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疯了!!!”萧思礼震惊看着站在面前的于则成。
翌日早上,张义就找到了萧思礼,提出要带一队轻骑南下边关,去找宋人交涉的想法。
萧思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哪里是交涉啊,分明是去送死!
张义则不疾不徐的轻声解释:“老爷,小子没疯!不仅没疯,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呸!还深思熟虑?但分用脑子想想都做不出这种事来!”
萧思礼心情烦躁到了极点。这也就是于则成了,换做旁人他二话不说就能给对方踢飞出去。
“老爷,您听小子说完啊!”
张义边说,边扶着对方躺回到摇椅上。
他自己也搬了一个墩子坐下:“老爷,您说宋军集结的目的是什么?”
“那还用说?伺机而动呗!我方一旦与西夏开战,必然无暇他顾,宋军就可一举北上,掠夺我大辽百姓及其财富。”
这种说法,几乎已经成为共识,所以萧思礼脱口而出。
张义闻言,却不以为意一笑,随即反问:“老爷,您就这么确定宋国的动机?”
不等对方回答,他又追问:“难道宋军就非要北上吗?”
“你小子什么意思?”
萧思礼越听越糊涂,索性直接挑明:“难道宋军除了北上,还有其他去处?”
张义连忙摆手:“老爷,小子可没这么说。不过,小子认为,宋军一定不会急于北上。当然,也有按兵不动的可能。”
见萧思礼眼中的迷惘之色越加浓重,张义只能耐心说道:“老爷,假如我是宋军,就不会轻举妄动,或者说目前这种武力震慑的态势,对宋军更加有利。”
“你是说,宋军只为了给咱们压力?而未必会真的出兵?”
萧思礼终于听懂了一些。
张义点头应声:“不错!您想啊,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又能拖住我十万大军,让我方不敢轻举妄动。难道,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吗?”
“这……。”
萧思礼听完对方的一番分析后,逐渐陷入了沉思。
良久,认同的点了点头:“嗯,这一招确实高明!哪怕大同这边的战事再惨烈,刘辉那十万人马,也不敢轻易驰援。否则的话,南边必然大乱,甚至……,甚至有可能失守。”
说完,又想起了什么似的,看向于则成:“这和你去边关出使又有什么关系?”
“老爷,小子就是想借机见一见宋军的大帅狄青。告诉他,我大辽已经识破他的奸计,劝他不要做无用功。”
不等张义把话说完,萧思礼已经挥手打断:“他不会听劝的。”
“老爷,小子就没打算劝他,只是对他使诈!”
张义直接抛出答案:“小子这么说,就是为了让刘辉的大部分人马,能随时抽身,协助朱韬攻打西夏敌军。”
至此,萧思礼算是彻底明白对方算计了。
“你的意思是,明着告诉狄青,我方有十万人马,专门防着对方借机偷袭。让对方心生顾忌,不敢轻易妄动。实际上,那十万人马,早就抽调大部分,用以狙击西夏的进攻。”
“对!小子就是这个意思!”
张义说着,就看向对方:“老爷,这样一来,大同以北的胜算大增,而南方因为宋军有所顾忌,就不会闹出事端。”
说完就小心翼翼的看着萧思礼:“老爷,您觉得这样能行吗?”
“这个……。”
萧思礼一时也难以判断好坏。
事情成了当然是好事,不仅能杀的西夏军丢盔卸甲,让我大辽威风大振。还让宋军成了世人的笑料,堂堂十五万大军,居然被一个使者吓得龟缩不敢出关。
可事情败了呢?似乎也没有太大影响。现在已经是南北夹击的态势,就算再坏,还能坏到哪里去?
萧思礼想明白了其中利害,就做出决定:“则成,此事重大,老爷我要与朱韬和刘辉商议一下才能决定。”
张义听对方这样说,就代表着心里已经同意了,只不过不想独自担责,想拉另外两人下水。
“小子全听老爷的!”
翌日上午,刘辉领军刚刚赶到大同东部,就被萧思礼叫到了守备衙门。
几人关起门商议了许久,这才算有了最终结论。
时至近午,张义刚从平安仓检查回来,就被萧思礼叫到了书房。
“你不在府里等消息,到处乱跑什么?”
萧思礼不禁出言埋怨。
张义陪着小心说道:“老爷,小子不放心平安仓那边,就去看了看。”
“昨儿你不是刚去过吗?”
“老爷,您也说了,平安仓的安全,事关大同一战的成败。所以,小子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必须去平安仓走上一遭。不为别的,只是让那些官吏守军,不敢怠慢差事。”
萧思礼闻言,这才明白对方的用心。随手拿出一份公文递了过去。
“则成,这是证明你使者身份的文牒。届时,到了南边就出示给他们。”
张义只草草扫了一眼,就小心的放进怀里。
只听萧思礼又出声叮嘱:“你去了那边,千万小心行事。一旦发现不对,可随时脱身。”
“老爷,他们不敢,也不会。两国相争还不杀来使呢,小子相信狄青不会那么没品。”
张义挺胸抬头,一副自信模样。
萧思礼又打量对方许久,这才拍了拍于则成肩膀:“护卫已经在府门外准备就绪,这就去吧。”
“是!”
张义抱拳拱手,倒退着出了房间。
萧思礼目送对方的背影消失,才长叹一声:“但愿一切顺遂吧。”
雁门关,位于大宋河东路代州北部,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又以“险”着称,被后世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张义一行百人赶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了。
“站住!”
众人距离关隘还有百步,就被垛口上的守军发现,并大喝着让他们止步。
张义给了魏峰一个眼色,示意对方出去交涉。
魏峰催马上前,同时朗声介绍:“我等是使者,是受了大同守备朱将军的命令,来求见狄枢密的。”
守军一听对方是使者,立即反问:“你说是使者,可有凭据?”
“有的,有的!”
魏峰说着就伸手入怀,把郎君交给他的任命文书拿了出来:“你们可以派人下来检验。”
至此,守军才重视起来:“你们站在原地不许动!我去请上官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