,为了镇压女真,辽帝耶律洪基让耶律重元领兵十万长期驻扎在女真部!如此算来的话,辽国很难集结全部兵力南下,我军在夏国还有五万精锐,除此外还有六万正在招募的士卒,辽国若要南下,就不得不向西部派兵守备,如此算来的话,辽国若要南下,最多不会超过五万人。”
赵昕点了点头很是满意。
王凯出言道:“官家!我朝河东路和河北西路以及河北东路,共有驻军总计七万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守将,无论是杨文广还是郭逵,都是身经百战,挡住辽国兵锋不在话下,唯独河东路比较薄弱,为了安全起见,末将愿领兵驻守河东,若放一个辽兵入境,末将任由官家处置!”
“好!难得王将军有此胆魄,朕便准了将军所请,有王将军统率三万士卒驻守河东路。”
赵昕大声的说道。
“富尚书,将朕的意思转达给辽使,要岁赐可以,但必须拿同等的条件来换!”
赵昕朝着富弼说道。
“臣领命!”
富弼不由得苦笑道,官家一锤定音,看来自己得好好想想怎么样才能税服辽使打消要岁赐的念头,或者能拿同等的东西来换也行。
户部尚书刘沆出言道:“官家夏国既然已灭,臣以为应该派遣户部官员前往夏国进行人口统计,如此一来,更方便朝廷对其管辖!”
“卿之言有道理,准奏!有卿挑选相关人员前往夏国进行人口统计,但夏国初定,流寇还不少,唯恐朝廷官员有什么闪失,朕会让派遣三千禁军随行!”
赵昕想了一下才说道。
“官家如此体恤臣下!臣必鞠躬尽瘁!”
刘沆激动地拜道。
赵昕忽然觉得此刻在称呼夏国已经有些不合适了,便出言道:“夏国既然已经灭了,在称呼夏国就有些不妥当了,自即日起,夏国分为陕西路和甘肃路,两路缺少的相关官员,门下省要尽快拿出名单出来!”
“臣领命!”
庞籍忙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