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茶姑娘面含微笑,动作轻柔,洁器、置茶、洗茶、注水、浸泡……一步步做的非常细致,还一步步讲明步骤。
等到出汤,开始把茶倒入茶盏,什么叫韩信点兵,什么叫关公巡城,也说的非常明白,一步步到位,之后另一个姑娘把茶盏端起,送到来客的手里。
这个时候,之前的男声又再响起,以缓慢的声音,开始讲解中国的茶文化,他每说一句,旁边的祝晓敏以纯正的英语翻译一句,等祝晓敏话落,又一个男声又再接口,换一种语言,再翻译一回,德语、法语、俄语……
这样的方式,外国人听的还是内容本身,来凑数的各单位工作人员却听的惊讶无比。
他们听得出来,前边以汉语讲解茶文化的,正是刚才替祝晓敏翻译开场的男人,而后边和祝晓敏交相用多国语言翻译的是她身边的另一个男人。
这三个人,居然都会多国语言,外贸局什么时候来的这么厉害的人物?
陪同兄弟单位坐着的孙正天等人,也又是震惊,又是骄傲,实在没有想到,京城派来的居然是这样一个团队。
半个多小时,中国茶文化介绍完毕,大门那里也不再有人进场,祝晓敏宣布展示会正式开始。
话音刚落,在陈旭东的翻译声里,展示厅的门关上,灯光暗了下来,杨爱军移到台下的位置坐下,随着幕布亮起,切换出一张张的幻灯片,跟着,他开始讲述中国文化史。
从文字讲到诗歌,从青铜器,讲到玉器,幕布上跟着他的话,切换出一张张文物的照片,有字画,有古玩,也有首饰、服装,等讲到丝绸之路,讲到茶马古道,又转去讲述丝绸,讲述瓷器,讲述茶道……
随着他的讲述,另一边祝晓敏翻译成英语,跟着,是陈旭东翻译的德语,田利民随后翻译成法语,杨爱军从头再翻译成俄语……
也随着讲解,旗袍姑娘们把两边展柜上的红绸揭开,露出里边的展品,有一匹匹精美的丝绸,也有一幅幅苏绣,还有景德镇的瓷器,宜春的紫砂壶,和古法酿炒的茶叶。
每涉及到一样展品,杨爱军都会示意旗袍姑娘们把展品取出来,在宾客中走一圈,小到一把小小的团扇,大到一架一人多高的屏风,小到手掌大的薄瓷瓶,大到一人高的景泰蓝,自己一件件讲解相关的知识,和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于外国友人,原本收集中国的文物也只是一种跟风的行为,知道其珍贵,却并不知道其意义。
而随着杨爱军的讲解,渐渐被他口中中国的文化吸引,再看着一件件精美的展品展出,听着杨爱军讲解作品制作具体的细节,祝晓敏和陈旭东的翻译,都不自禁的被撼动。
其实到场的外国友人都随身带有翻译,可是这些翻译只能翻译出句子里基本的意思,可是对作品、对文化的翻译却显的词穷。
其实这些介绍和翻译,也不止是祝晓敏三个人的努力,而是京城十几个知青共同的心血,这是这几个月来,大家做的精心准备。
饶是如此,三个人展示的多国语言的才能,还是让各单位的人感到震撼,开始向外贸局的工作人员打听三人的来历。
而外国友人们,却已经开始打听每一件展品的价值。
这一次,已经不需要祝晓敏三人亲自接待,有各外国友人自己带的翻译在,负责接待的旗袍姑娘们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
眼看着整个展厅都热闹起来,外宾都在询问感兴趣的展品,祝晓敏轻轻吁一口气,转头和陈旭东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底看到一抹欣然的笑意。
今天展出的东西,也是他们从知道有这个任务开始就开始联系,这几个月由这几方的人精心挑选出来,有一些甚至已经是当地的藏品,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只是,相对于文物,这些展品又显的不再那么重要,将它们以高昂的价钱卖去国外,一来增加外汇储备,同时也是一种强势的文化输出。
而现在展厅里又再响起的琴声,也是给之后几天的展示拉一个序幕。
会把时间定在五月中旬,除了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外,祝晓敏也在等待《红楼梦》的播出。
随着这部剧的播出,国内掀起一股红楼热,而在之后,这部剧在亚洲卖出多国的版权。
祝晓敏提前和剧方联系,在这里给《红楼梦》之后的文化输出做一个前奏的同时,也是要借着这股风,推出中国的服装文化。
没错,之后几天,她会推出一些古代服饰,比如,始于周朝的绛纱袍,出于唐代的襕衫,宋朝的马面裙和褙子……
见祝晓敏坐下来,孙正天带着几个人过来:“祝局长,你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祝晓敏看到过来的人,站起来招呼:“何局长、吕局长、施主任、张处长……”
这几个都是今天兄弟单位来给他们捧场的人。
文物局的何志远是祝晓敏刚来羊城就接触过的,含笑握手,赞叹的说:“祝局长不愧是清大高才生,真是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
祝晓敏客气:“何局长过奖。”
文化局的吕成福向人群里看:“还有那两位同志,也很出色。”
祝晓敏含笑说:“他们两个都是京大毕业的研究生,这次是特意抽调来协助我工作。”
京大毕业!
还是研究生!
这个学历,可是又高出祝晓敏一截。
几个人都很吃惊。
吕成福连连点头:“难怪难怪,居然会多国语言,可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多国语言,可不是在京大学到的。
祝晓敏微笑,自己另外重新泡茶,给几位递过去,才说:“今天多谢各位捧场,以后还请多多支持。”
“一定一定。”何志远立刻点头,也向周围看一圈,这才问,“祝局长,这些外国人可都是奔着文物来的,你认为这些东西能打动他们?”